家长不要溺爱宝宝
家长不要溺爱宝宝
个性是个体对外界事物或刺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与看法,具有独特性,不因外界的影响而改变。而任性却是指放任性情,由着自己的性子办事。因此,个性与任性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意别千里。
孩子一旦养成了任性的习惯,性格上就会发生不良变化,一切以自我为核心,不守纪律,不受约束,想干啥就干啥,进而变得心胸狭隘、性格孤僻、目中无人,很容易成为一个自私的人。即便,他长大后,走上工作岗位同样会不讲原则,不能与同事很好的勾通……这样的任性,不仅影响到个人的进步与发展,而且,有的很难立足于世,在感情上、社交中成为孤家寡人。
然而,生活中有些父母容易混淆两者的概念,把任性误解为个性,孩子不守纪律,不讲道理,还觉得高兴,认为孩子有个性,加以肯定,乃至给予赞美。这样会使得孩子在个性与任性中陷入迷茫,分不清是与非,辨不出美与丑。在学校,在家中,全由着性子来,有了缺点,父母讲不得,老师说不得,稍受一点委屈,就接受不了。
把任性当个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父母溺爱的结果,过分地宠爱孩子,对孩子的过分顽皮、无理要求加以怂恿,生怕孩子受到委屈。或是以不正常的心态看孩子,把孩子的缺点也看成是优点,孩子越是任性,就越是感到得意,觉得孩子有个性、有出息。溺爱和不良的心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与今后做人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导。
未成年孩子由于思想的不成熟性,对很多事物难以辨别,分不清是非,由着性子来也是孩子的天性。但作为父母还是应当多加教育、引导才是,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性格与习惯,将来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论是对于今天的学习,还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没有好的性格、好的习惯,就不会有好的行为,不会成为一个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到那时,恐怕孩子们会反过来怪罪父母的溺爱和误导了。
- 别让宝宝跟着你学“坏”
- 教育孩子要先读懂他们的心
- 语言灌输不如亲身示范
- 家庭作用不可缺失德尔诚信教育
- 教育差别:北欧孩子的“公共意识”
- 新时代家教—在“PK”中成长
-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早期阅读
- 如何才能培养出天才儿童
- 如何培养宝贝人际交往的能力
- 家长陪小孩一起奇思妙想
- 幼儿培养:女儿为何不再好客
- 六句话总结家庭教育
- 帮孩子改掉三个不良习惯的对策
- 家长教育孩子:如何做个幸福的家长
- 一封信
- 哭泣的美丽
- 小白兔收南瓜
- 金银花露可以长期服用吗――陆权回答
- 《过桥》教学设计
-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之二
- 3《古诗两首》
- 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体会
- 中班健康教案《冬天不怕冷》反思
- 纪念币机器推广朋友圈文案32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