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梁氏家教成功之谜

解读梁氏家教成功之谜

解读梁氏家教成功之谜

   梁启超作为清末戊戌变法的领导人之一,作为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已是众所周知。但是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他不但留下了大量的时事论文、学术专著,也为我们留下了数量可观的教子宝典。梁启超的9个子女个个成才,细细品读《梁启超教子满门俊秀》一书,将解开其中的奥秘。

  中国是一个深受家族制度影响的国度,名门望族的后代一直为人们所关注。但相对于政治上的豪门和商业上的巨族而言,文化名门的崛起、发展更受当代中国社会的青睐。梁启超家族就是文化名门。每当我们追念起梁启超继而谈到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院士时,心中总是为梁启超“家学”的浓厚底蕴及对儿女的成功教育而叹服。一家出了三个院士,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进而探讨其中的成因。

  梁启超作为历史人物被追忆,不单纯只是一种历史上的定位,更意味着他再次进入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去。因为人们总是以当前的生存环境及需求为支点,借助与历史人物的对话来获得思想的资源与实践的方向。梁启超苦心教子及满门俊秀的成功实践,无疑为当代中国人的子女教育提供了厚重的借鉴意义。

  梁启超十分崇拜墨子的人格,自号“任公”,努力发扬墨家的根本精神,以天下为己任,吃苦耐劳,不断奉献其才华和心血。他有感于国人的某些不足,写下了《中国之武士道》,发掘古代的尚武精神、刚性文化。他以百科全书式的大学问和大气派,把终极关怀寄托于中华民族自强自立,寄托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梁启超的政治热望和人文取向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儿女们。梁家涌现出数位学者、专家,并且无一例外地“学而优不仕”,其力量源泉显示出自其一以贯之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梁家的文化取向贯穿了中西并重思想。梁启超具有较好的国学根底,在青年时期即全面接触西方文化,眼界大开,这使得他的学术思想站在了时代的最前列。梁家子女受家学熏陶,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深厚感情,后来的留学经历,又使他们掌握了西方文化的科学理念和有效技术,在较好地解决了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之后,儿女们又在各自领域打造了东方文化精神,作出了开创性的世界级贡献。

  梁氏家庭是一个多子女传统家庭,梁启超一生生有并养育成人9个孩子。梁启超平等地对待儿女,尊重他们对生活、专业的选择,循循善诱而不是发号施令。他把传统的曾国藩式的“内圣”功夫发展成为独具梁家特色的“磨炼人格”。民国初年,梁家已经进入了上层社会,梁启超却刻意让子女们坚守“寒士门风”,希望子女养成上进、好学、勤俭、坚忍的性格。梁启超个人的思想、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子女们。这种家庭显然有利于子女的发展和成才。

  当下“教子立业”已成为全社会热点之一,梁启超对9个子女成功的教育,可以说是这方面尤为成功的典型范例。例如:梁启超曾经总结一个三步读书法,即鸟瞰、解剖、会通。鸟瞰即精略了解大概,明确重点;解剖即将各部分仔细钻研,重要处细解剖,疑难处细研究,有所得则记忆之;会通即上下左右贯通,将全书全面彻底了解而后已。这个三步读书法,即通常所说的合—分—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可操作性。

  梁启超写文章,研究问题,历来都是有的放矢,从现实的情况出发,进行考虑,绝不是一个脱离政治、闭门造车的书呆子。在他的教育影响下,他的儿女们也是这样,专心研究学问,但并不脱离政治,有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的当了全国政协委员,有的还成为全国人大代表。

  梁启超不仅是孩子们的慈父,还是孩子们的朋友。他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广博的知识和卓越的远见,对孩子们进行言教和身教。他精心培养每一个心爱的孩子,不仅努力培养他们成为有学问的人,还要他们成为有高尚品德,对社会有用的人。他希望孩子们充分享受人生的快乐,但他不强求孩子们都和他一样,而是相信孩子们最终将走自己的路。这些子女经过梁启超的教育和影响,个个成才,各有所长。

  梁家的学术贡献薪尽火传之所以值得重视,不仅在于其学术成就本身,也在于文化体验和人生价值取向。在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梁启超曾经不无伤感地预言:“十年之后当思我”。一百年过去,多少人躺下,多少故事云散烟消,多少人还在怀念着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尘世的功名利禄也会随着生命的结束而烟消云散,但人的思想、学术却可以长期、甚至永远地存在。梁家是一个和睦、幸福的文化大家庭,既积淀着中国的伦理传统,又不乏现代色彩。梁启超一生奔波、忙碌,而对家人总是眷念绵绵。有时他对家人倾诉着痛苦和喜悦。他既是家长、父亲,更是儿女们的朋友和导师。《梁启超教子满门俊秀》一书,梳理了大量史料,并融入了现代教育学的理念。读此书,会让你领略梁启超教子的“大手笔”风格,也会给你自己及朋友教育子女带来有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