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说课稿:《掉下来啦》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说课稿:《掉下来啦》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说课稿:《掉下来啦》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说课稿:《掉下来啦》


  中国儿童教育网致力于提供给广大幼儿教师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每天将会整理当天由我们的老师团队提供的当天参考教案和各种教育相关资源,让广大老师轻松备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班科学活动《掉下来啦》。
我这次说课的程序是:一、活动内容的生成和依据二、本班幼儿现状分析三、目标定位四、活动准备五、主要教学方法六、活动流程七、活动实录八、教学反思

一、活动内容的生成和依据。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我这次活动内容的生成和依据。
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幼儿的身边取材,我这次活动的选材就来源于生活。在几次户外活动时,我看到孩子们喜欢去接飘落下来的树叶,他们兴致勃勃地从地上捡起树叶往上扔,看它们落下来的样子,还一边玩一边欢呼:“掉下来啦!掉下来啦!”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成课程,于是就设计了这个科学领域的活动《掉下来啦》,希望通过游戏引起孩子们对探索落体运动的兴趣,引导他们在“玩中学”在“玩中求发展”,就如《纲要》中所说:“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发现和感觉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本班幼儿现状分析。

新《纲要》强调要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因此我在活动开始之前还对本班幼儿进行了现状分析。
我们小一班的孩子年龄比较小,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所以我觉得在科学活动中应该避免片面追求科学知识的深度而忽视幼儿智力发育的特点。同时,我班幼儿年龄小、自制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兴趣也比较容易转移,因此,我就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及时引导他们通过活动“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目标定位。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新《纲要》中指出:目标要注重全面性,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根据我们小一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确立了包含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目标:

(1)通过游戏引起幼儿对落体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2)初步尝试做简单的记录。

(3)使幼儿乐于探索,能大胆表现。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幼儿摆弄落体进行感性探索,并用动作表示。
难点是:尝试用“画画”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为了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我还采用了一定的方法,如让幼儿观察、尝试、探索,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等。我将在活动实录中具体为大家介绍一下。
总之,目标的定位遵循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科学教育内容的趣味性、方法的灵活性、手段的多样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寓教于乐,动静交替,为此我还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四、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我安排了半圆形的座位,便于幼儿活动和进行观察。四周还摆放了4张桌子供幼儿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记录观察结果。

(2)物质准备:有树叶、羽毛、塑料积木、纸条若干,还有4张记录表、彩笔和一段优美的乐曲等。

(3)经验准备:幼儿已玩过落体游戏,并且会画不同的线条。

(4)环境创设: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了不同的落体,让幼儿在科学区角活动中自由探索。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全方位的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

五、主要教学方法。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我这次活动中的主要教学方法:

(一)、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教师不光要与孩子平等地参与活动,更应该具备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观察、研究和指导的技能,同时顺应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采取相应的适宜的教法:

1、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在本次活动的第二环节,我给孩子们提供了具有不同下落特点的物体,让他们在游戏中探索,发现事物本身具有的规律性。

2、观察记录法:《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第三条指出:让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让幼儿初步尝试用“画画”的方法记录,在活动中,我设计了简单清楚的记录表,积极引导幼儿探索、讨论、交流、分享,并与幼儿合作记录观察结果。

3、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进行探索。
此外,本活动还采用赏识激励法、交流讨论法、审美熏陶法加以整合,使幼儿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
(二)、学法
对于各种疑惑和问题,孩子们通过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推理,得到结论,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这使孩子学到的是如何去获取知识,也就是学会学习。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主要是:
1、独立探究法:新的科学教育观强调让孩子独立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在本次活动中,我放手让幼儿独立去尝试、探索,事先不做示范,不直接告诉他们结果如何,而是让孩子感到他们有新发现,自己得到结果和找到答案,主动建构知识经验。
2、愉快参与法: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次活动中我注重孩子主动、快乐的参与,而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
3、体验法:幼儿时期尤其需要通过各种感官和材料相互作用来认识材料的特性。在活动中我努力做到引导幼儿在探索中真正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促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发展。
六、活动流程
根据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活动程序: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集体讨论→观察记录→自由表现→延伸活动
本次活动总共需要20分钟,在实践中我依据孩子的兴趣适当延长了几分钟。下面具体为大家介绍一下活动过程。
七、活动实录
1、激发兴趣(2分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出示了具有不同下落特点的物体。
师:“孩子们,今天咱们小一班来了几位会在空中跳舞的小客人,你们看它们是谁呀?”
孩子们观察后,都争先恐后地说出了树叶、羽毛、小积木、纸条的名称。
师:“今天,这几位小客人想和咱们班的小朋友玩一个小游戏,名字叫‘掉下来啦’。”
孩子们听到这个名字后都笑了,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师:“呆会儿大家可以和这几位小客人交朋友,看看它们是怎样在空中跳着舞掉下来的。”
此时,孩子们参与游戏的兴趣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来参与了。

2、自由探索(10分钟)
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第二环节我安排了孩子们自由探索。充足的材料保证了每个孩子都有探索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我和孩子们一起到中间的空地上去玩游戏,我们把不同的物体扔上去,再看它掉下来,并及时和孩子们交流它是怎样掉下来的,还一起兴致勃勃地学它掉下来的样子。活动在一种安全、宽松、自由又热烈的氛围中进行,每个孩子都很快乐,都积极地参与游戏,真正体现了“在玩中学”、“在玩中探索”。

3、集体讨论(5分钟)
在第二环节中,孩子们在自由探索中获得了一些经验,但这些经验是零碎的,是需要进行加工整理的。因此,在自由探索之后,我安排了集体讨论,将孩子们的经验进行整理。由于材料投放在孩子们的视线范围之内,所以讨论时结合实物进行,避免了空洞无物和盲目性,这也符合小班幼儿的直觉思维特点。
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用语言、动作和大家交流自己的发现:
郭瀟说:“老师,小积木掉下来的时候是直直的。”说着还快速地做了一个下蹲的动作。
凡凡说:“小纸条是转着圈儿掉下来的。”
妞妞说:“羽毛是轻轻地落下来,积木是重重地落下来。”
张寒旭说:“树叶是从这儿飘到那儿去的。”
张懿说:“小纸条是翻着跟头掉下来的。”
······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都积极交流着,并用可爱的动作表示,与此同时,我又用提示、引导的语言把物体下落的过程和相应的线条结合起来,如:郭潇说完小积木是直直地落下来之后,我说:“噢,小积木是直直地落下来的,那它象我们学过的哪个线条呀?”当孩子们说出直线后,我们又一起用手在空中画出了这个线条。使不同物体下落的特点清晰起来,同时也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点。

4、观察记录(5分钟)
孩子们得到探索的结果后,教师需要引导他们用适当的方式记录下来,针对小班幼儿还不能用文字表现和记录他们的探究和发现,我设计了让孩子们用“画”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由于是“初步尝试记录”。所以我设计的记录表和以往有所不同,4张记录表上分别画有树叶、羽毛、小积木、纸条,并和实物一起分别放在4张桌子上,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在第二、三环节的探索发现,有目的地与同伴合作记录观察结果。

师:“孩子们,这几位小客人在空中跳舞的样子好看吗?咱们一起用学过的线条把它们画出来吧?”
这一提议得到了孩子们的响应,由于在第三环节中,我们已经把物体下落的过程与相应的线条结合起来,所以,他们有的凭刚才的经验很快地在记录表上画出了结果,有的又拿起小树叶、小羽毛扔上去,仔细观察后也画出了结果,还有几个孩子听到我的话后很茫然地站在那儿,不知道该干什么,我适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