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 特色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学具棒

幼儿园 特色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学具棒

幼儿园 特色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学具棒

1、幼儿园 特色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学具棒

  活动名称:找规律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归纳推理能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活动过程:

  (一)、游戏按颜色规则进行推理

  1、出示图一,请幼儿照图拼摆,找出图中颜色排列的规律。

  2、幼儿动手操作,照图拼摆。

  3、要求幼儿找出规律后在后面用3根学具棒再摆出一组来。

  4、幼儿动手操作。

  5、正确答案是按红黄蓝三种颜色规律排列的。幼儿自己对照检查、验证。

  (二)、按数量、颜色规则进行推理

  1、出示图2,要求幼儿找出图中插接棒排列的规律后,再摆出一组来。

  2、幼儿动手操作。

  3、让幼儿说说图案排列的规律及答案。幼儿自己对照检查、验证。

  附图:︱︱︱︱︱︱︱︱︱???

  红黄蓝红黄蓝红黄蓝

  图1

  ︱︱︱︱ ︱︱︱︱ ???

  黄红黄,红黄红

  图2

  教学反思:

  一个假期的休息,孩子们对学具盒的操作好像生疏了很多,再加上班上又新进了几个新生,一点基础都没有,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所以开始的教学多以复习为主。

  这节“找规律”的活动中,第一个按照颜色规律进行推理的环节中,大部分幼儿能很快的进行正确的操作。在第二个按数量和颜色规律进行推理的环节中,部分幼儿掌握得不是很好。只能从一个角度来进行思考,数对了数量就忘记按颜色排列,排对了颜色就忘记了数清数量。经过老师的引导和强调,大部分幼儿才能找出正确的规律。幼儿在观察注意方面还需要加强训练,相信在以后的操作活动中会有更大的进步。

2、中班主题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昆虫》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对昆虫的兴趣产生浓厚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对昆虫特征的了解

  活动准备

  昆虫图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 幼儿说了许多自己知道的昆虫,也观察了图片上各种各样的昆虫。

  2、 我和幼儿总结昆虫的主要特征是:三对足、一对触角、一对翅膀、还有头、胸、腹。

  3、 两位小朋友提出了疑问:“蚕宝宝没有翅膀、没有触角为什么也是昆虫呢?”

  4、 平时幼儿常见的只是蚕宝宝的幼虫,对蚕宝宝的成虫很少了解,于是我便简单地告诉他们蚕宝宝长大了便有翅膀了。

  5、 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课后想到上午的回答是否太简单了,孩子们能理解吗,而且,我还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将非昆虫类的蜘蛛当作昆虫介绍给了幼儿,使他们形成了错觉。!来自快思老师教案.!于是我立刻生成了新的活动《昆虫保安大队》,为幼儿提供了蚕宝宝生长过程的标本、图片,同时还详细的向幼儿介绍了关于昆虫和非昆虫的知识。

3、中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颜色》

  活动设计背景

  本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让幼儿认识几种颜色,而是为了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关注。所以,设计要注重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的机会,让幼儿在主动活动中认识颜色、使用颜色,同时充分感受颜色的丰富性。

  中班幼儿可能会对调色活动本身感兴趣,他们的兴趣容易停留在操作上。因此,设计不仅要为幼儿创设自由探索的机会,还应该组织幼儿讨论探索活动中遇到的各种现象,使幼儿的兴趣转移到对活动中出现的科学现象的兴趣上,从而引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常见物体的颜色。

  2.对颜色变化感兴趣、喜欢实验活动。

  3.发展表现美的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尝试通过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关注。

  2.难点:引起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颜料和调色用具。活动室的布置要色彩丰富、协调。

  活动过程

  1.通过认识颜色的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关注。

  (1)分散观察。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人的眼饰、周围物品中丰富多彩的颜色,并初步了解一些颜色的名称。

  (2)集体活动。首先让幼儿回忆观察的颜色,教师出示相应的色块,并让幼儿进行颜色的指认和命名活动。<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然后让幼儿谈谈最喜欢的颜色、什么东西和自己喜欢的颜色是相同的……。

  2.通过使用颜色的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熟悉颜色,体验色彩的美,引起对颜色的兴趣。

  (1)涂色活动。为幼儿提供各种需要涂色的画,如树、水果、花……,让幼儿涂上相应的颜色,要求与实物本来的颜色相似。

  (2)配色活动。让幼儿在空白的玩具、服装、树叶图上涂色,鼓励幼儿自己配色。活动后组织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谈谈最喜欢哪幅画的颜色。

  3.通过实验活动引起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1)调色活动。先让幼儿自由探索,用颜料进行调色实验,体验发现的乐趣。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交流调色的经验,谈谈颜色的变化。教师还可进一步操作实验让幼儿发现调色的结果是丰富多变的,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2)制作活动,让幼儿通过制作和玩耍七彩风轮,引起悬念,产生求知欲。

  教学反思

  此活动是一个小朋友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也充分体现了语言活动的特点。孩子们喜欢说,有机会说,还能勇敢地说。这是因为老师给小朋友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如谈话的形式有自由交谈、分组交谈、个别交谈、等形式,从而使小朋友都有锻炼的机会。而老师活动设计的思路也非常地清晰,小朋友通过引出话题—自由交谈—分组交谈—拓展谈话范围层层深入的环节,轻松地解决了整个活动中的重难点。只是由于孩子对个季节的认识和兴趣也分清了,我觉得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们的想象力,观察能力还提高。

4、中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刻画》

  教学目标:

  1.乐于尝试简单的雕刻步骤,初步了解画、刻、雕三步的基本流程。

  2.让幼儿在雕刻、拓印的活动中体验创作的欢乐,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准备:

  泥块、刻刀、颜料、幼儿护衣与幼儿人数相同。电脑、投影、背景图,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 引导幼儿欣赏石刻画,感受质朴单纯的形式美。

  1.老师带来了几幅画,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

  师:“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的画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呢?”“他们为什么要把这些画刻在石头呢?”

  2.幼儿讨论:

  3. 教师小结:很久很久以前没有纸和笔,可是人们又很想把看到的、喜欢的东西画下来,怎么办呢?他们找来了工具,有铁锤、石斧,用尖尖、硬硬的东西当笔,岩石当成纸,有的敲有的磨,在岩石上就留下了他们喜欢的各种东西。经过了很多很多年,这些刻画被风吹过、被雨淋过,但还是留在岩石上,所以我们现在的人依然能够看见、欣赏这些刻画。

  (删除: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考虑了把在这个过程直接去掉,因为主题改了,改为泥刻画——螃蟹,所以作为石刻画的铺垫就不需要了。可以直接进行螃蟹的主题,例如,听着螃蟹歌,让幼儿感知螃蟹的特征。)

  师:“那你们喜欢这些刻画吗?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呢!

  二、 展示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泥刻画的创作。

  1.师:“这是老师就带来了软一点的泥块,这是刻刀,像笔一样尖尖的这头把你要画的画画下来,然后再用刻刀这头沿着你画的轮廓用力刻下来,刻的时候要注意手势,刻一刀左右摇一摇,最后我们还能利用雕,调出镂空的样子呢。<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现在我们把阳澄湖的大闸蟹刻画下来,好吗?

  (调整:这个介绍环节还是比较详细的,所以暂时不做修改,保持这个三步骤的活动环节。出示泥刻画——螃蟹,让幼儿感知泥刻画与平时的画有所不同。)

  2.安全教育:一定要小心利用刻刀!

  三、利用视频转换仪演示刻画过程

  1.师:“大闸蟹刻好了,那我们怎么样才能把这只大闸蟹变到纸上呢”

  2.幼儿讨论:

  3.小结:我们先用颜料在刻画上来回刷一遍,然后用纸轻轻的贴在你的画上,再轻轻的把按一按,最后慢慢的撕下来,这样我们的刻画就完成了,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修改:在这个环节中,我们把纸这个展示材料进行替换,想把这个螃蟹进行倒映在大的铅画纸上,并且纸上画有阳澄湖的背景图,)

  四、幼儿创作,引导幼儿用不同的颜色来拓印刻画。

  1.老师鼓励幼儿大胆刻画。

  2.幼儿自由选择颜色拓印自己的刻画。(放悠远、神秘的背景音乐)

  五、 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互相欣赏!

  (调整:展示作品是就直接把画幼儿阳澄湖的背景铅画纸展示即可了,这样可能显得比较大气。)

  活动延伸:

  师:现在的人们也运用了这个技术,我们现在会刻在核桃上,变成艺术品,有的刻在竹筒上,有的刻在了玻璃上,还有的刻在玉器上供人家观赏,我们这项艺术已经走向世界,让我们这代再传承下去吧!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由于是请的中班幼儿,所以在操作过程中有点困难,运用刻刀这个工具进行刻,都刻的不深,轮廓不清晰,所以导致最后的拓印的效果图并不理想,都比较模糊,所以中班幼儿改为大班幼儿。在主题上我们把螃蟹刻画作为重点,把认识“石刻画,以及石刻画的来源”部分全部删去,直接让幼儿学习认识泥刻画 ——螃蟹,所以导致目标全部进行了修改。

5、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有趣的数字》

  设计意图:

  孩子们进入大班下学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让他们在生活中得到发展,将我们的学习内容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10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同前)和数字卡(12、30、31、28、365)人手1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览区。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激发兴趣。

  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高兴吗?那我们先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看到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学号、年龄、时间等)

  评: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

  二、出示房子,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出示房子图,小朋友瞧,这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数字呢!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秘密,真了不起!咦,这些数字里还藏着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想不想听?

  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

  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听故事很认真.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卡回答问题。

  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它有多少个日娃娃呀?它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房有哪几个月?小月房有哪几个月?大月有几日?小月有几日?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

  三、学习查日期

  1)现在老师指日期,请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日?

  老师说日期,请小朋友把它找出来。

  师:那今天是几月几日?你们怎么知道的?

  教师总结:对了,象日历、挂历、台历等可以查看日期。

  2)前几天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些挂历、台历,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展览会,看看找找说说日期(如:生日、节日等),并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和后面的老师听。

  活动反思:

  这次数学活动,我精心设计了三个实践环节,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套,层层递进。活动开始,我神秘地说要与数字朋友做游戏,孩子们注意力一下子给吸引住了,通过让幼儿认认、想想、说说数字,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接着让幼儿进入一个有趣的故事中,有年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漂亮蘑菇房子里进行着有趣的游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到了年月日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然后又开了一个展览会,孩子们更是乐开了天更重要的是这个情境激发了孩子人人去探究、人人去发现,自己悟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数学《有趣的数字》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日历挂历台历等来让幼儿认识日期,查阅日期.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纲要》精神:幼儿的教育内容必须生活化、游戏化、社会化。“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创设出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应该让学生懂得:生活就是数学学习的课堂,数学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长中。

6、幼儿园综合活动教案及反思《有趣的豆子》

  设计意图: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各种各样的果实成熟了。在开展《秋天的悄悄话》主题活动中,小朋友们从乡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带来了好多种子,这下子,丰富多彩的种子成了孩子们交谈的话题。晨间、自由活动等时间小朋友常围在那边看着、说着:“这是我带来的蚕豆。”“这是我带来的扁豆。”┄┄看着孩子们热情高涨的情绪,我灵机一动,就生成了本次活动《有趣的豆子》。

  活动目标:

  1.了解豆子的名称及外型特征。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3.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豆子,豆制品。

  2.人手一份豆豆(蚕豆、黄豆、赤豆各10粒),鞋盒盖子,饮料瓶。

  3.记录纸每人两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豆子和豆制品。

  1.“今天豆豆家族聚会,我们也去参加吧!”

  “这些豆豆,哪些是你带来参加聚会的?它叫什么名字?向大家介绍介绍吧!”

  “这是什么呀?今天是豆豆家族大聚会,你为什么把它也带来呀?”(请幼儿介绍豆制品)。

  2.今天还是老豆爷爷的生日,好多豆家的子孙都来参加,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听听豆豆家族还有哪些成员。

  二.豆豆排队。

  豆豆家族的成员可真多。好多豆豆来和小朋友玩了,我们来帮它们排排队吧。

  1.帮豆豆排队,并在记录纸上做好记录,最长的队伍后面打☆,最短的队伍后面打〇。(幼儿第一次探索,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样的豆豆,排列的队伍不一样长。)

  2.红豆、黄豆刚才和老师说,它们想和蚕豆的队伍排得一样长,大家快想想办法吧(幼儿第二次探索,感知大小不一样的豆豆,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提醒幼儿排列时要一个紧挨着一个

  让幼儿讲述结果。

  三.制作豆豆乐器。

  1.现在我们再和豆豆玩个游戏。我们把豆豆装进瓶子里,看看豆豆能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来。

  2.幼儿做好豆豆乐器自由玩。

  3.一起用豆豆乐器给歌曲伴奏。

  四.结束、延伸。

  刚才我们用豆豆乐器给歌曲做伴奏,真好听。回去后我们再试试用不同的瓶子做豆豆乐器,听听发出的声音又会怎样?有了新的发现再来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自然界的植物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各种各样的种子成熟了,孩子们都被这些变化激起了强烈的好奇心。而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豆子,知道豆子可以制成好多吃的、用的东西。并通过给豆子排队的探索,使幼儿感知数量、大小不同时,排列的队伍会不一样长,所用的豆子会不一样多。最后让幼儿自己制作豆豆乐器并给歌曲伴奏,让幼儿的热情得到进一步提高。

  这种以大自然中的“活教材”支持幼儿的学习,引导幼儿开展的探究活动符合《纲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了一起。

7、小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趣的泡泡

  【设计意图】

  小班的孩子对洗手、洗头、洗澡时的泡泡充满了兴趣,他们去公园玩也最喜欢吹泡泡。我想设计关于泡泡的活动,试图通过幼儿自己的动手尝试和操作,培养他们探索的兴趣,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一 做泡泡水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各种洗涤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

  2.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激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3.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肥皂、洗衣粉、洗手液、洗发水等常见洗涤用品;人手杯水和根小木棒;吹泡泡的工具;篓子上贴有各种洗涤用品的实物图标记。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起幼儿兴趣。

  (1)师:是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吹出泡泡?

  (2)老师试着用清水吹泡泡,不成功。

  师:可以用什么办法做出能吹出泡泡的水?

  (3)引导幼儿讨论:在水中加入什么可以让水变成泡泡水?(支持幼儿的各种想法,为幼儿提供他们想到的能添加的洗涤用品。)

  二.制作泡泡水,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

  (1)请幼儿把自己要的洗涤用品加入装有清水的杯子里,并搅拌。

  (2)引导孩子观察洗涤用品加到水里,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师:洗衣粉、洗洁精、肥皂沫怎么不见了?

  现在杯子里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比较加入不同洗涤用品的水有什么不同。

  (1)加入洗洁精、沐浴露、洗发水、洗手液的水还是透明的,

  (2)加入洗衣粉、肥皂沫的水却变混浊了。

  四.吹泡泡,体验浓度对吹泡泡效果的影响。

  (1)用吹泡泡的工具来试试做的泡泡水能不能吹出泡泡。

  (2)师:你用什么做的泡泡水?哪个小朋友用了跟他一样的东西?(用另个小朋友做的泡泡水试试。)为什么他的可以吹出泡泡,你的却吹不出?引导幼儿发现浓度影响吹泡泡的效果。

  (3)小朋友互相换换,看看谁做的泡泡水最容易吹出泡泡。

  (4)收拾整理物品,请小朋友按实物图的标记把自己做的泡泡水送回到篓子里。

  反思:

  上了有趣的泡泡活动中,小朋友们对自己动手试探制作泡泡水的好奇心很强,对吹泡泡活动很感兴趣。但是在活动中幼儿对加了洗条用品后水的变化,观察的过程不明显,我想如果在活动中增加一个搅拌的用具,让幼儿加入液体后先搅拌,再用吹泡泡的工具吹,这样幼儿在观察时就会更好一些。在吹泡泡时可以让幼儿到室外感受一下,可能会更增加幼儿的兴趣。

8、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小兔找太阳教案及教学反思

  1、情境表演导入活动。出示小兔子手偶,扮演小兔子,营造情境:

  兔 子:小朋友们好,我从来没有见过太阳,你们知道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吗?

  幼 儿:是红红的,圆圆的

  老师带来一个关于小兔子找太阳的故事,请你们仔细听听故事就知道了。故事的名称叫做《小兔子找太阳》(同时出示幻灯片故事名字)

  2、结合幻灯片,背景音乐,教师完整讲述故事。提问:故事的名称叫做什么?(引导幼儿跟读故事名称)小兔子要找什么东西?

  第一张提问:

  (1)小兔先来到了哪里?(屋子里)

  (2)看见了什么?(灯笼)是灯笼吗?(验证)什么样的灯笼?(两盏红红的、圆圆的灯笼)

  (3)小兔子是怎么问妈妈的?(“妈妈,这是太阳吗?”)

  (4)兔妈妈说了什么?(不,这是两盏红灯笼,太阳在屋子外面呢!”)

  第二张提问:

  (1)小兔又来到哪里?(菜地里)

  (2)看见了什么?(三个红红的、圆圆的萝卜)(验证)

  (3)小兔子是怎么问妈妈的?(“妈妈,这是太阳吗?”)(幼儿一起问)

  (4)妈妈说了什么?(不,这是三个红萝卜,太阳在天上呢!”)

  第三张提问:

  (1)小兔子抬头看见什么?(看见天上飘着红红的、圆圆的大气球)(验证)

  (2)小兔子是怎样问妈妈的?(“妈妈,这是太阳吗?”)(幼儿一起问)

  (3)妈妈说了什么?(不,不,这是红气球”)

  教师用故事中的语言进行小结。

  第四张提问:

  (1)小兔子的表情怎么样?(焦急)——教师引导,小兔焦急地喊:“真急人,太阳到底在哪儿呀?”

  (2)兔妈妈说什么?(“瞧,太阳只有一个,还会发光呢?”)

  (3)最后小兔子顺着妈妈手指的方向往上看,抬起头,大声说了什么? (“妈妈,我找到了,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暖的。)——重复学说。

  (4)最后小兔子找到太阳了吗?

  5、幼儿即兴表演故事,学说角色对话。

  结合幻灯片,背景音乐,幼儿和老师扮演小兔子,配班教师扮演兔妈妈进行游戏。

  结束活动。

  《小兔子找太阳》故事简短、有趣,选材贴近孩子的生活,符合小班年龄学习特点;教学活动通过小兔子找太阳时与妈妈的对话,既丰富了生活经验,又发展了语言。小班孩子需要老师用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与体态语言带领他们进入故事的情境,这节活动老师给孩子营造了一个想说、敢说的故事情境。在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从而建构了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

9、幼儿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泥工《小蝌蚪》

  活动过程

  一、利用电脑动画观察小蝌蚪。了解小蝌蚪长大后会变成青蛙。

  二、引导幼儿用身体模仿小蝌蚪,扮演小蝌蚪。

  三、教师示范捏小蝌蚪。

  四、幼儿操作。

  五、展示。

  反思:

  在电脑动画的帮助下,孩子们的把小蝌蚪观察的清清楚楚,教学活动的要求只是让孩子们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以及基本形态。而在活动中孩子们对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动态情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及时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让孩子们来扮演小蝌蚪,用自己扭动的身体来演示,活动从静态的观察演变到动态的身体演示,孩子们更加有兴趣的观察小蝌蚪的一举一动。

  接下来的幼儿操作环节,我利用孩子们的兴趣点,并进行适当、适量的引导,我把橡皮泥分给孩子们,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表现手法来再现小蝌蚪,每一个孩子们捏的小蝌蚪都不一样。

10、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泡泡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背景:晨间活动时,小宇航带来了一个吹泡泡的玩具。于是我们玩起了吹泡泡的游戏。看着孩子们兴奋得叫着、跑着,追逐着五颜六色的泡泡,我的心情也随之跳跃起来。于是一场关于泡泡的活动方案悄悄酝酿起来。

  活动目标:

  1、了解泡泡的特性,学会制作泡泡水,知道无论什么形状的管子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泡泡,感知空气与泡泡形成之间的关系。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和科学探索的兴趣,体验同伴间交流、协作的快乐及创造的乐趣。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糖、盐、洗衣粉、肥皂、洗洁精、一次性杯子、粗中细三种型号吸管、硬纸板制成的三角形管子、正方形管子、梯形管子、水等人手一份,笔、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抓泡泡》导入,了解泡泡的特性

  1、教师出示吹泡泡玩具,带幼儿玩抓泡泡游戏。

  2、结束游戏,师幼谈话。

  刚才抓泡泡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感受?你们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抓泡泡时发现泡泡有哪些变化?

  二、制泡泡水

  1、提问:(1)哪些材料可以制作成泡泡水呢?

  活动反思: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转瞬即逝的泡泡,竟给孩子们带来了如此多的乐趣!从一开始抓泡泡,到制作泡泡水,到用不同形状的管子吹泡泡,再到吹奇特泡泡,孩子们的兴趣越来越浓,想象创造像开了闸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吹奇特泡泡里的种种奇思妙想怎是成人能预想到的!延伸活动,幼儿热情依然不减,同时我也发现幼儿其实并不像成人所想象的那么苍白,他们的小眼睛就如摄像机一样地把他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拍下来,并储存在小脑瓜里。他们记得生活中那么多的不起眼的小现象:输液的气泡、输氧时的气泡、啤酒里的气泡等等。孩子们是因为喜欢才有兴趣,因为有兴趣才那样投入,因为那样投入才拥有了这么多发现和欢乐!我愿永远与孩子相聚在这心心相通的世界,做他们成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11、幼儿园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内容:《勤劳人 懒惰人》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不同的速度、力度的变化及所表达的不同形象,大胆用歌声和动作来表现勤快人、懒惰人的不同形象。

  2、初步尝试创编图谱及歌词,体验创编的快乐。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事先在家和学校观察大人在厨房做家务的情景

  情境布置 事先几个小朋友学会表演

  图谱

  活动过程:

  1、引导语: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个小客人?(是请自己班的孩子好还是请别的班级的孩子好),猜猜他们是谁?

  2、清唱歌曲,幼儿欣赏

  3、观看小客人表演

  4、清唱歌曲,幼儿欣赏

  5、出示图谱,学习歌词

  6、学唱歌曲:

  要求:勤劳人要越唱越快,越唱越有力,懒惰人要越唱越慢,越唱越无力

  指图演唱

  动作表现

  趣味对唱

  7、幼儿自制图谱?(是事先画好直接创编好还是上课临时创编好),创编歌曲,分享幼儿创编的歌曲。

  活动反思:

  《勤快人与懒惰人》是一首朗朗上口,易学易唱的歌曲,贴近幼儿的生活,

  本次活动,我以观看表演的形式让幼儿欣赏,倾听歌曲,调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然后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出示勤快人与懒惰人的图片。在歌曲教学中,我先第一遍完整示范清唱歌曲;幼儿欣赏歌曲并回答歌曲中勤快人与懒惰人在干什么;再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带领幼儿看着黑板上的图片以各种形式学习歌词,对勤劳人和懒惰人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判,使幼儿懂得了要向勤快人学习的道理,同时也让他们感受歌曲的滑稽、风趣;在幼儿兴趣正浓时,我鼓励幼儿用集体歌表演、分角色表演等形式表现歌词内容;最后,我还利用幼儿积累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创编歌曲,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活动还存在不足之处:

  1、在活动中由于教师太投入了,导致时间太长了一点。

  2、幼儿的动作创编不够,受老师限制了。

  3、因为马上创编歌词马上唱出来,孩子们对歌词还不是太熟悉,所以孩子们没有把“快”和“慢”唱出来表现出“勤快”和“懒惰”,而且跟不上伴奏。其实可以先创编歌曲,然后再进行节奏活动。

12、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不倒翁

  一、设计意图:

  不倒翁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玩具,但它里面蕴含着力的平衡的科学道理。怎样让孩子发现这些科学现象,并理解加以运用了呢?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为孩子准备了许多材料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发现,探索其中的奥秘,并制作各种各样的不倒翁。

  二、活动目标:

  1、感知不倒翁的秘密,制作不倒翁的玩具。

  2、激发探究,体验物体平衡现象的兴趣。

  3、提高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布置场景-"玩具城"。

  2、幼儿操作材料:纸片,玻璃球,豆粒,沙子。塑料球,橡皮泥。

  四、活动过程:

  1、导入主题。以到"神秘的玩具城"去玩的形式引人主题。

  2、让幼儿自由探索。

  (1)师:你们玩时可要仔细的看一看,比一比,摇一摇,看看发现了什么?-倒和不倒。

  (2)教师让幼儿自由玩。

  (3)提问:你们是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这些玩具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让幼儿从中发现玩具有的不会倒,有的会倒,而且这些玩具的底部都是半球体的。

  4、尝试制作不倒玩具。幼儿交流、体验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上轻下重,固定底部物体。

  5、演示对比实验。引导幼儿发现:不倒翁里面装有不同轻重的物体,重的东西滚到哪边玩具就倒向重的那一边。把橡皮泥放在玩具的中间,玩具就不倒了,不倒翁就做成了。

  6、幼儿完成制作,自由的玩一玩,体验乐趣和成就感。

  7、教师小结:小朋友们今天真聪明,发现了不倒翁的科学秘密,还自己动手制作的不倒翁。现在我们拿给中,小班的弟弟妹妹看一看,好不好?

  五、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有着强烈的探索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始终动手操作着、思考着、比较着、交流着自己的制作经验。并在自己一次次的实验中发现了不倒翁的秘密及制作不倒翁的发法,通过自己的制作经验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13、幼儿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风筝和小鸟》

  教学目标:

  1、观察并模仿几种动物的飞行,体验韵律活动中的协调、交流、合作的快乐。

  2、根据音乐情景,学会用声音、动作、表情表达情绪。

  3、分析全曲节奏并感知变奏。

  4、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掌握语词并能角色扮演及律动。

  教学难点:将节奏重组使全曲变奏,并拍念出来

  音乐分析:

  儿谣《风筝与小鸟》共四段八句话,与词中出现了四种飞行的动物(小鸟、蝴蝶、蜻蜓、蜜蜂),儿谣节奏感强,并能感受出音色和情绪的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语词“真生气”与“别生气”。),CD中每句节奏均体现为xxxxxxx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好,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有个小孩子,名字叫宝宝,春天来了,宝宝的妈妈爸爸要带着他去郊外春游去,宝宝玩得可高兴了,他先和节奏宝宝宝玩游戏,可是,宝宝太小,不会拍节奏,我们来帮帮他吧。

  1、教师出示十六宫格,请幼儿根据磁铁排出的节奏摸拍。

  2、教师来拍节奏,幼儿用磁铁贴出相应的位置。

  3、教师弹琴,幼儿感应节奏。(高音拍手,低音踏脚。)反思:大部分幼儿能够听辨教师拍的节奏,并且拍出相同的节奏,还能用磁铁在十六宫格中贴出相应的节奏型,但是个别幼儿还学要教师和其他幼儿的帮助,他们对ta 和titi掌握得好,但是tiri-tiri就会听成两个titi。

  二、基本部分

  我们教会了宝宝拍节奏,宝宝可高兴了。现在小宝宝拿出了自己的风筝准备放呢,郊外的空气真好,宝宝抬头看到了好多小动物在天上飞着,宝宝的风筝和他们还做起了游戏。你们猜猜看他都看到遇到什么动物了?

  1、老师放儿谣《风筝和小鸟》,请幼儿听找语词中的四种动物,老师出示图卡,并介绍飞行特色。

  2、角色扮演

  小鸟:拿着彩条上下挥舞

  蝴蝶:手持纱巾,前后开合当翅膀

  蜻蜓:手臂伸直,左右倾斜飞舞

  蜜蜂:手缩起振翅状

  反思:带孩子进入动作创编环节中,本以为让幼儿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得进行活动,不控制孩子那么多的行为,让孩子快快乐乐得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没有考虑到环境对幼儿影响的问题,孩子当时特别的兴奋急躁,老师需要花很大的功夫和时间去组织,老师没能收放自如地控制幼儿得行为。

  3、肢体乐器拍奏

  (1)教师请幼儿倾听儿谣,注意四段不同动物的语言,请幼儿逐句换音色,真生气可以用跳或踏脚来表现情绪,别生气可以用拍手或摆手等动作表现。

  (2)请幼儿一句语词用两种音色表现。

  (3)请幼儿两人对话的形式对话。

  反思:情绪的表现对幼儿来说并不困难,完全来自幼儿的生活经验,老师只是稍微引导,幼儿就能用动作或语气表示生气、开心。活动环节的困难在于幼儿集体做出情绪表现时很积极,但请小朋友在集体面前表现,大部分幼儿显得害羞,不大方。

  4、分析节奏并创作

  1、教师出示16宫格,吸铁石,四色七颗,每行7枚,每种动物分别用一种颜色的吸铁石排出语词节奏,教师与幼儿一同分析全曲节奏。

  2、和幼儿一起用圆舞板进行语词节奏模拍。

  3、幼儿边念语词,拍念或拍走。

  4、教师示范将节奏重组,做语词变奏拍念练习。

  三、结束

  小风筝在天上玩得真高兴,它说下次还要来和我们的小朋友一起玩,因为你们最聪明!让我们和小宝宝还有风筝说再见吧!

14、学前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单双数

  活动目标:

  1、认识单双数,理解其实际的意义。

  2、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3、发展幼儿对数的辨别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数字卡、平衡木、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圆点找朋友

  (1)出示图卡,请幼儿点数出图卡上圆点的数量,并帮圆点找朋友。

  (2)教师与幼儿一起将图卡分类,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秘密。

  (3)小结单双数的意义。

  二、游戏:找单双

  幼儿在自己身上和生活中寻找单双数

  三、10以上的单双数

  (1)引导幼儿发现10以上的单双数的分辩方法。

  (2)说说生活中哪里要用到单双数

  四、游戏:的士过桥

  幼儿扮演小司机,教师扮演交警,司机根据交警出示的日期牌,按单双号过桥。

  活动反思:

  《认识单数和双数》对幼儿来说是新知识,因此为了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认识,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找出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并引入生活中单双数的实际应用。使孩子在轻松的学习氛围当中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使之体验其中的喜悦与成就感。最后的游戏活动也把活动推向的高潮,让孩子们能运用单双数解决问题,从而将数学活动溶入了日常生活中。

15、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有用的垃圾

  设计意图

  游戏时,回收管理员浩浩正在进行垃圾的分类回收:“老师,小朋友把垃圾乱放。这个塑料瓶是可以回收的,他们放在不可回收垃圾箱里了。”我仔细一看,果然,在不可回收垃圾箱里找到了很多像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的垃圾。我想,虽然我们在每个班级都投放了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但是大部分幼儿对于有些垃圾到底可不可回收不是很清楚。《纲要》指出:“科学的内容要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身边的事入手。”活动的内容要建立在幼儿的一定生活经验之上,是幼儿易于接受的。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活动,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能清楚地分辨出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些垃圾经过回收处理后可以变成新的东西,认识循环再造标志。

  2.能够正确区分出“废纸、玻璃、塑料、金属”类的垃圾为有用垃圾。

  3.养成回收垃圾的习惯,增强保护环境及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调查表《垃圾有没有用》。

  2.“轮胎从回收到再生”的视频;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视频。

  3.垃圾分类再生表。

  4.可循环再造标志。

  活动过程

  1.了解幼儿已有经验

  (1)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有哪些?你觉得垃圾有用吗?集体填写《垃圾有没有用》的调查表。

  (2)集体看结果,请个别幼儿说明理由。

  (评析:垃圾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幼儿都能列举出许多。那这些垃圾到底有没有用呢?幼儿的意见就不同了。通过调查表进行统计,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2.知道垃圾可以再利用

  (1)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垃圾真的就没有用了吗?

  a.观看“轮胎从回收到再生”的视频。

  b.讨论:说一说轮胎是如何变成崭新的橡胶制品的。

  小结:很多垃圾回收后可以加工制作成新的东西。

  (评析:通过观看录像,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有些垃圾经过回收、加工后可以变成新的物品,引出了一个新的话题,这个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区分出有用的垃圾

  (1)桌子上哪些垃圾你觉得可以回收后再生利用的,请放到篮子里。

  (2)讨论: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觉得它有用?

  (3)看视频《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4)讨论:你看到了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利用的?

  (废玻璃)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玻璃做的呢?玻璃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废塑料)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塑料做的?塑料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废纸)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纸制成的?废纸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我们再来看一遍课件(看课件时与幼儿一起讲讲)。

  (5)幼儿再次操作,修正第一次的操作情况。

  (评析:在科学活动中,猜测——验证——交流——反思是4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小结知识点之前请幼儿进行操作活动,让幼儿猜测一下,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后加工成新的物品的,这样一来,在进行验证小结时,幼儿对知识点的印像就比较深刻了,也能及时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运用课件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各种垃圾是如何进行分类的,比老师直接口述效果要好得多。)

  4.认识循环再造标志

  (1)为了让人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有用的,还有一个标志,我们来看一下。

  (2)出示“循环再造标志”。如果上面印有这种标志的话,就千万不能随便乱扔哦!

  (3)出示一些印有循环再造标志的实物。

  (评析:大部分幼儿对于“循环再造标志”都比较陌生,因此我直接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认识它,并通过出示印有这个标记的一些实物,加强幼儿对这个标记的印像。)

  5.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寻找更多印有循环再造标志的有用的垃圾。

  活动反思:

  垃圾有没有用?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利用的?这个问题是科学性比较强、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在活动前,我反复思考,怎样让这样一个比较枯燥的科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幼儿又能较好地掌握,达成活动目标呢。新《纲要》指出,儿童是主动学习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儿童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儿童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要让儿童真正地“做科学”。因此,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利用多种途径让幼儿进行操作探索、交流讨论。

  于是,我设计了一份调查表和两次操作活动,并对从网上搜集到的一些资料进行筛选,最后选用了一个“轮胎加工再生”的视频录像和一个《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课件。在活动流程上,我先通过调查表引出活动内容,然后设疑“垃圾是否真的没有用”?在观看了“轮胎加工再生”的录像后引出了活动的重难点——“哪些垃圾是有用的”,接着通过操作活动、观看课件、教师小结、纠正操作活动这几个环节进行重点掌握。在活动的最后我还出示“循环再造标志”,对幼儿的知识做进一步提升。通过这一个个逐步深入的环节,幼儿掌握的情况都比较好。

  但每一个活动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在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促使我去思考、改进:在进行分类总结时,讲到生活中的一些废纸是可以被回收利用的,有一个幼儿提到餐巾纸。由于我事先准备不充分,所以在幼儿提到这个问题时,我只是否定了幼儿的想法,但没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相信也给这个幼儿留下了一个疑问。这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训:以后在活动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科学活动中的知识准备。这样,当幼儿有疑问时,我就能及时地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引导。

16、幼儿园美术活动教案及及教学反思“快乐的婚礼”

  活动目标:

  1、在婚礼的情境中体验小猪装扮服饰的美。

  2、大胆想象服装的式样,为小猪装扮服装。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水粉颜料、排笔、抹布、“小猪的婚礼”课件、“婚礼进行曲”的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教师播放“婚礼进行曲”的音乐导入主题。

  二、教师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看动画片“快乐的婚礼”。

  1、幼儿观看动画中 “小猪着装”片段。

  师:今天是多哥的婚礼,小猪们为了隆重参加多哥的婚礼正在精心的准备!(播放着装片段)

  2、欣赏PPT照片,讨论服装打扮的要素

  边看边与幼儿一同讨论小猪们服装的款式、花纹和饰品,并与幼儿一同尝试命名,如彩条衣、花边服……

  引导幼儿说说:纽扣、花边、口袋、绣花一般装饰在衣服的什么部位。

  (截图照片有:条纹背带裤、圆点领结、波浪形花边、新娘吊带裙等)

  3、与幼儿交流参加婚宴的快乐景象。

  师:小猪们好聪明,都穿上了美丽的礼服参加婚宴,我们一起为它们鼓鼓掌——你们真棒!

  他们精心的打扮自己,是表示对新郎新娘的尊重。我们和小猪一起共同为新郎新娘祝福。

  三、引发讨论,引导幼儿为小猪设计服装。

  1、导出小猪们没有漂亮的衣服。

  师:多哥邀请了许多小猪参加结婚典礼呢!可是它们都没有漂亮的衣服,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吧!

  2、幼儿讨论如何打扮小猪

  ●那我们赶快动脑筋想想,能把什么可爱美丽的花样帮小猪穿上呢!

  ●你想帮哪只小猪的忙?帮它穿什么花纹的衣服?

  请个别幼儿上前与老师合作示范:教师注重引导幼儿对所设计服装的命名和布局安排(注意:花纹是许多还是一个、花纹的布局是否有讲究、色彩搭配是否有讲究)。

  ●你帮忙的小猪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你觉得它喜欢什么花纹的衣服呢?

  ●你已经想好了吗?想好了可以来找小猪去帮忙了。

  四、引导创作,幼儿为小猪设计服饰。

  1、介绍材料。

  我们先帮衣服设计漂亮的花纹。

  花纹设计好了之后,再让小老鼠的衣服染上亮丽的色彩。

  最后还可以给小老鼠带点装饰品呢!

  2、幼儿创作(背景音乐)。

  (1) 幼儿联系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小猪身上用记号笔描画自己喜欢的熟悉的花纹,并有意识的对花纹和布局进行设计。

  (2) 及时发现幼儿创造性的创作,对幼儿的创作给予建设性的指点。

  五、交流分享,体验快乐。

  1、幼儿陆续将着装完成的小猪送至版面。

  师:XX小猪嘉宾前来参加婚礼了,XX小猪嘉宾也来了,请其它嘉宾赶快前来。

  婚礼的红地毯已经铺好了,许多嘉宾已经入场了,新娘新郎也马上要到场了,婚礼马上要开始了。

  2、婚礼正式开始了:新郎新娘在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中缓缓走上红地毯。

  师:赶快拍拍手向他们表示祝贺!新娘新郎要给大家发喜糖了——谢谢你们

  帮助小猪设计了这么华丽隆重的衣服参加我们的婚礼!

  六、活动延伸.

  用小猪装扮教室环境,继续欣赏“快乐的婚礼”后半段,请幼儿模仿里面新郎的方法为新娘设计“新房”。

  活动反思:

  本次美术教学活动打破了以往教师教幼儿学的固定模式,通过有趣的课件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感受各种服饰的美,对装扮服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学习起来又轻松又愉快,充分体现了快乐学习的氛围。

17、幼儿园中班观摩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猪的爱情

  设计思路

  4~5岁幼儿的自我人格已逐渐形成,在这一时期,怎样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促进他们良好性格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呢?于是在“我自己”的主题活动中,我选择了画面色彩鲜明、动物特征凸显、故事情节简单的绘本——《小猪的爱情》来开展学习活动。通过观察、推测和表达,在巩固认识小鱼、小蜜蜂、长颈鹿、大象等动物主要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基础上,借助作品情节的展开,了解小猪寻找女朋友的经历,让幼儿充分感受作品的幽默和动物之间的友情,初步理解“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朋友和“爱”。

  根据幼儿已有的认知经验,活动中我从和幼儿聊聊“爱”的话题导入,随后借助多媒体引导他们看看、说说小猪找女朋友的过程,鼓励他们在故事情境中利用经验想象、推测和表达,初步理解“合适”的意思。最后,通过观看有趣的动画片,了解其他动物之间的友情,从而迁移、拓展经验,引发幼儿后续探究与发现动物奥秘的兴趣。

  活动目标

  1.看看、说说小猪寻找女朋友的经历,感受故事内容的有趣、幽默。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推测和想法,初步理解“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聊聊幼儿心中“爱”的话题,引出故事,导入主题

  1.出示角色,交代故事名称:《小猪的爱情》。

  2.故事中的小猪要去寻找女朋友。

  二、看看、说说小猪找女朋友的过程,感受“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1.出示角色,引起讨论:

  你们猜猪哥哥想找一个什么样的、特别的女朋友呢?

  2.教师边讲述故事边适时插问(根据情节发展),引导幼儿大胆推测和表达:

  (1)小鱼会答应猪哥哥的邀请吗?她会怎么说呢?

  *小结:哦,看来小鱼和猪哥哥生活在一起真不合适,因为小鱼生活在水里。

  (2)小蜜蜂为什么一声不吭呢?她是怎么想的?小蜜蜂会怎么说?

  (引导幼儿扮演角色,大胆表达。)

  小结:是呀,他们的本领和生活习惯那么不一样,生活在一起不合适。

  (3)看,猪哥哥又找到了谁做他的女朋友呀?你们觉得他会成功吗?

  追问:如果他们生活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

  (引导幼儿同伴间互相交流,大胆表达。)

  小结:长颈鹿个子太高,大象体形太大,他们和小猪生活在一起都很不方便。

  (4)你认为谁才适合做猪哥哥的女朋友呢?为什么?

  (5)瞧,谁来了?你从哪里看出这是猪妹妹?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与表达。)

  三、完整欣赏配乐故事

  1.你喜欢这个故事吗?觉得故事中哪里非常有趣?现在猪哥哥幸福吗?为什么?

  小结:猪哥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女朋友……

  2.你有自己喜欢的好朋友吗?说说你喜欢她(他)的理由吧。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表现。)

  四、观看有趣的动画片,感受迁移、拓展经验

  1.播放有趣的动画片(有各种动物)。

  2.幼儿欣赏动画片,看看、说说其他动物有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女朋友,想一想为什么?

  (引导幼儿一边欣赏动画片一边交流,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反思:

  一、目标定位清晰

  绘本作者所要传递的是“只有适合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我最终把活动目标定位在:看看、说说小猪寻找女朋友的经历,感受故事内容的有趣、幽默;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推测和想法:初步理解“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本次活动通过让幼儿看看、说说小猪找女朋友的过程,鼓励幼儿在故事情境中利用经验想象、推测和表达,初步感悟什么是“合适”。因此,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清晰,整个活动注重幼儿社会性、情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多重发展。

  二、注重有效提问

  有效的提问应该围绕和紧扣主要目标。我根据目标寻找故事的重点内容,放大重点画面,设计关键提问。在设计关键提问时遵循一个原则:相同答案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问,以激发幼儿的思维,鼓励幼儿从不同的维度去思考问题。在和幼儿互动时,我更关注幼儿是否想说、敢说、喜欢说。活动中既重视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注重幼儿积极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

  让幼儿猜测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如故事开头马上让幼儿猜测:“你们猜猪哥哥想找一个什么样的、特别的女朋友呢?”幼儿的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有的说“找个漂亮的、聪明的女朋友”,有的说”找个善良的女朋友”。又如“小蜜蜂为什么一声不吭呢?”这个问题又一次激发幼儿积极思考,幼儿带着疑问在分析、综合中寻找答案,促进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还在大胆主动的表达中增强了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

  2.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

  提问要把握住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为中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从而体现提问开放而不封闭,使提问呈现多样性。如“小鱼妹妹会答应猪哥哥的邀请吗?她会怎么说呢?”提问时我没有直接问“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而是问“她会怎么说呢”。虽然只稍微改变了一下问法,却让幼儿觉得答案可以有很多,所以活动中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能各抒己见。

  3.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

  递进式提问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这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如在观察到猪哥哥找到长颈鹿和大象的画面时,我没有再用“找小鱼和找蜜蜂”时的方式提问,而是注重让幼儿联系生活实际,我问道:“如果他们生活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问题一抛出,幼儿有的说“长颈鹿家的门把手太高,小猪个小够不着”,有的说“大象的个头太大,小猪和他生活在一起会被压死的”,还有的想到了上洗手间时的困难,说“马桶太高,小猪爬不上去;马桶太大,小猪会掉进去”。显然,联系生活实际,幼儿的语言表达更丰富、清晰和连贯,而且说的时候很多幼儿滔滔不绝,非常乐意表达。

  附故事:小猪的爱情

  一天早上,猪哥哥带着自己的愿望,满脸洋溢着幸福的喜悦,出门寻找特别的女朋友啦!

  不一会儿,猪哥哥来到了小河边,看见了一条小鱼:“你好,鱼小姐,你可以做我的女朋友吗?”鱼小姐想了想问:“请问,你会游泳吗?你能一直呆在小河里,永远陪着我吗?”“哦,真的不行,那就算了吧!”猪哥哥转身离开了。

  走着走着,一只蜜蜂嗡嗡嗡地飞来,猪哥哥想:呵呵,蜜蜂“嗡嗡嗡”的歌声真好听,好特别哦,邀请她做我的女朋友吧! “嗨,你好,蜜蜂小姐,你能做我的女朋友吗?”“我们不合适,我喜欢在天空中不停地嗡嗡嗡飞舞,会影响你休息的。”蜜蜂说着飞走了。

  就在这时,猪哥哥遇上了长颈鹿,心想:噢,长颈鹿的脖子最长,好特别哦!就是她了。于是他踮起脚尖,仰起头问:“嗨,你好,长颈鹿小姐,你能做我的女朋友吗?”长颈鹿弯下长长的脖子,对猪哥哥说:“我们?不合适吧,你不觉得我太高了吗?”“哦,那就算了吧!”猪哥哥离开了。

  这时,猪哥哥又遇见了大象,心想:大象的个头最大,还能保护我,好特别哦,就找她做我的女朋友吧。他举起手中的鲜花说:“嗨,你好,大象小姐,你能做我的女朋友吗?”大象看了看站在脚边的猪哥哥说:“我们?可是和你比起来,我这么健壮,关键是我已经有男朋友了!”猪哥哥想想也有道理:“哦,那就算了吧!”转身就走了。

  “难道找个特别的女朋友,就这么难吗?到底谁才是合适的呢?”……

  找来找去,兜了一大圈,猪哥哥还是找到了“自家人”。其实幸福就在你的身边,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猪哥哥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猪妹妹,瞧,他们生活在一起多幸福啊!

18、幼儿园常识教案及教学反思《训练小海狮》

  活动目标:

  1、学习分辨前、中、后的位置。

  2、学习听指令做动作。

  3、培养幼儿热爱海洋动物的情感。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三个海狮头饰;

  2、鱼的卡片;

  3、《动物真有趣》幼儿用书第五页。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分辨前、中、后的位置。

  难点:能根据主体的位置变化辨别前、中、后的位置。

  活动过程:

  1、老师交代游戏名称:《小海狮》。请三名幼儿戴上海狮头饰,扮演小海狮,面向扮演训练员的老师排队。

  2、请“小海狮”说出自己的位置,如:我在(同伴的名字)的前面。

  反思:三名“小海狮”兴趣很高,都能说出自己的位置,在某某的前面或后面、在某某和某某的中间等等,表达都很准确。

  3、三名“小海狮”听老师的指示,模仿海狮做动作,如:“前面的海狮拍拍手”、“中间的海狮扭扭腰”、“后面的海狮跳两次”等等。

  反思:三名“小海狮”反应很快,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做相应的动作,动作虽然不好看,但是都能知道自己的位置。

  4、动作表演完成后,老师要把鱼奖给小海狮,请幼儿注意听老师的指示出来取鱼的卡片,如:中间的海狮出来拿一条大鱼、在最后面的海狮出来拿两条鱼……

  反思:这个环节三名“小海狮”也能迅速的分辨出前、中、后的位置,我让它们互换位置后,在按要求出来拿鱼,它们也都能正确分辨前、中、后的位置。

  5、请其他幼儿轮流扮演小海狮进行游戏,认识前、中、后,也可以请其他的幼儿分别给“前面”、“后面”、“中间”的海狮,做不同的动作,让更多的幼儿都参与区别“前、中、后”的游戏。

  反思:因为前面的三只“小海狮”都能准确的分辨了前、中、后的位置,所以我分别请了更多的小朋友来当“小海狮”,他们对游戏都兴趣较高。大多数幼儿能根据不断变化的位置正确分辨前、中、后等位置,个别能力稍差的幼儿,经过老师的提示也能分辨前中后的位置变化,只是反应稍慢。

  6、出示幼儿用书第5页,请幼儿说出海狮的位置。

  反思:这个过程不仅让幼儿学会了翻书、看书的方法,也培养了一些幼儿的看书兴趣。很多幼儿都能很快的说出海狮的位置,教学效果很好。通过以上几个环节,顺利的解决了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达到了教学目的。

  活动评价:

  1、能分辨前、中、后的位置,并按老师的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2、游戏主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后,还能正确分辨前、中、后。

  活动建议:

  1、可根据活动时间调整活动过程中的环节和内容,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参加游戏和互动。

  2、利用日常生活的活动环节,加深幼儿对前、中、后方位的认识,如:排队、座次等。

19、幼儿园艺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游乐园(律动游戏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肢体的感应方式感应乐曲的AB曲式。

  2、喜欢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3、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活动准备:呼啦圈、飘带若干,关于游乐园的设施图卡。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宝宝被逗得哈哈笑,这时候他才发现,原来他一点也不孤单,有那么多的好朋友陪他一块玩。现在宝宝要带大家去游乐园了,我们一起开车去吧。

  二、舞步

  幼儿开车随老师去游乐园,A段开车,B段提醒幼儿“前面有车开来了,快按喇叭,” A段继续开车,B段提醒幼儿“要到游乐园了,我再按一下喇叭。”

  三、呼啦圈咖啡杯

  师:小朋友们看,这里有很多的咖啡杯,来看看老师是怎样玩的,A段拿呼啦圈左右摇摆,B段拿呼啦圈原地跳转圈(提示幼儿咖啡杯会越转越快的)。

  幼儿听音乐表演一遍。

  A段:两大拍/拿呼啦圈左右摇摆,

  B段:六拍/拿呼啦圈原地跳转圈

  四、呼啦圈旋转木马

  师:宝宝还要邀请小朋友们一起玩旋转木马呢,先看看老师是怎样玩的。老师示范一遍,小朋友们看清楚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玩吧。

  A段:两大拍/双手持呼啦圈左右摇摆。

  B段:六拍/双手持呼啦圈原地跳

  五、小结评价,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玩得真开心,宝宝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礼物,你们看,(出示飘带)让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吧。

  A段:两大拍/左右摇摆。

  B段:六拍/ 双手持飘带跳绳。

  活动课后的反思 :

  音乐课开始了,奥尔夫理念为指导进行了一次快乐音乐教学。

  第一步,教师带着幼儿随着音乐模仿开车舞步去游乐园玩游戏。

  第二步,游戏“逛公园”。教师随音乐边带领幼儿玩呼啦圈咖啡杯游戏。在圈上,大家可以随音乐任意走动、舞蹈;

  第三步,幼儿自由组合,结伴玩游戏。

  通过这样一步一步、层层深入地开展活动,孩子们在愉悦的游戏中得到了多种音乐素养的提高; 这次的活动,孩子们皆在愉快的氛围中活动,并即兴的创编出许多动作。

20、幼儿园《我的自行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了解主人公的活动和感受。

  2、通过语言或肢体动作演示,初步理解“绕”、“越”、“趟”、“冲”等动词。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教学准备:大书,教师或幼儿骑车的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一张骑自行车的照片,问问幼儿喜欢骑自行车吗?接着请幼儿说说骑车都到过哪里?看到了些什么?幼儿讨论后,教师进行小结。

  二、阅读图画:

  封面:先出示题目,明确“我”指的是谁:这读本的题目叫“我的自行车”,“我”指的是谁?你们觉得他可能要骑去哪里?

  第1页:他骑车来到了哪里?前面有棵树,要继续往前骑的话,该怎么办呢?

  第2页:他又骑车到了哪里?要是从小桥上骑过去,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这个动作呢?

  第3页:(遮住“来到树下”)请幼儿看图补充“我”骑车来到了哪里?

  第4页:教学同2页

  第5、6页:分别观察“骑上”“冲下”的动词

  第7页: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这样?

  三、总结分享:

  教师小结小男孩去过的地方及用到的动词。

  (本案例参考教师指导用书)

  教学反思:

  这读本素材来源于生活,这是幼儿身边见过或经历过的事,所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参与性很高。通过对读本的学习,幼儿明白了这个故事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的,以一周的时间展开,每过一天句子就相对的扩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动作的演示,让幼儿模仿读本中出现的动词,加深幼儿对动词的理解。存在的不足有:所提的问题不是很具有开放性,有点限制了孩子的想象思维能力,同时在课堂上过多的关注积极活跃的孩子,忽略另一部分孩子的参与性,希望在下次的活动中吸取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21、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级教学反思——有趣的“0”宝宝

  设计意图:

  数字在孩子的生活中是经常碰到的,也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由于孩子刚刚进小班,对数字的概念有些模糊,但认识数字的兴趣很高.因此我选了有趣的“0”,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真正了解没有就可以用“0”来表示,从中也初步让孩子了解了1、2。教师始终是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发幼儿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学中乐,乐中学。

  活动目标:

  1、认识“0”,知道“没有”可以用 “0”来表示。

  2、在游戏中体验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0”“1”“2”数字卡片、一个空盒子、音乐磁带、一张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引题

  师:有一位数字宝宝要到我们小一班来做客,(老师出示一个盒子),它就藏在这盒子里,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想)

  教师打开盒子:咦,盒子里有什么东西吗?(没有),没有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呢?(没有就用数字”0”来表示),”0”宝宝来了!

  二、认识数字宝宝“0”

  师:我是”0”宝宝,小朋友你们好!(“0”宝宝你好)看看“0”宝宝长的怎么样啊?

  圆圆的象什么呢?(幼儿自由发挥)

  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小朋友把两只小手举起来,藏起来一只,再藏起来一只,现在小手还看的见吗?(看不见,没有了)师:对了,没有了我们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呢?(游戏再进行一次)

  师:现在“0”宝宝要和小朋友做游戏,我们看见一个“0”宝宝,小朋友就点点头,看见两个“0”宝宝就招招手,看见三个“0”宝宝就扭扭扭。

  教师再出示盒子,在盒子里放了一样东西,师:现在盒子里有什么呢?有几本书?(一本)那么现在能不能用“0”宝宝表示呢?(不能,要用1来表示)出示字卡“1”。再放一样东西,,师:现在要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呢?(“2”宝宝来表示)出示字卡“2”。

  三、游戏

  师:(出示图片)“0”宝宝带来了很多朋友,要和小朋友玩捉谜藏的游戏,小朋友看看,“0”宝宝都躲在哪里?我们把它们找出来贴在身上,一起和“0”宝宝跳舞,好吗?(放音乐)老师与幼儿共舞。

  教学反思:

  由于刚刚进入小班,幼儿在知识、能力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孩子对数字宝宝平时接触较多,很容易理解,因此我选了此内容,孩子兴趣很高。这节课基本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让孩子知道、了解“0”的概念和意义,。

  第一个环节设计时,我想给孩子一个神秘的感觉,可当我打开盒子时,孩子楞了怎么没有小客人在盒子里呢,问题:没有要用什么数字宝宝表示?让孩子从失落的情绪中走了出来,原来没有可以用“0“宝宝表示,是”0“宝宝来小一班做客。孩子认识了”0“,也初步知道了”0“的概念。知道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在碰到一个”0”宝宝,碰到两个”0”宝宝,碰到三个:“0“宝宝的游戏时,孩子情绪高涨,动作也做的十分好看,就连平时内向的佳结和伟伟也都积极的表现自己。最后的环节是和”0“宝宝共舞,孩子在和“0”宝宝捉谜藏并找到“0”宝宝后,心情非常舒畅,老师就提议要和“0”宝宝共同跳舞把这堂课推向高潮,让孩子释放自己快乐的情绪。整个活动彻底摆脱了传统教学教师“提问”、“灌输”,幼儿“回答”、被迫“接受”的动口不动手的机械模式。活动中幼儿都是积极的,自主的。《纲要》要求教育活动要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在这堂活动中已充分体现。

  本活动目标设为两点,1、就是让幼儿认识“0”,知道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2、在游戏让幼儿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活动设计中教师坚持一孩子为主题,充分相信每位幼儿都蕴涵着巨大的潜力。在活动教师提供自由、宽舒、和谐的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认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的知识。达到教育目标。

  但在此次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第一个环节里,当打开盒子时,里面是空的,影响了孩子积极的情绪,如果直接把“0”宝宝放进盒子,可能孩子就不会有中失落的感觉了。在初步认识“1”和“2”宝宝的这个环节如果能和前面的环节(游戏举起两只手,藏起来一只,再藏起来一只结合起来,这节课的设计会显得更加的合理。

22、幼儿园大班美术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有趣的图案

  目标:

  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准备:具有两组相对称的图形若干,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9页《有趣的对称图案》、水彩笔。人手一张长和宽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纸、剪刀、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过程:

  一、后面躲着谁(教师先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图形或实物,让幼儿猜猜后面会是什么。再是让幼儿折对称图形)

  二、找朋友(展示图形片,请幼儿在提供的图形中找找每个图形的朋友,说说它们为什么是朋友,再集体观察两个图形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三、找一半(让幼儿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对称物体和自己身体上有没有对称的地方,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材料,找出对称的图画并涂色请幼儿观察已经拼好一半的图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相对称的另一半)。

  修改后活动方案:

  目标与上面同。

  准备: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操作纸每人一张:有找对称涂色的,有画对称图形的。

  过程:一、猜一猜(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活动设计的反思: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如今有了首席备课人,但设计的活动思路不属于自己,要使这活动尽量减少纰漏,那就精心的构思活动方案,琢磨活动过程,把握每个活动中每个环节,活动后进行反思。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活动目标的反思: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活动过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23、幼儿园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金鸡独立》

  活动目标:

  1、练习两臂平举,单脚站立3秒钟,动作协调。

  2、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练习金鸡独立的动作。

  3、提高幼儿的竞争能力,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4、让幼儿体会游戏的乐趣,发展幼儿开朗,乐观的性格。

  活动准备:

  鸡妈妈标记一个;狐狸头饰一个;垫子、大圈、小圈、泡沫垫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队列队形。

  原地踏步——大圆——高人走——矮人走——偏步走——解放军走——切断分队——四路纵队。

  2、热身操。

  师:让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身体吧!

  (头部运动、上肢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二、基本部分。

  1、角色扮演,引起兴趣。

  师:我是鸡妈妈,你们来做我的小鸡好不好?你们指导小鸡都有哪些本领呢?

  2、自由探索,分散练习。

  3、请幼儿集中,示范。

  师:你们练的怎么样啦?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

  4、幼儿练习。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学他,一条腿抬起来,两条腿要靠拢,抬头挺胸,手臂伸直。

  5、游戏:狐狸捉小鸡。

  (1)熟悉场地。

  师:妈妈肚子饿了,你们肚子饿不饿?我们一起出去找好吃的小虫子好不好?我们要爬过草地,钻过山洞,跳过小石阶,绕过小树林,来到小石林,找一找有没有好吃的小虫子。

  (2)介绍游戏玩法。

  师:有没有找到好吃的小虫子呀?那我们再去找一找。不过到了小石林就要当心了,那里有可怕的狐狸!当我们遇到狐狸怎么办?刚刚我们学过什么本领呀?(金鸡独立)请小鸡站在石头上,这样狐狸就害怕了。

  (3)幼儿游戏。(2次)

  6、总结

  7、放松操。

  活动反思:

  针对自己上的这节中班体育活动,做一下反思。

  记得在第一次观摩教学活动中,特别强调了幼儿的活动量。这一次是平衡类的动作,其本身的运动量比较小,在设计课的时候,特别注意了这一点。在开始环节,教师带领中班小朋友进行了队列练习和热身操。在队列练习中,设立了高人走和矮人走,也是对幼儿的腿部肌肉进行了初步的锻炼,也是为了之后单脚站立做了基础。加上之后的热身操,充分让幼儿达到热身的效果。

  在基本过程中,通过幼儿尝试、个别幼儿示范、教师示范讲解、幼儿练习等教育策略让幼儿学习单脚站立3秒中的动作要领。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自己的示范动作较少,可多示范2次,让幼儿从教师的规范动作中学习动作要领,这样幼儿能更好的掌握。最后,通过游戏的形式,来提升幼儿单脚站立的动作要领,游戏通过爬、钻、跑、跳等基本动作贯穿整个游戏,也是为了加强幼儿的运动强度。在第一遍游戏时,教师没有引用单脚站立的动作,是为了让幼儿先熟悉一下游戏的场地;在第二遍游戏时,加上了单脚站立的动作,在讲解游戏情景时,教师没有讲解清楚,使这个游戏的逻辑性有点牵强,教师在讲解游戏规则时应该讲清楚,小鸡站在高高的时候头上,做金鸡独立的动作,看上去就像老鹰一样,狐狸就害怕不敢捉你了。在老师组织幼儿游戏时,由于站位的原因,也是教师缺乏现场的调控能力,使得摆放的石头比较密集,幼儿站在石头上做金鸡独立的动作时比较拥挤,使其效果较差,所以在执教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宜的调整活动场地,空出充分的空间来摆放器材。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运用个各种基本动作来增加幼儿的活动量,但是幼儿掌握这些基本动作比较欠佳,特别是钻的动作上,幼儿不能很好的掌握动作要领,使其器材经常倒下。所以在设计上,教师可以将钻的基本动作去掉。

24、幼儿园音乐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兔和狼 》

  教材分析:

  《小兔和狼》是一首富有故事性的歌曲,二拍子,旋律简洁流畅、活泼有趣。特别是趣味故事性的歌词,形象生动,便于幼儿记忆。还有幼儿熟悉喜欢的小兔子,都是他们很感兴趣的,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最后大灰狼的出现,更是在游戏时把活动气氛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习,体验快乐,很适合中班幼儿进行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游戏,熟悉乐曲旋律,演唱歌曲《小兔和狼》。

  2、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创编不同的造型。

  3、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

  4、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背景图

  2、大灰狼头饰、小兔头饰

  3、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

  1、师:孩子们,看,谁来我们班做客了?(小兔子)我们和小兔子打个招呼吧!

  小兔子:小朋友们好!幼儿:小兔子好!

  2、小兔子: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讲述故事)

  一天,小小兔子跳呀跳呀跳到树林里玩,它竖起耳朵仔细听,听到风儿在呼呼地吹,树叶沙沙地响。正当小兔子玩的开心的时候呀,只听!嘭!嘭!哎呀,不好,来了一只大灰狼,吓的小兔赶紧躲了起来,聪明的小兔子躲在大树丛中,大灰狼没有发现它,灰溜溜地走了,小兔又高高兴兴地出来玩了。

  3、师:故事好听吗?谁来说说在故事里你听到了什么?

  幼儿:小兔子、狼。(出示背景图,图片小兔子、狼)

  4、师:小朋友们听的真仔细!

  二、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师:这个有趣的故事还能编成一首歌曲呢!你们想听吗?

  (教师跟着琴声进行第一次范唱)

  2、师:好听吗?在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小图片)

  3、师:这么好听的歌曲,老师还想再来唱一遍呢!你们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是怎么唱的?(教师跟着琴声进行第二次范唱)(教师边唱边手指图)

  4、师:你们想来唱一唱吗?我们一起跟着琴声来唱一唱!(师幼一起在座位上唱两遍)

  5、小朋友们唱的真棒!

  三、幼儿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以及造型。

  1、师:在歌曲里小兔子是怎么样走路的?(请幼儿表演)谁来学一学小兔竖起耳朵听的动作?风儿怎么样?树叶怎么样?(动作)哎呀,谁来了?小兔看到狼后是什么样子的呀?小兔害怕极了,吓的躲了起来。

  3、师:宝宝们,我们一边唱一边来完整的表演这个故事。

  四、游戏《小兔和狼》。

  1、师:《小兔和狼》还能做成游戏,你们想玩吗?听到狼来了,小兔要想个办法不让狼发现,应该怎么办呀?在唱到“哎呀”的时候声音不能很响,不然被狼发现的。

  2、配班教师扮演狼,幼儿扮演小兔玩游戏。

  3、一幼儿戴上头饰扮狼玩游戏。

  五、结束部分。

  师:小兔子们真聪明,大灰狼啊!没捉到小兔子,灰溜溜的走了,我们又可以高高兴兴的到别的地方去玩了!走喽,去玩啦!(音乐声中,幼儿边唱边跳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小兔和狼》是一首富有故事性的歌曲,二拍子,旋律简洁流畅、活泼有趣。特别是趣味故事性的歌词,形象生动,便于幼儿记忆。还有幼儿熟悉喜欢的小兔子,都是他们很感兴趣的,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最后大灰狼的出现,更是在游戏时把活动气氛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习,体验快乐,很适合中班幼儿进行活动首先,从选材上看,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精心选材,小兔的形象是幼儿比较熟悉、喜爱的,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积极参与,热情投入。在活动中,改变了以往教师示范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幼儿创造性地探索小兔各种高兴的动作,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幼儿在活动中以自身特有的可爱的动作和形态为集体做出示范,毫不胆怯,动作自然协调。具有节奏感。

  整歌教学过程动静交替,幼儿在不断地动静交替中,丝毫未觉疲劳,一直兴趣盎然。教案设计中,通过提问采取了层层递进的方法,活动的每一步都让幼儿充分展现自己的经验,然后对幼儿的经验进行及时地整理归纳,使幼儿的经验得到提升,幼儿在整歌活动中都使主动的,积极的,充满了乐趣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整堂课中,我说的太多,示范的太多,没有留足够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创编。

25、幼儿园小班美工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小形象设计师

  活动目标:

  1.复习眼睛,鼻子,嘴巴的基本作用

  2.掌握眼睛,鼻子,嘴巴在脸上的具体位置

  3.掌握粘贴的基本技巧

  4.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及审美能力

  5.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6.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1课件

  2.幼儿每人一张没有五官的画好的脸

  3,剪好的各种眼睛,鼻子,嘴

  活动流程:

  一.演示课件

  1.教师通过课件,为幼儿演示眼睛,鼻子,嘴在人脸上的具体位置

  2.复习眼睛,鼻子,嘴的基本作用

  二.教师利用画好的人物脸庞,为幼儿具体讲解:如何为人物脸庞进行形象设计

  1.演示粘贴技巧

  2.再次巩固眼睛,鼻子,嘴在人脸上的具体位置

  3.幼儿进行粘贴,教师指导

  三.幼儿作品展评

  四.引出课件中的主人公“丫丫”,带领幼儿随音乐一起舞蹈,来庆祝自己成为一名“小小形象设计师”

  活动反思:

  此次教学活动的设计,难易程度非常适中,幼儿掌握的非常好,课堂气氛也不错,究其原因,一是课件设计的非常新颖,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二是该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有充足的材料可以选择;三是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在使用胶棒进行粘贴的时候,动作不太熟练,有点笨拙,就是平时动手机会太少,以后要在动手方面多给幼儿设计点活动,以加强幼儿的动手能力.

  通过这次的教学活动,我深刻体会到,所有的教学活动,一定要坚持开放性的原则,让幼儿充分感知和操作,同时活动的题材必须来源于生活,这样的活动才有价值.

26、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制作动画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进行创作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2、对了解动画成因感兴趣,有探索科学的欲望。

  3、鼓励幼儿进行简单的制作活动,能大胆地较完整地说出自己的制作过程。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二、活动准备:

  画有小猫钉钉子不同形态的画纸若干(画纸左下角标有1――10的数字),快速翻动成动画的小画书若干,小纸盒十个,双面胶,钉书机,筷子画有小鸟和鸟笼子的画纸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小画书,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都喜欢看什么?我这也有一部好看的动画片,它呀,就藏在我的这本小书里,你们想知道演的是什么吗?(发给幼儿每人一本小画书)

  小朋友,你的小画书里画有什么?(个别幼儿回答)现在请小朋友玩一玩,怎样让里面的画面也像动画片一样动起来。(幼儿自己探索)×××,你的小书里演的是什么?你是怎样让它动起来的?(幼儿一边操作一边回答)×××,你的小书里演的是什么?你给小朋友操作一下。

  看了这样的小书,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吗?……(幼儿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问题)刚才有的小朋友提出为什么小书里的人能动起来,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看过图片后会留下印象,在很短的时间内看过许多这样连续动作的图片,留下的印象就连起来,就像在放动画片。

  2、幼儿自己制作平面动画小书

  刚才是老师的小书里放动画片,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制作动画小书?前面有十个盒子,每个盒子里都藏着一个小秘密,等你从这十个盒子里把十个秘密都找齐了,你看一看会发现什么?(幼儿自由探索,有的孩子从动作上排序,有的孩子从图片左下角的数字上来排序,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相互帮助)十个秘密都找齐的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快速翻动,小猫就像在钉钉子)老师帮你把动画小书钉起来。

  3、幼儿探索制作立体动画

  小朋友真聪明,能把许多连续动作的图片制成动画小书,我这还有两幅图片,一幅是小鸟,另一幅是鸟笼子,谁能用这根筷子和双面胶来做帮手,让这只小鸟动起来,飞进笼子里。(教师一边说一边出示各种物品,幼儿自主探索,教师指导)×××小朋友做好了,你来演示一边,怎样让小鸟飞进笼子里?你是怎样做的?(幼儿回答先把小鸟图片的背面粘上双面胶,再粘上筷子,再把鸟笼子的图片粘到筷子上,双手一搓筷子,小鸟就“飞”进笼子里了)

  4、结束部分

  小鸟飞进笼子里了,我们让小班的小朋友看一看,是怎样做成的,好吗?(带领幼儿到小班去)

  四、活动反思:

  “幼儿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幼儿学习方式的变革,今天我们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它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因此,在实践新课程过程中我注重教给幼儿如何去学、去激励幼儿积极去学。

  而幼儿学习的方式则是实践――不断实践,无论是幼儿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索学习都让幼儿有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在“我喜欢的电视节目”的主题活动中,我发现本班幼儿对动画片感兴趣,于是就设计了“我是小小设计师”的活动,引导幼儿在懂得动画片的制作原理上,去画一画、拼一拼、翻一翻,在游戏“小鸟飞进笼里”的活动时,有的幼儿先用剪刀把小鸟剪下来贴到笼子的图片上,但是小鸟并不能动起来,又把小鸟和笼子摆到一起,小鸟还是不动,最后,他把小鸟图片背面粘上一根筷子,再把笼子图片背面粘到筷子上,双手一搓,小鸟就飞进笼子里了。这样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动画片的最初创作,在积累和提升已有生活经验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来进行交流和研究,进而形成新的思维的碰撞。

27、幼儿园美术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半圆变魔术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手段。”而本次活动建立在幼儿对半圆已经有所感知的基础上,让幼儿从感受到发现再到创造性的表现,幼儿喜欢画贴近自己生活的东西,不喜欢拘泥于摹写对象的真实形象,因此我设计了《半圆变魔术》为题的美术活动。为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制作了这个多媒体课件,它把文字、图像、语言、实物等各种媒体经过处理,新颖生动、感染力强,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幼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课件不但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还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发挥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动脑、动手去制作,创造出多姿多彩画面。通过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1、尝试对半圆大胆想象并进行添画活动。

  2、在添画的过程中注意画面场景的描绘,进一步丰富画面。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作画,体验快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半圆变魔术》课件。

  2、圆形宝宝、手偶。

  3、白纸和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老师讲述故事(出示圆形宝宝、手偶),引出活动主题。

  “大家好!我是圆形宝宝,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我,因为他们可以把我变成一个红红的大苹果、一个温暖的太阳、一朵美丽的花儿……”可是有一天圆形宝宝不小心从楼梯上滚了下来,摔成了半圆宝宝,它心里非常难过。这时,小熊跑过来,对半圆宝宝说:“我盖了一栋房子,有墙,有窗,有门,就差一个半圆形的房顶了,你能帮助我吗?”

  引导幼儿观看课件,让他们知道有了半圆形的帮助,小熊的房子终于盖好了。

  二、继续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仔细地逐一欣赏画面。

  1、 教师引导幼儿半圆添画的方法。

  2、 教师小结:半圆可以变成许多的东西,如:碗、老鼠、蘑菇、鱼、西瓜等等。

  三、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半圆添画的方法。

  四、幼儿自由绘画,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作品。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什么半圆形的东西或者是半圆形的小动物?请你们用半圆形来画一画,变成一幅漂亮的画。

  2、鼓励幼儿自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添画相关物。

  五、展示幼儿作品,互相介绍。

  延伸活动:

  1、可以进行半圆片片变变变的活动,丰富幼儿的经验。

  2、结合科学活动,了解半圆形、圆形。

  教学反思:

  1、中班时期的幼儿在绘画表达方面处于涂鸦末期,也是积累形象的时期,这样的活动对于丰富幼儿的表现经验是非常有效的。半圆变魔术,即帮助幼儿表达,又减轻了造型的困难,使幼儿得到成功的体验。

  2、在活动之前,教师可以适当地丰富幼儿关于半圆形物品的经验。在活动中,注意提取幼儿的这些感性经验;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经验基础上让幼儿在范例中寻找可用经验,以更加开放的活动引导幼儿进行自主的创作。

28、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歌曲——《柳树姑娘》

  大班歌曲——《柳树姑娘》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歌曲优美的情绪,学习用连贯、优美和活泼、轻快的歌声演唱三拍子歌曲,并尝试用唱衬词的方法,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培养幼儿歌唱表现能力。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活动重点:让幼儿理解歌词,真切体会到歌曲的美,然后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活动前组织幼儿观察柳树,据歌词绘制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1、听听(歌曲感受)

  (1)教师范唱,幼儿听赏。

  (2)教师边播放歌曲边随着音乐做律动,幼儿试着跟着做动作。

  (3)幼儿第三遍听赏歌曲,尝试着用母音模唱或跟唱。

  2、想想(情感交流)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回忆有关生活经验:这是什么树?它的枝条是怎样的?像什么?枝条随风甩进池塘里,给你的感觉怎样?让你想到了什么?

  (2)选择自己喜欢的或力所能及的方法学唱。(如:拍拍子、拍节奏、律动、打击乐等等。教师可以再次播放歌曲。)

  3、唱唱(词曲自学)

  (1)请个别幼儿上台来唱。(唱一句或两句都行,再请其他幼儿评议,补充或纠正,师鼓励)

  (2)齐唱歌曲。

  (3)师提问:还有不会唱或是不懂的地方吗?(如果还有,请幼儿举手站起来说,最好请其他幼儿帮他解决)

  (4)师总结:通过大家的努力,这首歌用各种方式基本上学下来了。现在大家完整地唱唱,注意情绪,用自然的声音歌唱。注意:开头两句说柳姑娘拖着长辫子,随风轻轻摆动,很美的样子,应该怎样唱?(优美地)柳树姑娘高兴地洗头发,又应该怎样唱?(活泼轻快地)指导幼儿用对比的声音演唱歌曲。

  4、演演(歌曲演绎)

  师:请大家想想用什么形式演唱呢?(表演形式将音乐的美表现出来)

  (1)分组讨论:选择表演形式和创新。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采用幼儿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加以评价,老师抓住时机,给予表扬、鼓励)

  反思:

  《柳树姑娘》,是一首活泼轻快,优美动听的三拍子歌曲。作品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风吹来,柳枝甩进池塘轻歌曼舞的这一景象,向人们展现一幅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在教学之前,我们经常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春天的气息,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幼儿对花草、树木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亲近感,他们闻闻花香,摸摸小草,甩甩柳枝,并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有的说:柳树的柳枝真软,风轻轻一吹,就飘起来了;有的说:柳树的枝条还长着呢,快要碰到池塘的水了……孩子们的谈话,让我想起了歌曲《柳树姑娘》,何不用歌曲来延续幼儿对柳树的兴趣,用歌声来表达对柳树的喜好呢?因为通过了观察,幼儿对柳树有了很深的感触,再进行歌曲的教学,幼儿就会有了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

  第一环节,我设计了律动《郊游》,幼儿自由结伴,以郊游的形式进入教室,引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友爱、快乐,让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投入活动,并能够活动了幼儿的身体,从而引出课题的相关内容——春天。再通过与幼儿共同讨论春天的景色,引出柳树这一事物。

  第二环节,我先出示了各种柳树的图片,请他们来观察柳树的形态,让他们对柳树进行一下描述。幼儿的说法很多,有的幼儿说他看到柳树发芽了;有的幼儿说看到柳树的枝条很长的;有的幼儿还用手来比划了一下柳树是怎么样在风里飘动的……幼儿的议论,让我感觉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是那么关心周围的事物,观察得是那么得仔细。我通过幼儿的讨论,最后总结了一下柳树的特点,并把柳树这种优美的身姿比作了漂亮的柳树姑娘:柳树姑娘静静地坐在河边,她那长长的辫子随风飘动着,一阵微风吹过,她的头发就被甩进了池塘,不停地摇摆着,好像是要把自己的秀发清洗地干干净净似的,引起了幼儿的共鸣,再通过对歌曲的欣赏,让幼儿先感受《柳树姑娘》这首歌旋律的美。

  第三环节,那就是学习歌曲了,幼儿在欣赏了歌曲之后,被歌曲活泼轻快、优美动听的旋律所吸引,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认真地学习歌曲。在教授歌曲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其中的一句掌握起来有一点难度:后半部分中的一个字唱几个音,幼儿容易拖拍或者是抢拍,造成了歌声不整齐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经过了多次的范唱,并带领幼儿一起练习,提醒幼儿可以在长音的时候在心里默数三拍,这样的话就不会拖拍或是抢拍了。经过幼儿的多次练习后,难点就解决了。

29、幼儿园语言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糖果雨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糖果雨”的乐趣。

  2、引导幼儿大胆想像,并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3、理解词:糖果。

  4、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糖果雨”的乐趣,理解词:糖果。

  难点:引导幼儿大胆想像,并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挂图13号。

  活动过程:

  一、说说“雨”,激发兴趣。

  你见过下雨吗?雨点是怎么样的?它是怎么落下来的?

  引导幼儿结合生活说一说、做一做。

  今天有个地方在下雨,下的可是一场奇怪的雨,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吧!

  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①,看看这些雨是怎么样的?

  2、教师结合图片讲述故事。

  3、引导幼儿在说说、做做中理解故事内容。

  a故事中的雨有些什么颜色?

  b孩子发现奇怪的雨后是怎么做的?是什么味道的?

  c原来下的是什么雨?引出故事题目《糖果雨》。什么叫糖果?

  d发现糖果雨后,他们是怎么喊的?

  讨论:图片上的糖果雨还有什么味道?

  e大家捡起糖果雨都放到了哪里?

  f你见过糖果雨吗?喜欢吗?为什么?

  三 、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1、引导幼儿再次倾听故事,并尝试讲述。

  2、你们想不想我们这里也下一场糖果雨呢?你还想下什么味道的糖果雨呢?

  四、延伸活动,激发幼儿大胆制作糖果雨的欲望。出示大雨点,激发幼儿的制作欲望。

  大雨点落下来了,可是还没有糖果味道,等下请你们添上奇特的糖果雨吧!

  幼儿尝试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在活动前我认真的分析了活动教案,我觉得最后画画的环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也许能说、会表达,但是不一定能把自己说的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我把最后一个环节改成了在教室里下一场糖果雨,我想小班孩子的天真和童趣,会更喜欢这种有趣的情景体验,也更容易让他们感受故事中人们的快乐状态。

  在整个活动的执教过程中,自己觉得还是比较流畅的,当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当我抛出第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那么多好看的糖果从天上像下雨一样落下来,你会怎么做时,一下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的空间。有人说拿一把伞打开,把糖果接住;有人说伸出双手接住;有人说快去捡;还有人说拿个网把它们网住。孩子们的回答让我觉得欣喜不已,没想到他们的小脑瓜里有这么多的鬼点子。通过分段讲述故事,幼儿基本能在老师的提问中,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开放性的提问如果你是天空里的魔法师,你会下一场什么雨?又一次为幼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人说下一场蜜蜂雨;有人说下一场伞雨;有人说下一场蝌蚪雨等,最后我变成了魔法师,在教室里下了一场糖果雨(撒糖果),孩子们看到那么多五颜六色的糖果激动不已,都想去捡来吃了,在快乐的氛围中结束了此次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不足的地方没有在分段讲述后完整讲述一遍故事,让孩子们有一个对故事整体的欣赏。从家长的反馈来看,她们觉得这样的活动孩子的思维活跃了,想象力得到了培养,让孩子在快乐中学到了一些知识。当然我也会认真听取有些家长的意见,如要多关注那些不主动举手发言的孩子,调动他们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

30、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熊赏月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孩子做事情总是不能独立完成,依赖性强,除了父母,老师,似乎就不能前进了,如果身边没有了可以帮助的对象,就经常做事半途而费,而且还向周围的人抱怨这事太难了。《小熊赏月》是个即渗透科学道理,又蕴涵着做事要有执着不灰心的精神,遇事要有积极乐观的童话小故事。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学习的兴趣,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能大胆运用连贯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

  2、鼓励幼儿会运用丰富的词汇。

  3、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体会到小熊做事执着不灰心的精神,教育孩子遇事要有乐观积极的态度。

  4、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5、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情节制作5幅画面。

  2、幼儿人手一套与画面相同的图片。

  3、幼儿熟悉的歌曲吉祥三宝,听过《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幼儿与教师随着《小熊和洋娃娃跳舞》的音乐入场。

  (二) “昨天晚上小熊出去赏月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三)请幼儿集体观看五幅图片。(请幼儿仔细的一幅一幅观看,把内容记在心里。)“老师把其中的五幅图片给你们排一排,看一看,说一说,编出一个有趣的故事。”

  二、讲述部分:

  (一)幼儿用老师准备的图片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讲述。

  (二)幼儿之间相互讲述。(三三,两两讲述)

  (三)师生互动(将创编的故事讲给客人老师听)

  (四)请个别幼儿讲述。教师在每个幼儿讲述完后予以评价。(1、提问:这个故事有趣吗,什么地方最有趣了?2、启发运用了丰富词语的孩子,运用了丰富词汇的孩子进行表扬。)

  (五)利用五幅图片让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我故事里的小熊赏到了月亮吗?老师以前还讲过一个什么小动物也去捞月亮了?(小猴捞月)。小猴捞到了月亮么?(没有)为什么?那我的小熊就能捞到月亮呢?(动脑筋,想办法。。。。。。。)他想了哪些办法,或他是怎么动脑筋的?(用了手,箩筐,盆子。)用手捞上来了吗?为什么?箩筐呢?盆子呢?为什么用盆子就能捞上月亮来呢?小熊用盆捞到了月亮,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为什么盆端到家里月亮就没有了呢?(盆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倒影。)为什么在外面又能看见看见月亮呢?小熊捞月亮遇到了困难,它是怎么做的呢?(执着、不灰心、坚持。)故事里的小熊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赏到了月亮,我们应该学习小熊什么呢?小朋友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和难做的事,你们又是怎么做呢?(可以让孩子举例说。)引导幼儿遇事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很小熊一样想着自己的运气真好。

  三、音乐游戏《小熊赏月》。

  我觉得今天我们也特别的幸运,有这么多的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欣赏了这个有趣的故事。我还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你们喜欢的歌曲,你们先听听,下次再交给你们唱。

  四、延伸部分:

  回家做平面成像的实验。

  活动反思:这一活动我把目标定位在:

  一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用连贯较完整语言进行讲述。

  二是鼓励幼儿运用丰富的词汇。

  三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体会小熊做事不灰心的精神,教育孩子遇事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一、在实践中我基本上做到了:(1)、准备为目标服务,过程围绕目标展开。(2)、遵循了《纲要》的精神,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3)、以语言活动为主,科学,社会,艺术活动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体现整合精神。(4)、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并能关注幼儿的语言差异,创设了一个让幼儿有机会说,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氛围。

  二、活动过程中落实目标的反思

  (一)教师引导、鼓励不够

  在生生互动这个环节,我让幼儿之间推选出一个代表讲述最有趣的故事时,幼儿表现出胆怯,不主动,都想把这个任务推让给别人,就是被推选上去的幼儿也是硬着头皮去讲,讲述的时候也比较拘束,不敢大声的说,语速很快,平淡,情节的描述也不够生动,讲完后犹如释重负的感觉。看到这样的情景非常诧异,这与《纲要》中要求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精神相差甚远,当时我在众目睽睽之下,显得很紧张,一时忘了作为教师,该有的随机教学的能力。说出的话也显得生硬,没有用积极的语言进行引导。那一幕令我久久思索这和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有关。我在活动中没有很好的关注孩子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没有察觉到他们的需要,没有及时的鼓励孩子积极的表达。没有很好的体现《纲要》的精神,在活动中做孩子的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

  (二)在师生互动环节,孩子和老师之间有比较好的配合。通过我有感情的将故事讲述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体验了故事的美感,以及感受到平面成像的科学道理。使得孩子的兴趣顿时上升,我感受到孩子的配合,紧张情绪也消除了,带着轻松的情绪与孩子在聊天式的提问中,孩子们积极动脑筋,争先恐后的回答而且还运用了很多丰富的词语,活动达到了高潮。

  (三)活动前的准备不够充分。

  最后一个部分我想让孩子从歌曲中体验小熊遇事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本来也是这个活动的亮点,可是在活动中,效果没有体现出来。这和我活动前的准备不够充分有关。在活动前我自认为《吉祥三宝》这首歌曲应该是家喻户晓的,孩子也应该很熟悉,所以在平时我也没有花时间让孩子去感受这首歌曲。在活动中,反应出孩子们对《吉祥三宝》旋律还不够熟悉,另外我自己也省略了互动对唱的环节。所以这个部分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

  我按照《纲要》的精神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乐趣。由于我情绪紧张,使得我说话就象背书一样,所以自己讲了什么,提出了什么要求都不是很清楚,因此,在引导的过程语言不够精练,话说不到点子上,关注启发孩子方面也做的不够,显得孩子不够配合,使整个教学活动的气氛都不够活跃。

  通过这个研讨活动,使我进一步深入理解了《纲要》的精神,让我在“集体活动中如何准确把握活动目标”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以《纲要》的精神为指导,努力将理论的精髓,转化为实践行为。

  反思后调整

  在活动后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整改方案如下:

  一、进场部分。将原来的律动换为《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入场。

  二、图片的改进。图片增加了两幅,更好的体现了故事情节。在入场后请孩子集体观看图片,把看见的记在心里,激发的孩子接下来排图讲述的兴趣。

  三、由原来推选代表上来讲述故事改为孩子自愿上来。这样更好的发挥每个孩子的主动性,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宽松自由的表现环境。

  四、幼儿在倾听完我的讲述后,设计的一些问题更精练了。避免我在不知不觉中说教成分会加重,重新设计后的问题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有机的和平时生活经验相结合,发散孩子的思维。让孩子通过说,去体会从中的科学道理,以及人生态度。

  五、结尾部分,将歌词重新的创编,围绕着小熊三次捞月亮所用的道具进行修改,让孩子在课后多熟悉这首歌旋律。

31、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漂亮的脸谱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漂亮的脸谱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京剧艺术的美,初步了解脸谱知识。

  2、尝试用线条、色彩夸张地表现脸谱特征。

  3、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二、重点与难点:

  尝试用线条、色彩夸张地表现脸谱特征。

  三、活动准备:

  一段京剧片段光碟,红脸、蓝脸、绿脸、黄脸、白脸、黑脸脸谱各一,用白纸剪好脸谱轮廓(幼儿人手一张),彩笔。

  四、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

  1、导入:观看一段京剧片段,提醒幼儿仔细观察京剧演员的脸和现实生活中的人有什么不一样。

  2、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像面具一样的东西,你们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吗?告诉幼儿这些是脸谱。脸谱非常的漂亮,很多人把它当做艺术品挂在家里。脸谱有非常多的颜色,人们根据它的颜色给脸谱取名字。

  3、师逐一出示红脸、蓝脸、绿脸、黄脸。向幼儿介绍京剧脸谱的基本知识:

  京剧脸谱的颜色是以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称为“主色”。艺术家用红、蓝、白、黑、金、紫、银等颜色,表现人物的忠、好、善、恶。红色脸谱表示忠勇侠义,如关羽;黑色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等。

  4、讨论:脸谱是一种神奇的化妆,你们知道脸谱是什么时候化的妆?(唱京剧的时候)脸谱是一种化在脸上的妆,我们来找一找脸谱与脸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左右对称,都有眼睛、嘴巴、鼻子、眉毛)哪些地方不一样(颜色不一样,脸谱分成几个块面,五官有了变化)。引导幼儿讨论颜色如何变,五官有什么变化,脸上的块面是如何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二)尝试绘制脸谱

  1、教师示范脸谱画法。①在剪好的脸谱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轴线。②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③用笔勾画脸谱纹样,注意左右对称。4着色时先勾边线再涂染,每个脸谱至少有三种颜色,要按由浅入深的顺序涂,最后着黑色。

  2、今天我们一起来当化妆师,设计一张漂亮的脸谱。(播放京剧片段作为背景音乐,同时给幼儿以参考)

  提示幼儿:先想一想,自己要画一张什么脸谱;化妆的时候要仔仔细细,要把脸画得两边对称;脸谱怎样分块,眼睛嘴巴要夸张一点,还要像我们化妆时一样,眼睛上要涂眼影,腮上要涂上胭脂。

  (三)评价作品

  1、教师任意选取幼儿作品,请幼儿介绍自己画的是什么脸谱,请其他幼儿进行评论(主要从颜色、块面、线条的流畅等方面进行评价),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2、幼儿相互欣赏作品,看看谁是最有才华的艺术家。

  3、将幼儿的作品陈列在活动室,布置成“京剧小舞台”。

  (四)延伸活动

  学唱京剧幼儿歌曲《戏说脸谱》

  (五)反思:

  美术欣赏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活动通过传统艺术鲜明、独特的风格来刺激幼儿的视觉、听觉,达到欣赏美、表现美的目的,同时也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华艺术宝库的奇葩——京剧,激发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情感。

  脸谱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它浓烈的色彩,鲜明的艺术风格为世界各民族所公认。脸谱中优美流畅的线条,让幼儿绘画的笔触变得灵活,扩大、夸张表现的五官满足了幼儿喜欢表现新奇的思维;脸谱中明显的对称装饰,对幼儿创作思路中的逻辑性作了进一步的要求。将脸谱装饰安排在大班后期,能够从脸谱的选色中逐步让幼儿感受主色与配色的映衬效果,为幼儿在今后作画中运用色彩表现情感打下基础。

  活动设计《漂亮的脸谱》将美术目标中对色彩、线条、装饰等多个要求较自然的揉进一个内容中,使幼儿通过一个创作活动获得了社会、情感、艺术三方面的发展。孩子们在活动中异常活跃,有的央求我让他把作品带回家,挂到自己的卧室墙上;有的兴奋地向家长介绍自己的作品;还有的一边哼着京剧腔,一边手拿脸谱遮住小脸蛋,做着京剧表演的动作。

  活动的不足之处:幼儿绘制的脸谱中划分脸部块面的线条,未能突破教师的范例,缺乏创意;对京剧脸谱知识的介绍过于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