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唱唱我的名字》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唱唱我的名字》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唱唱我的名字》反思

1、大班音乐教案《唱唱我的名字》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反复哼唱自己名字的过程中产生自豪感和愉悦感。

  2、能通过变化歌曲的快慢速度用快乐的情绪演唱,体验歌曲节奏的变化和集体游戏的有趣。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请家长协助幼儿制作一个有趣的面具。

  活动建议:

  1、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旋律以及节奏的快慢变化,引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

  (1)教师弹琴,请幼儿利用拍手、拍膝、拍肩或两个小朋友对着拍手的形式,欣赏这段音乐。

  (2)教师可巧妙地在弹奏乐曲中,进行一些节奏快慢或旋律强弱的变化, 以提高幼儿反复欣赏的兴趣。

  (3)鼓励幼儿如果觉得好听,就用“来来来”的歌词跟着旋律哼唱,教师可反复弹奏旋律,直至大多数幼儿都能哼唱旋律。

  2、引导幼儿学习将自己的名字填入歌曲的旋律中,并用快乐的情绪演唱出来。

  (1)教师示范将自己的名字填入歌曲中,快乐地边弹变演唱出来。

  (2)引发幼儿尝试将自己的名字填入歌曲,哼唱出来,病情个别幼儿示范。

  (3)全班幼儿跟随旋律哼唱自己的名字。

  (4)幼儿两人一对自由地拍手拍肩进行分句演唱,第一句甲幼儿演唱,第二句乙幼儿演唱。

  3、组织幼儿集体游戏,轮流演唱。

  请幼儿带上自己事先制作好的面具,全班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每个小朋友按顺序站到圈中演唱自己的名字,鼓励幼儿配上有趣的身体动作,其余幼儿可以随旋律有节奏地舞动或拍手,教师有意调控弹琴的速度以使游戏更加幽默有趣。

  活动反思:

  对孩子来说,把自己的名字用歌唱的方式介绍给他人,既充满情趣,又具有挑战性。通过这两次活动,让我知道了,抓住和把握好每个领域活动的目标和特点很重要,活动前的知识准备很重要,活动的切入点很重要。将学习的方法逐一渗透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知道了“学什么”和“怎么学”,其学习积极性盎然,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同时,幼儿学会了学习的方法,便能较快地尝到成功的滋味,获得成功的体验。

  有时候我常想,为什么身边的老师上课能上得这么好,自己却总是要出现那么多问题?其实答案很明显,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每一个成功的背后会付出多少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自问自己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自己所付出的能和那些优秀的老师比吗?不能。不,是现在还不能。其实我一直相信自己的课会越上越好,因为我一直都有在努力,努力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因为付出才会有收获。通过时间的累积和经验的积累,我相信自己的课会越上越好。

2、大班音乐教案《风筝的歌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学习两声部轮唱。

  2、借助图谱、指挥,保持两声部的和谐。

  3、培养专注的学习态度。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演唱歌曲。

  2、两声部轮唱图谱。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幼儿看图谱或指挥演唱。

  2、幼儿边唱边表演。

  (二)学习二声部轮唱

  1、欣赏范唱,初步感受二声部轮唱的形式。

  2、出示第二声部图卡,引导幼儿摆放在图谱相应位置。

  3、师生、生生合作用二声部形式演唱。

  ﹙三﹚全体幼儿用轮唱的方式合唱表演。

活动反思

  活动在幼儿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旨在让幼儿学习用二声部轮唱的形式进行合唱表演。活动的重点环节我请了配班老师来帮忙用二声部轮唱的方式给幼儿范唱,让幼儿去发现唱法的不同,并了解这样的演唱方式叫轮唱,在活动中用简单的语句渗透概念,然后再学唱二声部轮唱。在这里,我用到了图卡,请幼儿将粉红色的二声部图卡放在与一声部相对应的地方,不仅是加强了师幼互动,而且也能真正让幼儿自己去理解感知二声部该从哪开始唱。

  在正式练唱时,教师是由简到难层层加大难度的,先是让幼儿演唱第一声部,教师演唱第二声部,再进行交换来让幼儿练唱第二声部,而在练唱时教师的指挥也起着不小的作用,为下面幼儿分声部演唱打下基础。之后教师提升难度,先让 幼儿看图谱、看指挥进行轮唱,再是不看图谱看指挥来演唱,经过几遍不同形式的练习,幼儿已经掌握了二声部轮唱的技能,也就达成了活动的目标预设及解决了重点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感受到了教师进行的充分的准备活动,不同颜色的图卡是为了区分声部而特意摆放的,让我真正了解到细心准备的重要性。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活动中周老师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他在请一名幼儿做指挥时就很尊重幼儿,让他自己选择要用指挥棒还是单用手指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帮助幼儿完成指挥。在最后一环节模拟合唱表演时,我提问还能和谁合作来演唱时,根据幼儿的回答,我请幼儿与客人老师来合作演唱,由小朋友唱第一声部,客人老师唱第二声部,不仅好玩,而且利用了身边的资源,更是对孩子的很好的应答。

3、大班音乐课教案《唱唱我的名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演唱自己名字的过程中产生自豪感和愉悦感,体验与同伴互动演唱的快乐。

  2.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准高音部分;并能自如地接唱。

  3.幼儿能根据歌曲的情绪特点,创编有趣的动作自由的表现歌曲。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1.与歌曲内容相关的课件

  2.歌曲图谱一张

  3.配乐演唱录音

活动过程:

  一、通过练声,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1.客人们就要出场了,我们可以怎么样欢迎他们?

  2.请幼儿尝试一边倾听歌曲旋律一边有节奏地拍手。

  二、结合课件和图谱,分析理解歌词,进一步感知歌曲的情绪特点

  1.播放课件,引出歌词内容第一位客人叫什么呢?还有一位小客人,她叫什么名字?客人们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2.完整范唱歌曲,进一步理解歌词并感知歌曲的情绪特点汤米和卡秋沙要合作演唱,仔细听!唱的最多是什么字?

  3.教师指图,引导幼儿念诵歌词我们一起试着说说他们好玩的介绍吧!

  三、结合图谱,引导幼儿快乐学习并表现歌曲

  1.教师指图演唱、幼儿跟唱,结合图谱练习高音和接唱部分为什么这个小气球飞的那么高?

  还有飞高的小气球吗?它和前面的的高气球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自主演唱,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3.鼓励幼儿在快乐的演唱中自主创编动作。

  你想加什么有趣的动作来表现快乐的心情呢?

  四、引导幼儿填名字演唱,使其产生自豪感,体验与同伴互动演唱的快乐

  1.幼儿探索自己名字的唱法

  2.利用课件中幼儿的照片,玩游戏"唱唱你和我",体验唱自己和朋友名字的乐趣游戏玩法:当大屏幕里的照片滚动起来,幼儿一起倒数:3、2、1,停止滚动,屏幕出现两名幼儿的照片:这是谁?请大家一起唱出他们的名字。

  教师采访被唱到名字的幼儿:大家在唱你们名字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

  五、游戏"找朋友",接唱自己的名字,感受歌曲和游戏带来的快乐

  1.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发现游戏玩法。

  2.幼儿游戏,教师随机指导

活动反思:

  对孩子来说,把自己的名字用歌唱的方式介绍给他人,既充满情趣,又具有挑战性。通过这两次活动,让我知道了,抓住和把握好每个领域活动的目标和特点很重要,活动前的知识准备很重要,活动的切入点很重要。将学习的方法逐一渗透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知道了“学什么”和“怎么学”,其学习积极性盎然,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同时,幼儿学会了学习的方法,便能较快地尝到成功的滋味,获得成功的体验。

  有时候我常想,为什么身边的老师上课能上得这么好,自己却总是要出现那么多问题?其实答案很明显,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每一个成功的背后会付出多少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自问自己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自己所付出的能和那些优秀的老师比吗?不能。不,是现在还不能。其实我一直相信自己的课会越上越好,因为我一直都有在努力,努力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因为付出才会有收获。通过时间的累积和经验的积累,我相信自己的课会越上越好。

4、大班教案《把我的名字唱出来》含反思

教学目标:

  1.以快乐的情绪进行歌唱活动,体验歌曲旋律的流畅和接龙形式的有趣。

  2.饶有兴趣地演唱自己的名字,产生自豪感。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的旋律,学习填词哼唱。

教学准备:

  1.两张人物卡片(汤米、杰西卡)

  2.幼儿每人一张名字卡(贴胸前)

教学过程:

  一、分段熟悉旋律和歌词

  1.熟悉A段旋律和歌词

  (1)教师出示卡片(汤米)并演唱A段歌曲,提问:他叫什么名字?你觉得歌里最有趣的地方是哪里?这个字藏在名字的什么地方?

  (感知歌曲的情趣,了解歌曲的结构、歌词)

  (2)教师再次演唱A段歌曲,提问:汤米在唱的时候,像在做游戏,你觉得他像在做什么游戏!

  (教师用歌声来回应,以帮助幼儿熟悉旋律)

  2.熟悉B段旋律和歌词

  教师出示卡片(杰西卡)并演唱B段歌曲,提问:

  汤米的妹妹叫什么名字?她是怎么介绍的?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让幼儿了解名字两个字与名字三个字的不同唱法)

  3.辨别A、B段旋律不同的地方

  (通过听辨、模唱,掌握旋律中的难点并唱好音准)

  二、学习完整演唱,初步学习接唱

  1.幼儿完整学唱。

  (掌握旋律,学会演唱)

  2.幼儿分角色进行接唱。

  (学习自然、和谐的接唱)

  三、学习填词演唱

  1.把握填词演唱的要点

  a.想一想,自己的名字是几个字的?两个字该怎么唱?三个字该怎么唱?

  b.再想想,名字最后一个字是什么字?

  (再次帮助幼儿掌握名字两个字与名字三个字的不同唱法)

  2.在琴声的伴奏下,请幼儿轻声填词哼唱自己的名字。

  (让幼儿自由尝试,自主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3.教师示范填词演唱自己的名字

  (既为幼儿做了示范,也拉近师幼的距离,增进师幼的情感)

  4.请个别会唱的幼儿(两个字、三个字名字的小朋友)上台填词演唱自己的名字

  (交流展示,既为幼儿提供同伴互学的机会,又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以适时、重点指导)

  5.请两名(或四名)幼儿以接唱的形式填词演唱自己的名字

  (为下面接龙演唱自己的名字做好铺垫)

  四、自豪地演唱自己的名字

  以接龙演唱的形式全体幼儿把自己的名字用歌唱的方式一一介绍给大家。

  (幼儿一个接一个地用演唱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名字将活动推向高潮,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孩子的演唱激情)

附歌曲:  《把我的名字唱出来》

  1=C 2/4

  2 4 3 2 | 1 5 2 3 | 1 — || 1 1 | 2 4 3 2 | 5 5 | 5 6 3 4 |

  来 来 我是汤米 汤 米 米米米米

  2 2 | 2 4 3 2 | 1ⅰ 7 6 | 5 4 3 2 | 1 0 | 1 1 | 2 4 3 2 |

  米米 米米米米 米米 米米 米米米米 米。 来来 我是杰西

  5 5 | 5 6 3 4 | 2 2 | 2 4 3 2 | 1 5 2 3 | 1 — ||

  卡呀 卡卡卡卡 卡 卡 卡卡卡卡 卡卡卡卡 卡。

活动反思

  《把我的名字唱出来》的活动通过听辨、师幼问答、模唱,老师与幼儿的自我介绍等信息交流,从中掌握歌曲旋律并学会正确填词演唱介绍自己。其中,教师既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幼儿在听辨、比较、分析中逐一掌握旋律及填词演唱的方法;也是幼儿学习的合作伙伴──学习用歌唱方式介绍时,老师首先把自己的名字唱出来并让幼儿学唱老师的名字,这样,既给幼儿作了示范,同时也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增进了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情感与行为,更加激起幼儿想把自己名字唱出来的欲望,因此,活动中幼儿学地既主动也轻松。

  此外,本活动的教具也是平时教学常用的,即两张人物卡片及幼儿名字卡(便于借班教师能叫出及检验孩子是否唱对了自己的名字,本班孩子名字卡可以省略)。这样既可减少执教教师为制作教学具花费太多的精力,也便于大家学习、借鉴。

5、大班音乐课教案《唱唱说说我的名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歌曲重复的旋律仿编歌词,并能在集体面前即兴大胆地唱出。

  2.交流自己名字的由来,了解名字的独特性和含义,体会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期望,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3.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4.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1.《唱唱我的名字》音乐CD(盒带)并于活动前请幼儿熟悉这首歌的旋律。

  2.请家长协助幼儿制作一个有趣的面具,彩色铅笔、彩色笔。

  3.写有幼儿名字的小纸片分成四行贴在黑板上。

  4.活动前在家园中贴出通知,请家长和孩子谈谈孩子的名字的故事和含义,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名字的与众不同以及名字里包含长辈对自己的期望。

活动建议:

  1.用演唱歌曲《唱唱我的名字》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名字。

  (1)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音乐CD(盒带)并演唱歌曲。

  (2)将歌词换成自己的名字,采用接龙的形式轮流进行表演,鼓励儿童即兴加上好玩的动作。

  2.发现名字的秘密。

  (1)教师将写有全班幼儿名字的卡片贴黑板上,请幼儿找一找自己的名字在哪里。

  (2)引导幼儿探寻:这些名字都一样吗?哪儿不一样?请幼儿找出两个名字、三个字或四个字的名字;找出全班幼儿不同的姓;发现全班姓什么的最多;姓一样,名不一样的有哪些;名一样,性不一样的有哪些;等等。

  (3)根据幼儿的回答,可即使在名字上面进行圈划和统计。

  3.探寻名字的故事。

  (1)引导幼儿说说男孩、女孩的名字叫起来的感觉有什么不同?推选全班最响亮的名字、最有特色的名字、最好听的名字、最有力量的名字、最优雅的名字等。

  (2)教师引出交流的话题:每个人的名字都不是随便起的,名字里包含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期望和美好的祝愿。

  (3)幼儿自由地向同伴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或是爸爸妈妈给自己取名字的小故事。

  (4)请幼儿讲述自己名字背后的故事和含义。

  4.全班幼儿戴上自己制作的面具,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各幼儿按顺序逐一站到圈中,鼓励他们配上有趣的身体动作,演唱自己的名字,其余幼儿可以随旋律有节奏地舞动或摆手。

反思

  对孩子来说,把自己的名字用歌唱的方式介绍给他人,既充满情趣,又具有挑战性。通过这两次活动,让我知道了,抓住和把握好每个领域活动的目标和特点很重要,活动前的知识准备很重要,活动的切入点很重要。将学习的方法逐一渗透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知道了“学什么”和“怎么学”,其学习积极性盎然,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同时,幼儿学会了学习的方法,便能较快地尝到成功的滋味,获得成功的体验。

  有时候我常想,为什么身边的老师上课能上得这么好,自己却总是要出现那么多问题?其实答案很明显,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每一个成功的背后会付出多少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自问自己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自己所付出的能和那些优秀的老师比吗?不能。不,是现在还不能。其实我一直相信自己的课会越上越好,因为我一直都有在努力,努力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因为付出才会有收获。通过时间的累积和经验的积累,我相信自己的课会越上越好。

6、大班音乐教案《我会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让幼儿与同伴分享“变”的乐趣。

  2、指导幼儿根据想象替换歌词,锻炼幼儿快速的反应能力。

  3、引导幼儿在感受和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与同伴合作创编各种动作。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根据想象替换歌词,与同伴分享“变”的乐趣。

  活动难点:

  在感受和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和同伴合作创编各种动作。

活动准备:

  《我会变》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随《我会变》音乐拍手进入活动室

  围成圆圈坐好,做变变变游戏,使幼儿初步熟悉乐曲旋律,并为下一步的活动做好铺垫。

  教师:小朋友,今天王老师要和你们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变变变,我会变,教师示范用自己的体态语变成一种动物或汉字,让幼儿猜猜看变成了什么?教师并用歌曲里的歌词问5. 6 5 4 x x x

  变成一个什么了?等幼儿猜出后教师唱 :变成一个x x x—变成什么就替换相应的歌词。

  评析:开始的进场,就潜移默化的让幼儿熟悉音乐的旋律,在教师的示范中继续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歌词和玩法。为下一环节开展作好铺垫。

  二、教师组织幼儿做变变变游戏

  激发幼儿想象力,指导幼儿根据想象变换歌词,锻炼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体验并与同伴分享“变”的乐趣。

  (1)启发幼儿用体态语表现出与别人不同的事物,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幼儿做出不同的造型后,教师组织幼儿以语言节奏嗨嗨 嗨 嗨嗨 嗨 嗨 嗨 嗨 嗨---向小朋友表示鼓励,可以用拍手、拍肩、踏脚等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锻炼幼儿的协调能力。

  (2)组织幼儿集体做变变变游戏,等幼儿变好后停止不动,教师问:变成一个什么了?幼儿唱着回答:变成一个x x x--- 引导幼儿变成什么就替换相应的歌词,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把速度加快,锻炼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

  评析: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变化的乐趣,尝试着替换歌词,使重点得到突破。

  三、跟音乐做变变变游戏

  让幼儿了解歌曲的风格。引导幼儿在感受和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与同伴合作创编各种动作。

  (1)让幼儿欣赏音乐两遍,使幼儿了解歌曲欢快活泼的特点,理解歌词内容。幼儿集体听音乐边唱边做变变变游戏,引导幼儿根据想象变换歌词,进一步锻炼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

  评析: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掌握歌词并愉快的进行替换。

  (2)增加难度,引导幼儿在感受和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两人一起合作变变变,锻炼幼儿与同伴合作创编各种动作的能力。幼儿自由组合,两人一组,互相商量变什么,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对于幼儿具有创造力的表现教师适时给以表扬鼓励,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全体幼儿一起合作变变变。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进一步体验“变”的乐趣,使幼儿的想象力到达一个高峰,更好的激发幼儿与同伴合作创编各种动作的能力。

  教师:小朋友刚才两个人合作变成了------你们真聪明,那我们全体小朋友一起变变变,还会变出什么呢?动脑筋试试看。启发幼儿全体变成大皮球、森林、池塘等。

  评析:幼儿在教师新要求的提醒下,在相互的合作中,体会着游戏的快乐,,既给了幼儿联系生活经验,积极创造的机会,又丰富、扩展幼儿的经验,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四、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合作,用身体变出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你们都表现的很出色。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变出有意思的玩法,这就要小朋友去观察、去发现,等你们发现了告诉王老师,咱们再一起玩,好吗?跟音乐走出活动室,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音乐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情感的愉悦和释放。让幼儿在玩耍中感受理解音乐,进行创造是这节音乐活动的主要目标。自始自终教师都是在引导幼儿在反复感受中、轻松而有兴趣的进行游戏。教师肯定的语言、表情给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环境,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想象力。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7、大班音乐教案《我是快乐的小蜗牛》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能完整连贯的唱出歌曲。

  2、感受3/4拍节奏。

  3、演唱中注意衬词“哟哟”要轻声唱,顿音要唱得跳跃。

  4、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5、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活动准备:

  山、树、花、草背景图,蜗牛图片,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发声练习:咿呀儿哟,呀咿儿哟。

  要求: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

  2、节奏练习:感受3/4 拍节奏。

  3、学习新歌:

  (1)出示蜗牛图,问这是谁呀?——小蜗牛,他好长时间没外出旅游了,这不,他背上自己的小房子出发了,他看见外面的景色好美呀,有山、有树、有花、有草(出示背景图),高兴的唱了起来,放录音:“咿呀儿哟,呀咿儿哟。”

  (2)打拍子练习,强调3/4拍强弱弱的特点。

  (3)学习歌词:

  听,小蜗牛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师随音乐说歌词,提问他是一只怎样的小蜗牛?——快乐的小蜗牛;他要去干什么?——去旅游;怎样去的?路上又是怎样看景色的?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歌词。

  (4)师清唱歌曲,进一步让幼儿倾听歌曲中唱了什么?

  (5)幼儿跟随琴一起学唱歌曲。

  问:小蜗牛你们快乐吗?——快乐。找几名幼儿到前面来表演“快乐”,这一遍我要看看哪只蜗牛最快乐?请两名幼儿到前面来演唱歌曲,让其他幼儿评价,谁唱的好?好在哪里?

  (6)师加上“哟哟”声,让幼儿比较和以前唱的不一样的地方?听,小蜗牛又说话了,他还要唱一遍,让我们么好好听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提问“哟哟”是谁的声音?——小蜗牛高兴的声音。引导幼儿用活泼、跳跃的声音唱出“哟哟”。

  (7)师幼合作演唱:

  a、师唱快乐的歌声,幼儿唱快乐的叫声;

  b、幼儿唱快乐的歌声,幼儿唱快乐的叫声。

  (8)师幼完整的演唱歌曲(加上动作);

  (9)随音乐唱着歌曲走下去,小我怒我们要外出旅游了,让我们唱着歌出发吧!

活动反思:

  《我是一只快乐的小蜗牛》这是一节音乐活动,教学中运用有趣、游戏的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并且以提问的方式进入,这样幼儿不但知道小蜗牛的背壳的很多的作用,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培养。比如,小蜗牛带着谁去旅游去了,幼儿就会完整的回答说,小蜗牛带着他的房子去旅游。

  当幼儿听着音乐顺其自然的就摇摆自己的身体的时候,在这里我并没有着急着让幼儿去唱这首歌曲,而是让幼儿去面对面找好朋友一起来扮演蜗牛去旅游,这样不但满足了幼儿的表演的欲望。也让这节活动不再有这么乏味,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学会这首歌曲。

  小朋友在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旅游中边唱边表演,所以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学会了这首歌。

  反思:如果当时我只是简单的让幼儿倾听,弹琴让幼儿学习,这首歌曲对然也能同样的学会,但是幼儿会少了很多乐趣。根据歌曲挖掘精髓,让幼儿在快乐中获取。在学会歌词的基础上去唱歌,这一点上我已经知道去注意,而不是当幼儿还在歌词的模糊当中,就去跟着钢琴练唱。让我明白了,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不管是什么活动,都要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游戏是幼儿在活动中最好的兴趣。

8、大班音乐教案《我爱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借助沙画、图谱理解歌词内容,学习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能在自主学习、接龙游戏、传递爱心等过程中大胆演唱。

  3.感受歌曲中爱的情感,体验爱的温暖和快乐。

  4.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5.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沙画视频、沙画台、三角架、投影仪、摄像机。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引出主题。

  教师:听,欢快的音乐响起来了,让我们唱起来、跳起来吧!

  教师:平时谁很爱你?你还听过谁对谁说我爱你?

  (二)自主学习,理解第一段歌词内容,并尝试演唱。

  1.自主学习,理解第一段歌词。

  (1)幼儿分组欣赏沙画视频,引出第一段歌词。

  (2)幼儿回答,教师逐一出示图谱。

  (3)有节奏的朗诵第一段歌词。

  2.有感情的学唱歌曲第一段。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第一段。

  (2)幼儿有感情地学唱。

  (三)自主学习,理解第二段歌词内容,并尝试演唱。

  1.自主学习,理解第二段歌词

  (1)师幼讨论:如果有人对你说我爱你,你的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2)自主学习,理解第二段歌词。

  (3)幼儿回答,教师出示图谱。

  2.学唱歌曲第二段,并能掌握歌曲中的难点。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第二段。

  (2)幼儿练习演唱,并能注意"力量"的"量"字音拖得特别长。

  (四)完整学习歌曲。

  1.完整欣赏沙画。

  2.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

  (五)多元练习,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接龙游戏,演唱歌曲。

  2.传递爱心,趣味演唱。

附歌曲:《我爱你》

  蜜蜂对着鲜花说我爱你,青蛙对着池塘说我爱你,

  星星对着月亮说我爱你,葵花对着太阳说我爱你。

  你的爱给了我温暖和快乐,你的爱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我要对你大声的呼喊我爱你!我要对你大声的呼喊I love you!

活动反思:

  "我爱你"的主题,侧重于情感激发和表达,适合小班幼儿。设计和实施按照幼儿倾听-说-行动的学习逻辑展开。

  1、所选绘本材料"我爱你"很有感染力,所配背景音乐很很合适。

  2、老师讲完故事,应着重让幼儿讨论:小獾说了什么,都是对谁说的,为什么会说"我爱你"?说"我爱你"的时候小獾的心里感觉怎么样?侧重讨论"是长颈鹿阿姨还是心里本来就爱他们才说的"?"为什么对身边的亲人说了"我爱你",小獾还对他"用过的东西"也说"我爱你"?(难点部分)

  3、制作爱心卡,教师示范引起幼儿模仿,好在教师注意到并随机引导幼儿关注其他的任何东西。

  4、送爱心卡的时候,幼儿说"还想玩一会""没有",幼儿还有活动的需求和兴致,可以考虑制作爱心卡除了印图章还可以提供画笔材料供幼儿表达,进一步推动幼儿接近下一个最近发展区。

9、大班音乐教案《绿色的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用轻快、亲切的歌声表达小树和小鸟之间的亲密感情。

  2、加深对动植物的生命与环境联系的了解,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配套磁带或CD。

  2、画一棵大树,树上有鸟窝--小鸟的家。

活动过程

  1、在《森吉德玛》乐曲声中,用动作即兴表现大草原的宁静优美与热烈的歌舞和奔跑的马群场面。

  2、学唱新歌《绿色的家》。

  (1)副歌前置。出示图片,小树在高兴地唱歌。听教师范唱副歌部分。

  (2)学唱副歌。

  (3)讨论:小树为什么高兴地唱歌?(了解小鸟与小树互相依存的关系,初步知道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完整欣赏歌曲,学唱歌曲。

  (5)教师与幼儿轮流唱歌曲的副歌部分。

  3、创编歌词。

  如:"大海是蓝色的家,住进了小鱼娃娃……哗哗哗"等。

活动反思

  很高兴参加镇江市幼教“艺术教研协作发展共同体” 教师歌唱教学赛课活动,感谢组织者给爱好音乐教学的年轻教师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感谢评委老师给予详细点评,让老师在日后教学过程中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感谢丹徒新城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们,谢谢你们的付出。

  此次赛课活动倡导“以基础课程为着落点,注重歌唱教学的学科特点、促教师内涵发展”的理念,我在大班的综合活动丛书中选择了歌唱活动《绿色的家》,这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反复的演唱这首歌曲,从大的框架上歌曲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主歌和副歌部分。歌曲中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活泼、轻快,同时歌曲中有两句话还用了二度模进的写法,主歌歌词中述说了大树和小鸟之间的亲密关系,副歌分为两句话,在轻快的沙沙沙声中体会两句不同的旋律走向。

10、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音乐》含反思

设计意图

  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音乐是人类灵魂深处潺潺流淌的情感溪流,音乐欣赏是在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美感接受教育的有效手段。《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它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历届新年音乐会中是必演曲目,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能够让孩子感受世界名曲的魅力,让每个幼儿都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提高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快乐的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结合自己的日常经验,感受乐曲节奏的欢快、热情。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2、能将这种感受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3、乐于运用身势大胆表现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4、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5、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的最后一句。

活动准备:

  音乐CD

重点难点:

  感受乐曲节奏的欢快、热情。

活动过程:

  一、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非常快乐的事情时,你会有什么样的表情?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现你的快乐?

  a) 谈谈日常生活中快乐的节奏。

  b) 欣赏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c) 再次倾听,并介绍音乐背景。

  d) 第三遍欣赏音乐,仔细分辨。

  二、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乐曲?你听了以后感觉怎么样?

  三、这首曲子什么地方强劲有力些?什么地方又优美柔和些?

  四、幼儿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在活动区中,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音乐内容。

  相关信息

  乐曲介绍

  《拉德斯基进行曲》,管弦乐曲,作者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这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大概是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

  但此曲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背景:这首曲子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德斯基是奥地利的陆军元帅,从1815年至1831年,他在威登伯克、隆巴等地任骑兵总司令。拉德茨基积极维护奥地利帝国殖民统治,曾率领军队侵略邻国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北部任总督多年。从德、奥出版的历史书看,拉德茨基被视为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意大利则认为他是一个侵略者。老约翰?施特劳斯所写的这首进行曲正是炫耀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茨基的威风。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对这支曲子所歌颂的人并不感兴趣。尽管如此,《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常见的版本还有为管乐队所作的改编曲。这里选用的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结束时《拉德斯基进行曲》的录音片段,为管弦乐曲。

  这首曲子由对比鲜明的两部分构成。强劲有力的引子之后是第一部分主题,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队步兵时而轻快时而有力的走过大街(片段1)。反复一遍之后,音乐经过一个全乐队齐奏的过渡句,随后出现的是与前面主题相对比的轻柔主题,优美动听(片段2)。音乐最后在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律动所选用的乐曲就是《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乐曲有着明显的进行曲风格,很适宜在行进中模仿律动。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引出音乐都是有节奏的、要跟着音乐的节奏走路。教师在引导个别幼儿示范,要求其他幼儿边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集体做动作。充分调动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发现音乐的节奏感。

不足之处:

  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多巩固,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活动不单单是一节音乐,更多的是在音乐活动中渗透了教师整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的取向。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11、大班音乐教案《让爱住我家》含反思

教学目的:

  1.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所蕴含的温馨和温暖的感情。

  2.在多次欣赏歌曲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歌词意思。

  3.愿意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家的热爱。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所蕴含的温馨和温暖的感情。

  2、理解歌词意思,愿意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家的热爱。

教学准备:

  CD片一张,教学挂图一幅。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组织幼儿做端,准备上课。

  2.教师谈话,引出课题《让爱住我家》。

  二、基本部分

  1.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家”的话题,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出示挂图,让幼儿感受家的温暖,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3.引导幼儿欣赏歌曲,初步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温馨的情感。

  (1)教师引导幼儿倾听歌曲,讨论歌曲内容。

  教师:这个家里发生了一个爱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歌里都说了些什么?

  (2)教师和幼儿再次完整欣赏,讨论歌曲所蕴含的感情。

  提问:

  A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B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4.再次播放歌曲,引导幼儿进一步欣赏歌曲的内容。

  5.讨论:歌中的家中充满了爱,(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你们也爱自己的家吗?你们会用一句什么养的话表达自己对家的爱呢?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教育幼儿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2.听音乐出教室。

活动反思:

  放假前带我的宝贝们开展了一节音乐欣赏课《让爱住我家》,上完这节课后,给我的感触很深很深。宝贝们跟着我一起随着音乐亲亲摇摆的画面,还在我的脑海里不停播放。他们和我那么的有默契,有些事情、有些动作,不需要我说,一个眼神,他们似乎就懂得,真的让我倍感欣慰,突然觉得我的宝贝们都好像我哦!芳芳老师真的好爱你们哦!

  《让爱住我家》是一首欣赏歌曲,让幼儿感受歌曲的柔和、舒缓的旋律以及可爱的童声,领略音乐的魅力,能够感觉到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安排的:

  一、欣赏“全家福”照片,感受家的温馨。

  我让幼儿看着墙饰“相亲相爱一家人”,让幼儿指着自己的“全家福”, 说说你家里有谁?照片上他们的表情怎样的?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接着,又问:你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你们生活的幸福吗?通过这一环节,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里。

  二、灵活采用各种方法,熟悉旋律。

  歌曲旋律是一首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让幼儿在自然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感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歌曲旋律,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三、巧妙运用各种形式,理解歌词。

  教师要善于点拨和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巧妙地将歌词的传递寓于生动活泼的形式之中,将会使幼儿更加感受到音乐的快乐。

  1.歌词“故事化”。

  故事对幼儿来说有莫大的吸引力,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将一些具有较强情节性的歌词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幼儿听,以增强幼儿对歌词的感知效果。

  2.歌词“动作化”。

  身体动作的参与是幼儿学习音乐最自然的方式。因为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如果我们能把一些歌曲的歌词“动作化”,让幼儿在做动作的过程中学会歌词,就可以大大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感受音乐的旋律。

  在我们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能够跟着老师一起用心去感觉这首歌的内容,从他们的表情中能够看到。有的幼儿很喜欢这首歌,活动结束后还说很想听,有的幼儿感觉到歌中的温馨了,哭着脸跑到我这跟我说“芳芳老师,我的爸爸和妈妈吵架了”看着孩子那难过的表情,不禁让我的心都有些痛痛的,所以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大家,我们都要好好相处哦,因为我们都是“相亲相爱一家人!”

12、大班音乐教案《娃哈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大胆尝试,能初步跳整个舞蹈,节奏正确。

  2、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5、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习过娃哈哈了,先跟着音乐演唱一次。

  2、我们唱的时候要用好听自然的声音,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3、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舞蹈,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教师示范舞蹈

  1、刚才老师跳了娃哈哈的舞蹈,你们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呢?

  2、老师在跳的时候用到了一个步伐有谁知道?

  3、娃哈哈的舞蹈老师用了一个垫步,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个垫步好吗?

  三、幼儿学习舞蹈

  1、刚才小朋友已经看到老师跳的舞蹈了,请你们找个空地方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我们用慢动作来学习这些动作,(.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手边转脚边垫看看行不行?

  3、现在找一个好朋友去练习一下简单的步伐和手部动作。

  4、小朋友本领真大,已经学会一点了,我们跟着音乐试试看。

  5、小朋友跳的时候跟上表情就更加完美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来表演一下。

  6、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跳一遍,做慢动作看看能不能跟上节奏?

  7、原来跳舞是那么快乐的事情,小朋友跳的也不错。

  四、幼儿完整舞蹈

  1、小朋友真厉害,现在跟着音乐完整来一次。

  2、你如果还不会就找一个会的好朋友来教教你,慢慢的做动作。

  3、最后我们和老师一起再来舞动一次。

价值分析与调整反思:

  价值分析:通过歌曲的再现,勾起幼儿的回忆,让幼儿能在熟悉的情况下进行活动。

  观察与调整:

  幼儿们对旋律还是很熟悉的,但两段不一样的歌词就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在回顾了两遍之后,大多能正确唱出歌词了。

  价值分析:教师来示范舞蹈让幼儿更加直观的看到动作,也能调动幼儿的兴趣。

  观察与调整:

  我边放磁带边示范动作,几个幼儿已经开始忍不住边看边做起动作了,歌曲的节奏感很强,所以看我示范一遍之后,幼儿就能跟着老师边唱边做舞蹈动作了。

  价值分析:幼儿学习舞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与同伴的切磋来学习舞蹈。

  观察与调整:

  我请幼儿们围成圈,练习踏点布,主要是两脚微微交叉,前面的脚完全着地,后面的脚用脚尖点。几个妹妹宝宝做的有模有样的,弟弟宝宝美感稍有欠缺。

  价值分析:幼儿完整表演舞蹈可以让老师检查幼儿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更进。

  观察与调整:

  今天学下来,单单做手上的动作没有问题,配上脚的踏点步,就会有点手忙脚乱了,个别幼儿的踏点步不标准,还需要纠正。

13、大班音乐教案《新年的笑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唱准跨度较大的音,掌握好切分音结构。

  2、感受新年的热闹,快乐的情绪。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鼓、钹、鞭炮的声音。

活动过程:

  1、练声

  根据533|15|531|60|幼儿先听,然后用“啦”来唱出来。

  2、理解歌词,学习歌曲。

  教师:“前几天我们过的什么节日啊?为什么要过这个节日呢?”(幼儿讨论)

  教师总结:因为是新的一年由开始了,人们心里很高兴,为了庆祝所以要过元旦这个节日。

  教师:“你知道人们是怎样庆祝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敲鼓、放鞭炮)

  教师播放放鞭炮的声音,用鼓敲歌曲中的节奏。让幼儿模仿声音。

  教师:“为了庆祝这个节日,老师还准备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曲呢!想不想听听啊?”

  (教师示范完整的唱一遍)

  教师:“你感觉老师唱的哪个地方象刚才的声音?你来学一学!”(幼儿说)

  教师:“那我们再来完整的听一遍!这一遍你又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带领幼儿根据歌曲的旋律说歌词,2——3遍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来唱歌。集体合唱。

  3、体验歌曲的快乐情绪

  教师:“你在唱这首歌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那我们在唱的时候应该怎样唱呢?”(幼儿说)

  教师:“那我们根据你说的,我们一起来唱一遍,我们的脸上要怎么样?”(教师带领幼儿有感情的演唱一遍)

  活动结束:教师:“我们一起去鞭炮吧!”(教师带领幼儿做游戏)

活动反思:

  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活动主要表现的是新年的笑声,也就是把节日里喜庆的气氛以及快乐的心情说出来、唱出来。整个过程都非常地投入,能够掌握活动的重点:鼓和鞭炮的声音(切分音)节奏。孩子们在活动中对新年的那份憧憬使得他们非常乐意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表现新年的快乐,在说说、唱唱、跳跳的过程中自然完美展现。

14、大班音乐教案《唱给树的歌》含反思

活动意图: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音乐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 的作用,可以促进幼儿智慧发展;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给幼儿增添兴奋 情绪的积极动力;音乐有审美功能,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活动目标:

  1、用优美的歌声表达小鸟和树之间的情感。

  2、用欢快和哀伤的情绪唱同一首歌。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小鸟给大树唱歌

  在《去年的树》这个故事中,树最爱听小鸟唱歌了,你们想听吗?

  播放音乐,完整欣赏。

  小鸟对树说了什么?你觉得好听吗?从哪里看出小鸟和大树是最好的朋友?

  二、学小鸟唱歌。

  1. 幼儿跟教师按歌词的节奏念歌词1~2遍。

  2.老师清唱歌曲,幼儿轻轻哼唱1~2遍。

  3、再次完整欣赏歌曲。

  用抒情优美的声音唱出小鸟和树之间真挚的情感。

  幼儿完整演唱歌曲,引导幼儿用欢快和哀伤两种不同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尝试1~2遍。小鸟和大树在一起的时候,每天站在枝头给大树唱歌,那个时候它心里怎么样?(很高兴的)我们用和高兴的心。情演唱一次这首歌。小鸟不见了大树这个时候它的心里又怎么样?(很难受)我们用这样的心情也来演唱一次这首歌曲。小鸟看到树变成火柴时,是用什么样的声音给树朋友唱歌的?(用哀伤的情绪演唱。)

  幼儿分角色演唱,一半幼儿扮演树,一半幼儿扮演小鸟。

  互相角色对换。

  附《唱给树的歌》歌谱:

  1=B 6/8抒情地

  6 5 5 6 5 | 4 3 2 1 0 |6 5 5 6 5 |4 3 2 5 0 | 1 1 2 1 0|

  亲爱的树儿 我的朋友, 听我来唱首 好听的歌, 啦啦啦啦

  请接收我的 美好祝福, 让我们一起 唱这首歌, 啦啦啦啦

  6 6 7 6 0| 6 5 5 6 5 |4 3 2 10 ||6 5 5 6 5 |7 6 5 10||

  啦啦啦啦 听我来唱首 好听的歌. 让我们一起 唱这首歌。

  啦啦啦啦 让我 们一起 唱这首歌。

活动延伸:

  回家后请爸爸妈妈陪同练习。

活动反思:

  歌曲《唱给树的歌》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充满了童趣。幼儿在听听、唱唱、中充分感受歌曲优美、活泼的旋律。整个活动幼儿都在轻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着,体会歌曲中的情感,培养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活动中教师投入的表现,孩子们才能收到感染和同化,真正的投入到歌曲中,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15、大班音乐教案《螃蟹的舞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大胆创编不同的、夸张的螃蟹动作;

  2、乐意参与游戏活动,体验螃蟹跳舞、吹泡泡、饶痒痒等游戏情节所带来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观看有关螃蟹的录象或图片;

  2、与音乐变化相符的螃蟹动态图示一份(跳舞、吹泡泡、饶痒痒);

  3、螃蟹音乐;

  4、螃蟹头饰(每人一份)。

活动进行:

  一、引题:

  1、说说螃蟹的事;

  2、幼儿扮演小螃蟹自由玩耍。

  二、播放螃蟹的音乐:

  1、幼儿完整欣赏乐曲;

  *引导讨论:音乐有变化吗?怎么变?

  欢快的地方(快的地方),螃蟹在干什么?

  优美的地方(慢的地方),螃蟹在干什么?

  2、再完整欣赏,教师情节讲述,帮助幼儿整理出整首乐曲变化的规律,并同时贴出相应的螃蟹动态图示。

  三、螃蟹的舞蹈:

  1、引导分段创编螃蟹动作,鼓励大胆想象、夸张动作;

  2、幼儿随乐完整动作;

  3、加入“鲨鱼”角色进行动作。

  *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变化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螃蟹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吃过螃蟹,捉过螃蟹。小朋友对螃蟹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节美术活动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使幼儿能很快的掌握螃蟹的主要特征。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我引用猜谜的形式让幼儿猜猜,激起幼儿的兴趣。第二环节让幼儿看一看范画,说一说常见的螃蟹,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对螃蟹的认识,为欣赏下面千奇百怪的螃蟹打好基础。这样让幼儿进一步地了解螃蟹的特征,也为下面的画螃蟹奠定了基础。但是对于不常见的海底螃蟹,孩子们缺乏观察,需要老师及时引导,给他们观察的目的,指导他们观察的正确方法,从而准确的迁移到观察其他事物中去。

  在欣赏这一环节中,我如果能及时肯定幼儿的回答,提升幼儿有关螃蟹的知识经验,那效果就更好了。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没有让孩子用动作回答大螃蟹走路的姿势,也没有出示大螃蟹实物,让幼儿观察横着爬是什么样的?和幼儿一起学一学大螃蟹走路,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就非常高。这个环节没有是比较有缺憾的。

  从幼儿的作品来看,大部分幼儿能很好的掌握大螃蟹的形(奇、新、怪),有些幼儿绘画的大螃蟹还有了情节。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幼儿的作品上动态的螃蟹很多(孩子站的方位不同,所以画的螃蟹动态也不同),

  本活动在细节处理上还是不够,比如身体的和脚的连接。在教师示范画时,没有明确提出大钳子要画大一点,以致于有些幼儿绘画时会将大钳子画得很小,导致比例有些失调。在涂色方面我没有加强指导,因为幼儿已有经验,幼儿颜色涂得比较均匀。从幼儿的作品来看,孩子们都发挥了自己的创作能力,整幅画面效果不错,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6、大班音乐教案《音乐小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学习歌曲中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演唱。

  3.体验师生与生生之间合作学习的快乐。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1.歌曲《音乐小屋》原唱及伴奏CD;歌曲《郊游》;

  2.多媒体课件;

  3. 邀请卡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二、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的心情特别好,为什么呢?因为我收到了一张邀请卡,里面写了什么呢?我打开来,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好吗?

  2.教师读邀请卡内容,提问:“你们有信心战胜困难吗?(有)那让我们出发吧!”

  三、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习节奏与主要乐句。

  (一)碰到第一个困难,引导幼儿通过努力解决。

  1.一条小河挡住去路,怎么办?

  2.出示节奏图X X|XX 0|XX XX|X 0||,引导幼儿学习。

  3.幼儿学习节奏。

  4.克服困难,划小船继续前进。

  (二)遇到第二个困难,鼓励幼儿共同克服。

  1.大石块挡住了去路,怎么办?

  2.出示乐句:音乐 小屋 |在 欢迎 |你 欢.迎 |我 0 ||。

  3.幼儿学唱,着重练习欢.迎的唱法。

  4.成功移走三块大石块,继续前进。

  (三)遇到第三个考验,请大家一起努力。

  1.出示三个敲门声:

  (1) 5 3 |5 3 0 ||(2) 4 2 | 4 2 0 ||(3) 5 0 i 0 ||2.师幼一起按门铃。

  3.音乐小屋终于开门了。

  四、完整欣赏歌曲,用多种形式学唱歌曲。

  1.欣赏后提问:这首歌一共有几段?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来到了音乐小屋,你觉得快乐吗?歌曲里面是怎么唱的?(引导幼儿学唱:我们的快乐都在里面装)。

  2.引导幼儿完整学唱一段歌曲,根据幼儿的学唱情况,教师小结指出问题。

  3.完整地学唱歌曲。

  4.以对唱的形式师幼共同演唱歌曲。

  5.幼儿分组对唱歌曲。

  6. 家长与幼儿对唱歌曲。

  五、结束:出现神秘人——海宝。

活动反思:

  歌曲《音乐小屋》是一首儿童歌曲。歌曲风趣、轻松、愉快。旋律以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构成起伏的旋律,和着舒展的节奏,给人以柔和的感受。描绘了“叮咚”作响的音乐小屋给人们的快乐,抒发了热爱音乐的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整堂课我以“去游玩音乐小屋”为主线,首先我让学生模唱“音乐小屋”的门铃声,来解决了难点节奏,这个环节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难点,并且自然的了解了音乐知识点“四分休止符”。也引起了学生想去看音乐小屋的好奇心,使我能顺利的进入下一个环节,走进音乐小屋来学习歌曲。然后学生走进音乐小屋之后,我设计了各种接唱的小游戏来让学生学唱歌曲,并加入身体的律动体验。最后在学生掌握歌曲后,就引导学生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乐。整堂课学生仿佛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快乐地体会音乐带来的无线乐趣。

  当然在该堂课中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在歌曲学唱中,学生对于音乐的完整感受体现地还不够深刻,我让学生分句学唱歌曲,破坏了歌曲本身的整体性。

  2、创编打击乐节奏的时候课堂纪律显得有点乱,教师没有调控好学生的课堂纪律。

  3、教学语言还欠生动活泼,导致教学的每个环节衔接地不够自然、流畅。

17、大班优秀音乐教案《青蛙唱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辨别音乐的强弱、高低,并能用不同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感受。

  2、尝试用语言节奏表现青蛙的叫声。

  3、能从音乐高低变化中区别老青蛙、小青蛙,并学习用不同的声音来演唱,体验演唱的乐趣。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1、大"荷叶"一片,钢琴。

  2、虫子一串,青蛙指偶两个。

活动过程:

  1、出示荷叶,引起幼儿的兴趣。这是什么呀?哦!原来是一片大大地、绿绿的荷叶呀,我们让她静静的躺在水面上吧!

  2、倾听音乐,感受和辨别音乐的强弱。

  风儿吹来,荷叶会怎样呢?听,风吹来了,是什么样的风?

  轻轻的风吹过来,荷叶怎么动(轻轻的)荷叶是轻轻的柔柔的抖动。我们转起来,轻轻地抖起来,踮起脚尖。

  又来了一阵风,是什么风?

  风停啦,我们都知道风是会变的,让我们来跟着风声来变化着抖动荷叶吧!(弹两种不同的音乐,师生共同变化抖动荷叶。)

  3、尝试用语言节奏表现青蛙的叫声,用不同的声音区别老青蛙、小青蛙声音的变化。

  引导幼儿尝试用语言节奏表现青蛙的叫声。

  小青蛙,你们最喜欢坐在荷叶上干嘛?是怎么叫得?其实,青蛙叫不一样的声音就是在说不一样的话,听我说:××▕××▕你好!你好!×××▕×××▕真高兴!真高兴!那你们能不能把叫声也像说话一样说给大家听呢?

  倾听音乐,学习用不同的声音区分老青蛙、小青蛙。

  4、游戏:小青蛙捉害虫,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活动过程对幼儿探索精神,合作能力得到了发展,充分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幼儿通过美丽的荷叶展开想象,联想到青蛙以及青蛙的各种叫声并向同伴表现。

  2.幼儿在师幼、同伴之间的的互动中感受音乐的乐趣,从而对音乐感兴趣、能充分体验、展开丰富想象和极力表现。感受平时也应该用合适的声音表现歌曲,不能喊唱、乱唱。

  3.存在不足:在进行同声合唱时,分声部站位不明显,幼儿唱歌时容易跑调。

  4.改进措施:

  (1)加强单声部练习,练习好单声部再明显安排站位进行合唱。

  (2)在活动中,教师可视幼儿的兴趣在区角活动进行延伸,提供更多的动物图片,引发幼儿想象更丰富的声音和节奏表现不同动物的叫声,以便丰富合唱内容。

18、大班音乐教案《想唱就唱》

活动目标:

  1.通过认字、图片、动作方式熟悉歌词,并初步学会歌曲。

  2.培养幼儿大胆歌唱,并对音乐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3.借助歌曲,让幼儿了解社会信息。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歌曲的歌词、与歌词相匹的图片、多媒体课件、通行证。

活动过程:

  一、通过多媒体让幼儿有兴趣参加歌曲活动。

  前段时间电视一直播放女生歌曲比赛,你们知道是什么节目吗?(超级女生)今天我们把她们请到我们这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打开多媒体。(李宇春、周笔畅、张亮颖)她们分别获得了冠亚季军,成为了大明显。你们想不想也成为明星呢?(想)那从现在起我们就要锻炼自己了。她们在参加比赛之前都要学会超级女生主题歌《想唱就唱》。今天我们一起也来学习。

  二、学习歌曲《想唱就唱》

  1、教师先出示歌词,教师指着歌词把歌曲唱一遍。

  2、幼儿跟着老师轻轻着唱。

  3、一起看歌词,把歌曲中认识的歌词找出来,然后我们一起把歌词念一遍。

  4、再随音乐伴奏一起唱歌曲。

  5、在唱的过程中有些幼儿对歌词还是不太认识记得,我们除了去看一些认识的歌词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更好唱出歌曲?(图片、动作)

  6、出示图片与歌词一一对应,幼儿通过看图片来理解歌词。通过图片来随音乐一起歌唱。

  7、让幼儿为每一句歌词编上动作。通过动作来理解歌词。通过动作来随音乐一起歌唱。

  8、幼儿可以用认字、图片、动作任选一种,适合自己方法来演唱。

  三、幼儿大胆唱老师听、争取也能够勇敢地唱,拿到通行证。

  今天我们唱的这首歌曲原唱者是张含韵姐姐唱的(打开多媒体,)我们想不想与张含韵姐姐一起唱,我们比一比谁唱的好。打开多媒体音乐张含韵想唱就唱。

  今天小朋友唱的都不错,我们现在考考小朋友能不能通过,拿到通行证。拿到通行证的小朋友以后你就可以勇敢的参加各种比赛了。我们一起唱给客人老师听,我们用最好听的声音大胆地唱,这样才能得到客人老师的通行证。

19、大班音乐教案反思《欢乐颂》

  设计思路:

  《欢乐颂》是一首名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写的。孩子们对唱歌很感兴趣;唱歌本身就能抒发幼儿的情感,但他们缺乏一种唱歌的激情;《欢乐颂》正好能让幼儿在唱歌中体验欢快的情绪。因此我选择此课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能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学习二声部合唱,学唱歌曲。

  3.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歌唱。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和谐地进行二声部合唱。

  活动准备:

  节奏图谱、磁带

  活动过程:

  一、 感受音乐:

  1、小朋友喜欢唱歌吗?唱歌时我们能感受到高兴、快乐。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曲子,感觉怎么样?(快乐的、悲伤的)

  2、我来表演,你来猜一猜,歌中会唱什么?

  3、我来唱,但不出声,看着老师的动作和嘴,猜一猜歌中会唱什么?

  二、 学歌词

  1、这首歌到底唱了什么呢?听一听录音机里的小朋友市怎么唱的?(根据幼儿说的出示相应的图片)

  2、歌中还唱了什么?听一听老师是怎么唱的?

  三、 学唱歌

  1、教师大声唱,幼儿小声唱。

  2、幼儿一起唱。

  3、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欢乐颂》,什么是欢乐呢?[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找一找歌中表现欢乐的地方。小朋友应该怎么唱?

  4、我们加上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 学唱衬词

  1、这首歌你会用“啦”来唱吗?(教师师范)

  2、师幼一起用“啦”唱欢乐颂。

  五、 二声部合唱

  1、教师唱歌词,幼儿唱衬词(互换)

  2、幼儿分组合唱二声部

  活动延伸:

  我们出去把这首好听的歌曲唱给别的小朋友听吧。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中,我秉承艺术教育感受在前的理论,我先让幼儿欣赏感受乐曲,然后再通过动作、表情来猜歌词,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这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然后又通过提问让幼儿回答问题,接下来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孩子说歌词,这样有利于幼儿更好的记住歌词。再通过提问,让幼儿从歌词中找到快乐的地方,让幼儿能用欢快的情绪唱歌。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进行二重唱,在幼儿通过看谱会唱歌的基础上,幼儿分组演唱,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

  从本次活动的环节来看,孩子们学得还是可以的,但由于借班上课,幼儿的情绪没有调动起来。

20、大班音乐欣赏教案《我的大鞋会唱歌》含反思

设计意图:

  平时,我们经常看见幼儿踩着大人的鞋悠闲地晃来晃去,不时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玩得非常开心,因此我萌发了设计这个活动的念头。我想来自幼儿身边的物品幼儿更有感性认识,让幼儿乐于探索、兴致盎然的物品更具艺术魅力。

活动目标:

  1、体验穿大鞋游戏的快乐。

  2、感受大鞋踏出的不同声音,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

  3、尝试创编出不同的节奏,发展幼儿的想像力。

  4、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5、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室外环境。

  2.报纸、挂历纸、硬纸板、木板、塑料布、铁盒、铁盖、塑料瓶等。

  3.音乐磁带一盒、小鼓一面。

活动过程:

  一、充分感受

  1、引导幼儿发现穿上大鞋踏在不同物体上的会有不同的声音,丰富幼儿的感受。教师:今天你穿谁的鞋子?幼儿:(我穿妈妈的高跟鞋、爸爸的皮鞋、姐姐的运动鞋、奶奶的布鞋、妈妈的靴子……)

  2、教师:我们穿上大鞋从活动室走出来有什么感觉?幼儿:(脚上感觉非常松、很暖和、很舒服、很爽;踏起来声音很响;脚有些穿不稳当;人变高了;觉得有些站不稳好像要摔倒;像走在小山坡一样、像踮着脚尖走路)

  3、教师:我们去踏踏地上的物体,听听踏在不同物体上发出的声音有没有一样?让幼儿穿着大鞋自由活动,感受踏在不同物品上时产生的声音。

  4、教师:刚才你们踏了许多东西,谁来讲讲感觉怎样?

  幼儿:(踏在铁盒、铁盖上,像铃铛、打雷的声音;踏在塑料袋、报纸、挂历纸上,像小雨、蛇爬行的声音;踏在木板上,像打鼓的声音、地震的声音;踏在地砖上,像小马跑步的声音;踏在铁盖上,像开枪的声音……)

  分析:幼儿穿上大鞋很兴奋,对不同鞋子的讲述准确,对穿上大鞋的感觉描述丰富,对踏在不同物体上发出不同的声音描述生动有趣,出乎常人的意料。

  二、游戏引导

  1、引导幼儿从声音的感受中体会不同的节奏。教师将幼儿大鞋发出的各种声音归类,进行声音节奏练习。

  如: 打鼓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小铃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丁零零丁零零丁零零

  小马跑步驾驾驾驾驾驾驾驾驾

  2、教师出示一面小鼓和小朋友做游戏。老师敲击出不同的节奏并说:"我的小鼓会唱歌"。然后小朋友说"我的大鞋会唱歌。"跟着小鼓踏出相同的节奏,并发出相应的声音。

  分析:幼儿对声音节奏练习兴趣浓厚,练得十分投入。

  三、自由创编

  1、教师:你们的大鞋会唱歌,真好听,你还能不能编出更好听的节奏型呢?小朋友可以互相学学,也可以邀请老师参加。

  2、教师鼓励幼儿创编不同的节奏型,并将幼儿创编的节奏型及时记录下来。

  分析:由于教师对幼儿创编节奏型的记录,满足了幼儿创编的成就感,幼儿乐此不疲,创编出的节奏型多种多样。

  四、成果分享

  1、自由交流: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和朋友创编的快乐,相互交换节奏型踏节奏。

  2、教师:你们的大鞋都唱出了许多好听的歌,我们来表演一下,让幼儿边看记录的节奏型边踏节奏。

  分析:由于是自己创编成果的展示,幼儿很有主人翁的感觉,很得意。

  五、兴趣延续

  1、延续幼儿的兴趣,充分感受穿大鞋的乐趣。

  教师:每个小朋友的大鞋都会唱歌,我们合在一起来唱一唱。让我们快乐地动起来吧!引导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自己踏大鞋合着音乐,用自己喜欢的节奏来表现。

  2、区角活动延伸:

  探索区——继续探索大鞋发出的各种声音。

  音乐角——继续创编节奏型,尝试自己记录,或穿上大鞋合着音乐表演。分析:配上音乐,幼儿边表演边踏节奏,十分合拍。

活动反思:

  园大班的,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较差,具有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所以我在本次音乐中为幼儿准备大鞋和小鞋,运用“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和爱好。

  一、导入部分。我各出示爸爸鞋和鞋,请幼儿说说穿上鞋发出什么声音,请个别幼儿试穿表演,其他幼儿听听有什么不同的声音,幼儿说出了很多,如:咚咚咚、嚓嚓嚓、踢踢踢等,可幼儿说不到我要求点子上,这时可以让幼儿直接听听歌曲里是怎么唱的,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这样一下子就能引导到主题上,也可以避免导入时间长。

  二、学唱部分。我让幼儿欣赏后,以图谱的形式,帮助幼儿记住歌词,为歌唱活动做准备。图谱非常清楚,给了幼儿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孩子们看着图谱来记住歌词,孩子们在图谱的引导提示下掌握得很好!幼儿很容易记住歌词内容,兴趣也很高。学唱了三遍,幼儿基本上都会唱歌曲,达到了预期目标。刘提出,左手伴奏可以再轻点,以便幼儿能听清歌词内容。学唱的形式还可以多样化。还有,作为我班有这样程度的歌唱能力,可以采用分组唱、轮流唱、对唱等来尝试,以提高幼儿的歌唱能力。

21、大班音乐教案《神奇的巴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节奏,用身体表现乘坐汽车时上下颠簸的动作。

  2.通过练习,整理旅游路线图,根据路线图提示,做出颠簸,左转右转上坡下坡,进隧道出隧道的动作。

  3.收集线索,匹配通行密码,感受穿越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环境准备:23名幼儿坐成三排,模仿公交车的座位。每个孩子衣服或者裤子要有口袋。

  2.材料准备:路线拼图 ppt 通行证 音乐

  3.经验准备:有坐车外出的经验,知道遇到颠簸身体会怎样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交代故事

  有一辆旅游巴士带着一群旅客出去旅游,一路上非常的颠簸,颠得头都晕了。他们左转右转、上坡下坡、进隧道出隧道,最后到达终点。

  现在我是这个巴士上的乘客,请你们仔细看看我都做了哪些动作,都代表什么意思。(教师示范)

  二、幼儿学习动作

  1.师幼总结归纳所有动作要素。

  师:我这个乘客都做了哪些动作啊?

  2. 邀请孩子们一起当巴士乘客,一起旅行。

  师:这次你们跟我一起也是这个巴士的乘客,一起去旅行好吗?(表演1)

  3. 提出“旅行地图乱了,请幼儿帮忙摆整齐”的任务,请幼儿带着任务再次观察教师动作并跟做。

  师:既然是要去旅行,就得备好地图。韩老师本来是有一张旅行地图的,

  可是不小心被我弄乱了,你们愿意帮我把地图还原吗?

  4. 调整分歧,最后确定正确的地图。

  师:一起跟音乐要检验一下这样地图是不是正确的。(表演2)

  5. 改变坐姿为站姿。

  师:如果车上的座位没有了,我们只能站着,手拉住手环把手。(表演3)

  三、游戏

  1.幼儿改变座位,变成真正的旅游巴士。

  师:老师在这边,你们的椅子要怎么样?

  师:我们坐的不是普通的巴士哦,它是一辆神奇的巴士,每一次进入隧道后,都会穿越到一个地方,找到一个线索,在图上找到和线素一样的东西就会得到通行密码,谁的通行证和通行密码一样,谁就是下一次穿越的人。;.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其实韩老师就是第一位穿越的人。我获得了一张线索卡片(小猪佩奇)。

  2.加入孕妇角色,传递幼儿正确价值观,累加有人站着有人坐着,让座等游戏体验。

  师:有一位新的乘客也要上车了,(教师扮演孕妇),我们该怎么做呢?(让座)那车子的空间有限,那有些乘客就得站着了。

  3. 在游戏过程中猜猜谁不见了,谁穿越了,一次调动幼儿游戏兴趣。

  师:老师穿越到哪里去了?我们一起把老师喊出来。

  4.孩子穿越游戏一次。

  5.收集到线索后,完成最后一次穿越。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就让孩子体验到了音乐活动的乐趣,跟着特有节奏感的音乐欢快的乘坐巴士去旅游,兴趣高涨。穿越环节也是亮点,结合现在的流行因素,把整节课推向另外一个高潮。但是在加入孕妇穿越时,问到孕妇上车没有座位了我们应该怎么坐时,孩子们没有一点回应,都没有让座的意思。最后在的鼓励下还有有不少孩子愿意给孕妇让座,传递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到最后一个环节了孩子们还是意犹未尽,没有轮到自己穿越,所有作为一个延伸环节,课后我们继续穿越。

22、大班音乐活动教案《青蛙唱歌》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1.我班表演角投放了一些乐器,幼儿进入区域时常玩弄这些乐器配乐合唱。

  2.结合主题课程的安排进行音乐教学,使幼儿学会用合适的声音整齐地唱歌。

  活动目标

  1.运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叫声。

  2.初步体验同声合唱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叫声,初步体验同声合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录音磁带《我是一只小青蛙》。

  2.大荷叶道具数张。

  3.小鸡、小鸭、青蛙小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学唱小青蛙和老青蛙的歌。

  1、引出荷叶和青蛙。

  师描述:清清的湖面上立着许多碧绿的荷叶,荷叶随风摆呀摆。(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请幼儿和老师一齐打开荷叶﹚,起风了﹙一起抖动荷叶﹚,风停了﹙一起停下﹚;

  师:这么美的荷叶,谁喜欢跳到上面玩耍呀?﹙师模仿青蛙动作,引导幼儿说出“青蛙”﹚

  2、想象青蛙的叫声

  师小结:青蛙叫的声音高低和节奏不一样,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3、倾听两段高低不同的歌曲,感受老青蛙和小青蛙不同和声音。﹙播放或弹唱《我是一只小青蛙》,请幼儿听一遍,跟唱一遍﹚。

  ﹙1﹚有一只老青蛙和小青蛙正在荷叶上呢?听﹗哪段是老青蛙唱的﹖哪段是小青蛙唱的。﹙播放歌曲﹚

  ﹙2﹚请若干幼儿模仿小青蛙和老青蛙叫。﹙据回答把幼儿分组﹚

  ﹙3﹚师小结:小青蛙的声音清脆—比较尖;老青蛙的声音低沉—比较粗。

  4、请幼儿唱老青蛙和小青蛙的歌。

  ﹙1﹚师范唱

  师:在平静的河面上,一只小青蛙和一只老青蛙跳上了荷叶(示意各一名幼儿上荷叶)小青蛙向老青蛙打招呼说“ 呱呱 ”,老青蛙也连忙回答“ 呱呱 ”.小青蛙很想和老青蛙交朋友,它用清脆的声音介绍自己“我是一只小青蛙”,老青蛙觉得一个人很孤单,也想和小青蛙交朋友,它就用低沉的声音介绍自己“我是一只老青蛙”,说着说着,它们就唱起来了。

  (2)幼儿学唱。(师示意小青蛙组和琴声学唱,再换老青蛙组唱)。

  5、尝试同声合唱

  师:虽然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声音不同,一个尖,一个粗,但它们很喜欢在一起唱歌,它们觉得那样很快乐,你们想试试吗?(请幼儿用两种不同的声音唱歌,合唱一遍后再换角色唱)。

  二、动物音乐会(创编情境,进行表演)

  1、师:想想还有哪些动物会唱歌?(请幼儿个别模仿;师随机出示动物小图片(小鸡、小鸭等)贴在黑板上的歌谱下面)。

  2、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黑板上的动物模仿唱歌。(先个别唱-----再合唱)

  三、结束

  师:今天,我们都是大一班“小青蛙合唱团”的小演员了,现在我们要去准备一下,要参加合唱比赛去啰。

  教学反思

  1.活动过程对幼儿探索精神,合作能力得到了发展,充分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幼儿通过美丽的荷叶展开想象,联想到青蛙以及青蛙的各种叫声并向同伴表现。

  2.幼儿在师幼、同伴之间的的互动中感受音乐的乐趣,从而对音乐感兴趣、能充分体验、展开丰富想象和极力表现。感受平时也应该用合适的声音表现歌曲,不能喊唱、乱唱。

  3.存在不足:在进行同声合唱时,分声部站位不明显,幼儿唱歌时容易跑调。

  4.改进措施:

  (1)加强单声部练习,练习好单声部再明显安排站位进行合唱。

  (2)在活动中,教师可视幼儿的兴趣在区角活动进行延伸,提供更多的动物图片,引发幼儿想象更丰富的声音和节奏表现不同动物的叫声,以便丰富合唱内容。

23、大班音乐教案《落叶的节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让幼儿熟练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混合节奏型。

  2.培养幼儿反应敏捷及注意力集中。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十六宫格、小落叶的图片及头饰若干,铃鼓1个,塑料圈8个。

  活动过程:

  1.请小朋友扮演小落叶,在场地中间自由地走动,可随意做些动作,同时嘴里可发出一些似风声的“呼呼”声。走一会儿后,老师开始敲铃鼓,幼儿的脚步要逐渐合上鼓声。老师的铃鼓声不断变化速度,要求幼儿的脚步要随着鼓声的变化而迅速改变。最后,鼓声渐慢,可解释成风渐渐地小了。幼儿回到座位上表示小落叶休息了。

  2.出现十六宫格,利用小落叶在格子中的自由摆放,让幼儿练习拍节奏。如图所示,横着拍或竖着拍节奏分别为:

  把小落叶的位置变一变,又会出现新的节奏型。选一首乐曲或歌曲,请幼儿听音乐看十六宫格拍节奏。

  3.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十六宫格及一些小落叶。由幼儿自己商量、摆放,然后全体一起拍,形成多声部的节奏合奏。

  4.游戏:小落叶回家。

  玩法:8个塑料圈一字摆开,代表小落叶的家。请8名幼儿戴上小落叶的头饰扮小落叶。游戏开始,“小落 叶”们自由地在场地间玩耍,当听到信号(如鼓声)马上回家,即站在塑料圈中,每个圈最多站两个人,也可以空着。站好后,请其他小朋友有节奏地数落叶。如下图所示。换人后,游戏可重新开始。

  5.音乐游戏:数落叶。

  玩法:全体幼儿围成一圈,请一人站在圈里扮数落叶。。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歌曲开始,全体幼儿有节奏地拍手,数落叶人每当唱到×片时,轻拍一位小朋友的肩,被拍的小朋友马上到圈中扮飞舞的小落叶自由动作。唱到最后一句结束时或老师的伴奏中间突然停顿时,数落叶人开始捉小落叶,被捉到的离开场地。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孩子对落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逐步学会了用歌声表达歌曲变化的情绪。同时,教学应体现在生活化中,活动之后,要及时了解反馈孩子勇敢独立的变化情况,促进孩子勇敢,大胆品格的发展。

24、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节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反复感受的基础上,学习创编二拍子的节奏型。

  2.幼儿在活动中学会用身体乐器(小脚)踩节奏,发展动作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

  2.大鼓一只,小鼓若干。

  3.彩色节奏卡若干,音符娃娃若干,小节线若干。

  4.幼儿已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活动过程:

  一、复习节奏鼓《鼓旦旦》。

  师:找只小鼓做朋友吧,让我们敲起欢乐的鼓,热情地欢欢迎客人老师!

  1.“比比哪只小鼓节奏最好听。”幼儿根据音乐伴奏的速度,完整演奏。

  2.送小鼓休息

  二、节奏练习。

  1.看一组幼儿在海滩上玩耍的录像。

  2.幼儿互相交流在海滩玩耍的情景。

  3.节奏练习。

  师:“我的大鼓想知道你们在海滩上都玩了些什么。”

  老师有节奏地边敲大鼓边问幼儿:你 在 | 做什 么 |

  幼儿用同样的节奏来回答:我 在 | 踩文 蛤 |

  (1)部分幼儿进行节奏练习。

  (2)变换节奏,幼儿逐个练习。

  师:你 在 做 | 什 么|

  幼:我 在 洗 | 脚 丫 |

  4.幼儿用脚踩出节奏。

  师:你们的小脚丫在海滩上踩出的节奏就像一首快乐的歌。!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把你们的快乐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1)出示节奏,型 X X X | X X X | , 幼儿踩。

  (2)个别幼儿随意踩,大家学。

  三、自编节奏型

  1.出示音符娃娃,引导幼儿说出每个音符是几拍的。

  2.和音符娃娃做游戏:用音符娃娃编二拍子的节奏型,编两个小节。

  3.幼儿分组摆节奏型,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幼儿用小节线隔开。鼓励编好的,先打出自己的节奏,再用脚踩出来。

  4.将各组编的节奏型排成一队,幼儿集体练习踩节奏。

  5.大鼓加入,幼儿再次练习踩节奏。

  四、复习律动《快乐的啰唆》

  师:玩了这么久,你们快乐吗?还有很多快乐你们没发现呢。走,我们一起找快乐去!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25、大班音乐优秀教案《我的大鞋会唱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体验穿大鞋游戏的快乐。

  2、 感受大鞋踏出的不同声音。

  3、 创编出不同的节奏。

  活动准备:

  室外环境 报纸 硬纸板 长凳 塑料布 铁筒

  活动过程:

  一、充分感受:引导幼儿发现穿上大鞋踏在不同物体上的会有不同的声音,丰富幼儿的感受。

  教师:看看我们脚上穿了什么样的鞋子?

  幼儿:

  1、我穿妈妈的高跟鞋。

  2、我穿爸爸的大鞋。

  3、我穿姐姐的运动鞋。

  4、我穿奶奶的布鞋。

  5、我穿妈妈的靴子。

  教师:我们穿上大鞋走走、会有什么感觉?

  幼儿:

  1、脚上感觉非常松。

  2、踏起来声音很响。

  3、脚有些穿不稳当。

  4、人变高了。

  5、我觉得有些站不稳。

  6、像走在小山坡一样。

  7、像踮着脚尖走路。

  教师:我们去踏踏周围的其它物体,听听有什么不一样的声音?"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让幼儿穿着大鞋自由活动,感受踏在周围自然环境中的物体和教师提供的物品上时产生的声音。

  教师:刚才你们踏了许多东西,谁来讲讲有什么感受。

  幼儿:

  1、踏在铁块上,像铃铛的声音。

  2、踏在铁块上,像打雷的声音。

  3、踏在塑料袋上,像小雨的声音。

  4、踏在木凳上,像打鼓的声音。

  5、踏在大型玩具上,像地震的声音。

  6、踏在地砖上,像小马跑步的声音。

  7、踏在铁盖上,像拍巴掌的声音。

  二、游戏引导

  引导幼儿从声音的感受中体会不同的节奏。教师出示一面小鼓和小朋友做游戏。

  老师敲击出不同的节奏并说:"我的小鼓会唱歌"。然后小朋友说"我的大鞋会唱歌。"并跟着小鼓踏出相同的节奏。

  三、自由创编

  教师:你们的大鞋会唱歌,还能不能唱出更好听的歌呢?让幼儿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唱唱、听听会唱出什么不一样的好听的歌。

  教师鼓励幼儿创编不同的节奏型。

  活动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更加懂得了在音乐活动中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支持者,引导幼儿喜爱音乐;让幼儿寻找快乐;多给幼儿自由的空间。所以我要扎实的开展好每次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26、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孔雀》含反思

  活动名称:快乐的孔雀

  活动目标:

  1、学会弹簧步,运用肢体语言表现自己对孔雀的认识与喜爱。

  2、体验用舞蹈表现的快乐。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PPT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交流经验,引发兴趣

  1、师: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动物园里会有什么小动物?谁能用动作来告诉我?

  2、幼儿大胆做动作并互相猜测动物名称。

  3、师:这些小动物都来自各个地方,那么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云南那边也有一种美丽的动物,你们知道是谁吗?(不知道)--教师做孔雀手势提示。

  4、跟着教师做孔雀手势。

  二、进入情景,学习舞步

  1、师:想去看孔雀吗?那就乘上我们的大巴士到西双版纳去,西双版纳比较远,去的时候一定要带好安全带。

  2、师:我们的车子一会儿开得快一会开得慢,(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而且还有山路,很崎岖,你们一定要跟上哦!

  3、教师以驾驶员的身份示范动作,区别慢慢开与快快开的差别。

  4、幼儿跟着音乐与教师一起搭乘大巴。

  5、着重讲解弹簧步:膝盖要弯曲,左脚一步右脚一步,要有弹性,膝盖不弯曲就会很僵硬。

  三、尝试表现孔雀的动态

  1、师:你们觉得孔雀来了吗?听孔雀来了!远远的一只美丽的孔雀渐渐地向我们小朋友走来。出来了吗?当我们眼睛睁得大大的时候,孔雀就出来了,多漂亮!(播放课件)

  2、师:这是傣族的竹楼,孔雀就住在这儿。这是什么颜色的孔雀?(白孔雀)

  3、(出示孔雀开屏图片)我们也来开开屏,幼儿张开手臂上下舞动。

  4、瞧,这是谁呀?--这是演员,跳的是孔雀舞。

  5、学着模仿与想象孔雀的动作。

  1)孔雀的头怎么做呀?--三根手指三根毛,要竖直,高高的在头上。

  2)孔雀理理自己的羽毛。

  3)孔雀开屏。

  4)孔雀喝水。

  6、教师示范--将所有的动作编进音乐里。

  7、幼儿与教师跟这音乐共同演绎孔雀。

  8、请幼儿交流自己不同的孔雀动作。

  9、想象走路的孔雀样子并创编舞蹈动作--配音乐加上弹簧步。

  四、活动延伸

  我们小朋友跳得真不错,老师建议可以几个小朋友合作一起表演孔雀舞,排一些队形,作为演出节目在北石小剧团里表演,好不好?

  反思:

  这节活动也反映出我教学机智有待提高。要有敏锐的发现的眼光、灵敏的反应,才能更好的应对临场发生应急事件。如:当我到问孩子们玩了这么多游戏,你们开不开心时,很都孩子都在嚷嚷不开心时,我没有及时做出应对,忽略了孩子的情绪,是整个活动更多的流于了形式,而没有真正扎根教学。如果能机智的问问:为什么不开心,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学环节设计,效果也许更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的把握、教学现场的机制应对,是每个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我需要在教学中多总结经验。

27、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唱唱说说我的名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歌曲重复的旋律仿编歌词,并能在集体面前即兴大胆地唱出。

  2.交流自己名字的由来,了解名字的独特性和含义,体会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期望,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唱唱我的名字》音乐CD(盒带)并于活动前请幼儿熟悉这首歌的旋律。

  2.请家长协助幼儿制作一个有趣的面具,彩色铅笔、彩色笔。

  3.写有幼儿名字的小纸片分成四行贴在黑板上。

  4.活动前在家园中贴出通知,请家长和孩子谈谈孩子的名字的故事和含义,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名字的与众不同以及名字里包含长辈对自己的期望。

  ·活动建议

  1.用演唱歌曲《唱唱我的名字》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名字。

  (1)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音乐CD(盒带)并演唱歌曲。

  (2)将歌词换成自己的名字,采用接龙的形式轮流进行表演,鼓励儿童即兴加上好玩的动作。

  2.发现名字的秘密。

  (1)教师将写有全班幼儿名字的卡片贴黑板上,请幼儿找一找自己的名字在哪里。

  (2)引导幼儿探寻:这些名字都一样吗?“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哪儿不一样?请幼儿找出两个名字、三个字或四个字的名字;找出全班幼儿不同的姓;发现全班姓什么的最多;姓一样,名不一样的有哪些;名一样,性不一样的有哪些;等等。

  (3)根据幼儿的回答,可即使在名字上面进行圈划和统计。

  3.探寻名字的故事。

  (1)引导幼儿说说男孩、女孩的名字叫起来的感觉有什么不同?推选全班最响亮的名字、最有特色的名字、最好听的名字、最有力量的名字、最优雅的名字等。

  (2)教师引出交流的话题:每个人的名字都不是随便起的,名字里包含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期望和美好的祝愿。

  (3)幼儿自由地向同伴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或是爸爸妈妈给自己取名字的小故事。

  (4)请幼儿讲述自己名字背后的故事和含义。

  4.全班幼儿戴上自己制作的面具,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各幼儿按顺序逐一站到圈中,鼓励他们配上有趣的身体动作,演唱自己的名字,其余幼儿可以随旋律有节奏地舞动或摆手。

  活动反思:

  对孩子来说,把自己的名字用歌唱的方式介绍给他人,既充满情趣,又具有挑战性。通过这次活动,让我知道了,抓住和把握好每个领域活动的目标和特点很重要,活动前的知识准备很重要,活动的切入点很重要。将学习的方法逐一渗透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知道了“学什么”和“怎么学”,其学习积极性盎然,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同时,幼儿学会了学习的方法,便能较快地尝到成功的滋味,获得成功的体验。

  有时候我常想,为什么身边的老师上课能上得这么好,自己却总是要出现那么多问题?其实答案很明显,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每一个成功的背后会付出多少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自问自己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自己所付出的能和那些优秀的老师比吗?不能。不,是现在还不能。其实我一直相信自己的课会越上越好,因为我一直都有在努力,努力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因为付出才会有收获。通过时间的累积和经验的积累,我相信自己的课会越上越好。

28、大班音乐教案《冬天的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优美意境,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

  2、培养幼儿敢唱,喜欢唱歌的情感。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和歌曲相匹配的图谱。

  2、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导入

  1、师:现在是什么天啦?冬天会有什么呢?你喜欢冬天吗?

  2、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冬天的好听的歌,你们想听吗?

  二、教师清唱歌,幼儿感受歌曲的优美意境,为图谱配图片。

  1、师:你们刚刚听见了什么啊?"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歌曲中有几种花啊?

  2、师:现在我要请小朋友来把你刚刚听见的歌词,贴到我们这个图谱上来。

  3、幼儿尝试在图谱上贴图片。

  4、教师和幼儿跟钢琴伴奏读歌词。

  三、幼儿学唱歌曲,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

  1、幼儿看图谱第一遍学唱歌曲。

  2、幼儿跟着钢琴的伴奏演唱。

  3、在图谱中的休止符让幼儿用自己想到的动作表示。

  4、分小组演唱歌曲。

  四、图谱逐步退出,让幼儿记忆歌曲演唱。

  1、师:今天老师要来提高这首歌曲的难度,你们有没有有信心唱好呢?

  2、师:现在我要拿掉几幅图片,考考小朋友。

  3、幼儿尝试看缺少图片的图谱演唱歌曲。

  4、增加难度,继续逐步的退出图片,让幼儿来演唱。

  五、结束活动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回家后教你们的爸爸妈妈唱一下好吗?

  活动反思:

  我这节活动采用“先游戏,后学唱”的设计思路,让孩子一边游戏一边用无意注意感知整首歌曲,待初步形成比较清晰稳定的认知之后,在采取单独练唱的一般流程。

  活动中,我选用孩子比较感兴趣的“找不同”游戏,并借用传递游戏为载体去让孩子不断熟悉歌曲。传递游戏相对它的动作难度和结构比较简单,特别是它不给孩子增加记忆负担,从而把记忆空间留给反复欣赏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在动作设计上,又用了特定的动作表现歌曲中的延长音和休止。这样,更好帮助孩子直接有效解决了歌曲中的演唱难点。

  在找不同游戏的图片选择上,我也有根据歌词内容选择了开在树上的梅花,开在天上的雪花,开在窗上的冰花,同时设计了3个难度,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挑战。通过观察图片也能反复感知歌词。同时,这些图片也给孩子们一种审美情感的提升。

  我们幼儿园在做歌唱活动的研讨中感觉以前的歌唱模式以示范模仿为主,大部分通过图谱、动作等载体来帮助幼儿从欣赏歌曲到练唱再到解决重难点,到最后完全学会演唱歌曲。我们现在正在尝试像本次活动活动通过游戏通过无意注意让孩子在游戏中先熟悉再学习。这也符合《纲要》的精神和幼儿身心理发展的特点。真正让孩子享受由游戏变歌唱的快乐。

29、大班音乐教案《小精灵的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旋律,体味乐曲中那清新愉悦的大自然气息。

  2.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3.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1.小精灵图片、。

  2.《森林狂想曲》VCD碟片

  活动过程

  一、倾听感受

  1.初次欣赏乐曲,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奇妙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 (播放音乐)孩子边倾听边轻声讨论听到了什么声音?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一般需要孩子安静地倾听。老师根据音乐风格适当用优美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司以吸引孩子关注音乐、倾听音乐、体会音乐。)

  (2)师: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小水滴滴答滴答的声音,猫头鹰、小蝙蝠的声音……。)

  (3)师:听到这段音乐后,你想干什么?(想去跳舞,想像小鸟一样飞,想去划船……)

  二、在游戏中再次欣赏乐曲。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根魔仙棒,他想和你们做游戏,听好了,它想请你们看着他的样子,挺着音乐的节奏一起来动动你的身体。

  (1)师:告诉我,刚刚听着音乐,看着魔棒,摆动身体的时候,感觉怎么样?(开心、美丽、优美、快乐、抒情)

  (老师试图通过简单的游戏帮助幼儿再次感受音乐。精心创编的、与音乐风格相吻合的游戏能使孩子感觉新鲜有趣。又能始终沉浸在音乐中,对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加深印象。)

  三、观看课件,尝试表演。

  (1)师:(神秘地)咦,音乐把谁也吸引过来了呢?;.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出示动态小精灵(如图1、图2)。

  师:小精灵在干什么?(跳舞。)

  师:它们是怎样跳舞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孩子自由模仿动作。)

  (2)师:小精灵,随着音乐跳起了舞。

  (在音乐旋律中欣赏并连贯地模仿小精灵的舞蹈。)

  (3)师:刚才,你们跟着画面跳舞时是不是随便跳的呢?(不是)那是怎么样的呢?(有节奏的,一会慢,一会快)

  (4)师:什么时候慢,什么时候快我们跟着音乐再来跳一次 小结,对了,前边的两句是慢动作,后边的两句是快动作。而且,在一个乐句中跳了两个慢动作,四个快动作。分两组,一组随音乐跳慢动作,另一组跳快动作。

  四、运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创造性地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1)小精灵要去参加森林舞会了,它想让小朋友和它一起去,你们愿意吗?可是小精灵说了,它不想和你们跳同样的舞,小朋友,你们能不能跳出和小精灵不同的舞蹈呢?(选出四个小朋友随着音乐跳舞)

  (2)时装秀表演

  要求:请小朋友上台来轮流摆不同的造型听着音乐跟着节奏轮流做不同的动作、结束 晚会结束了,我们一起来摆出不同的造型面向老师。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首先是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但是整节活动下来感觉孩子们有点蒙,不是我预期想到的。首先在出示魔法棒和魔法棒做游戏时就呆呆的,跟不上。其次,就是在第二环节中幼儿感受乐曲得快慢这是重点反复听了几遍跟不上节奏。在第三环节中幼儿可以慢慢的初步跟着音乐的变换做出不同的动作了。在幼儿还不很熟练的情况下第四环节时装秀表演以失败告终原先我是想再提高一个难度但没想到音乐快幼儿变换不办动作都是匆匆地就过去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30、大班音乐活动优秀教案:《把我的名字唱出来》反思

  教学目标:

  1.在反复哼唱自己名字的过程中产生自豪感和愉悦感。

  2.能通过变化歌曲的快慢速度用快乐的情绪演唱,体验歌曲节奏的变化和集体游戏的有趣,体验歌曲旋律的流畅和接龙形式的有趣。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学习填词哼唱。

  教学准备:

  1.两个人物手偶(汤米、杰西卡)、伴奏音乐。

  2.幼儿每人一张名字卡(贴胸前)。

  教学过程:

  一、律动《你真牛》进场。

  1、听旋律跟老师拍节奏。

  2.互动游戏:介绍自己的名字。

  三、分段熟悉旋律和歌词

  1.熟悉A段旋律和歌词

  (1)教师出示手偶(汤米)并演唱A段歌曲,提问:他叫什么名字?你觉得歌里最有趣的地方是哪里?这个字藏在名字的什么地方?

  (2)教师再次演唱A段歌曲,提问:汤米在唱的时候,像在做游戏,你觉得他像在做什么游戏!

  2.熟悉B段旋律和歌词

  教师出示手偶(杰西卡)并演唱B段歌曲,提问:汤米的妹妹叫什么名字?她是怎么介绍的?(在回答问题的过程,让幼儿了解名字两个字与名字三个字的不同唱法)

  3.辨别A、B段旋律不同的地方(通过听辨、模唱,掌握旋律中的难点并唱好音准)

  四、学习完整演唱,初步学习接唱

  1.幼儿完整学唱。

  2.幼儿分角色进行接唱。

  五、学习填词演唱

  1.把握填词演唱的要点

  a.想一想,自己的名字是几个字的?两个字该怎么唱?三个字该怎么唱?

  b.再想想,名字最后一个字是什么字?(再次帮助幼儿掌握名字两个字与名字三个字的不同唱法)

  2.在琴声的伴奏下,请幼儿轻声填词哼唱自己的名字。(让幼儿自由尝试,自主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3.教师示范填词演唱自己的名字为幼儿做了示范。

  4.请个别会唱的幼儿(两个字、三个字名字的小朋友)上台填词演唱自己的名字。

  5.请两名(或四名)幼儿以接唱的形式填词演唱自己的名字

  六、自豪地演唱自己的名字

  以接龙演唱的形式全体幼儿把自己的名字用歌唱的方式一一介绍给大家。

  七、延伸环节

  引导幼儿将自己喜欢的动物、物品等唱出来

  附歌曲:

  《把我的名字唱出来》

  1=C 2/4

  2 4 3 2 | 1 5 2 3 | 1 — || 1 1 | 2 4 3 2 | 5 5 | 5 6 3 4 |

  来来 我是汤米  汤 米 米米米米

  2 2 | 2 4 3 2 | 1ⅰ 7 6 | 5 4 3 2 | 1 0 | 1 1 | 2 4 3 2 |

  米米米米米米米米 米米 米米米米 米。来来 我是杰西

  5 5 | 5 6 3 4 | 2 2 | 2 4 3 2 | 1 5 2 3 | 1 — ||

  卡呀 卡卡卡卡 卡卡 卡卡卡卡 卡卡卡卡 卡。

  活动反思:

  《把我的名字唱出来》的活动通过听辨、师幼问答、模唱,老师与幼儿的自我介绍等信息交流,从中掌握歌曲旋律并学会正确填词演唱介绍自己。其中,教师既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幼儿在听辨、比较、分析中逐一掌握旋律及填词演唱的方法;也是幼儿学习的合作伙伴──学习用歌唱方式介绍时,老师首先把自己的名字唱出来并让幼儿学唱老师的名字,这样,既给幼儿作了示范,同时也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增进了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情感与行为,更加激起幼儿想把自己名字唱出来的欲望,因此,活动中幼儿学地既主动也轻松。

  此外,本活动的教具也是平时教学常用的,即两张人物卡片及幼儿名字卡(便于借班教师能叫出及检验孩子是否唱对了自己的名字,本班孩子名字卡可以省略)。这样既可减少执教教师为制作教学具花费太多的精力,也便于大家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