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06
情商是一个人对自己和对他人情绪的认知和控制能力商数。一个情商高的人,能激励自我、愈受挫折愈勇往直前;能克制冲动、延缓满足、延迟享受;能调适情绪、避免过度沮丧影响思考能力;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为他人解忧排难;能积极思维、对未来永远抱有希望。
2008-11-06
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与儿童感知、语言和思维、情感、动作以及社交等多个领域的心理活动有关,属于发育障碍。很多国家对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进行调查,加拿大为万分之十,美国为万分之四,日本为万分之七。 我国尚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从有关临床病例的统计中发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比例大约为5.1左右。调查研究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儿童孤独症患者的父母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在孪生子女中,单卵孪生子中若有1个患孤独症,另一个的患病率高达36%左右,而双卵孪生子中却没有这种现象。这说明孤独症的发生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2008-11-06
四五岁的学龄前儿童有时会撒谎,但他们通常并不知道他们行为的后果。他们只是在区分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大一点的孩子在已经能够分清真假的情况下也会撒谎,这大多数是因为他们受到很多的压力。
2008-11-06
余源妈对医生说,其实老师们对余源一直很好,可是不知为什么,余源就是对老师怀有排斥心理,故意与老师作对,甚至有时候夜里做梦都在大声喊:“X X老师是女鬼!”第二天醒来后问他究竟梦见什么,他却什么都记不起来。
2008-11-06
一份资料显示,有70%的家长认定自己的孩子受教育的程度将达到本科以上水平……为此,家长全力以赴,从小就开始全方位培养孩子。这种“拔苗助长”与孩子注意力只集中几分钟的心理发展规律相违背,极易引发各种心理疾病。
2008-11-06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好像天生好动,不是眨眨眼睛就是动动胳膊,总是没有闲着的时候,甚至还说粗话,被大人们灌以“坏小孩”的称呼,其实他们的内心并不想这样做,因为他们患了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2008-11-06
目前,关于多动症的认识和观点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从广义来说,凡各种有实质性损害的大病、先天性脑发育不全,以及精神病、贫血、铅中毒等表现的多动、注意障碍、冲动任性、认知能力或协调动作障碍等症状统称为“多动综合征”。它是继发性的,也是一个多病因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2008-11-06
每个孩子似乎都有自己无意识的色彩偏好,孩子们玩的24色橡皮泥、36色绘画水笔,总有一两种色彩早早需要“补仓”;去童装柜台买衣服,款式再怎么新颖可爱,售货小姐也无法说服孩子接受他“意料之外”的颜色。
2008-11-06
妈妈发现奇怪的是孩子除了喃喃自言自语外,很少与人说话,他要做什么,他的眼神,他的举止,爷爷奶奶一看就知道,孩子未张口,一切都办好了。可见爷爷奶奶养这孩子真是费了不少心血,下了真功夫,对得 起远在海外的儿子媳妇。
2008-11-06
首先是观察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情况,要问老师:孩子在幼儿园能否坐得住,能否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是不是经常有小动作、不听话等问题。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会表现为多动、东张西望,不能记住老师说的话,经常是只顾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2008-11-06
婴孩一出世,最迫切需要学习的,就是语言。生下不久,父母一抱上孩子便对他说话,其实就是教他语言。学习母语,对一般孩子来说,都不成问题。 正常的孩子,不到6 周岁,都能运用母语应付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状况。除了母语,孩子还应学一门外语,首选自然是国际语言--英语。精通英语可以扩大一个人的视野,提高一个人成就的上限。
2008-11-06
孩子的身心发展因抚养人的不同而产生差异。由父亲抚养者,因为父亲忙于事业工作,生活往往简单化,使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照顾。由母亲抚养者,虽然可以在生活上得到细腻的照顾,但是,没有父亲的影响,心理上总不免产生缺陷。
2008-11-06
西方一个哲人曾经说过:“Death destroys a man ,the idea of death saves him(死亡可以消灭一个人,而死亡观则可以拯救他)。”在美国关于911的报道中,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一个失去丈夫的女人在告知孩子们父亲的突然死亡时,她解释说他们的父亲已经变成了天使,在天上注视着他们。这个女人未必是教徒,但她对死亡的诠释则将生命的美传承给了孩子们。
2008-11-06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精神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据有关资料调查显示,精神病发生率在50年代只.3%-2.8%,70年代也仅有3.2%-7.3%,而到了80-90年代却高达12.6%。精神病发生率的速度是惊人的。但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从一个幼小的生命成长为一个具有多方面个性差异的,甚至变成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并非是无缘无故突然产生的。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幼童时期。
2008-11-06
6岁的孩子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也正是走向集体生活和社会化进程关键性的一步。这个时候,孩子如果受到嘲笑,将会对他的心理造成无法弥补的伤痕。这种伤害达到一定程度,一些孩子就会出现严重的自闭行为。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努力为孩子消除外界影响,例如,找孩子的小朋友们谈谈,告诉他们,自己和孩子都需要他们的帮助,请他们为孩子营造一个愉快友爱的氛围,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让孩子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另一方面,家长需尽快寻找到孩子尿床的原因,为其进行治疗。
2008-11-06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懂什么?如果是处于青春期,可能心理活动会复杂些,但孩子还没上学,每天吃饱穿暖,身体无病无痛,哪里会有什么心理障碍?很多家长都是这样认为的。
2008-11-06
正常的家庭结构像一个等边三角形,父母是底边上的两个角,关系应该是家庭中最紧密的,他们应该和孩子形成同等的距离。可是假单亲家庭就不同了,如文中的小强,母亲和孩子过于亲密,父亲则远远地离开家庭,这种家庭结构的紊乱,造成孩子自卑、怯懦,只有在家里才能得到认可,虽已近成年仍不能走出家庭,独立成长。而且,孩子一旦出了问题,父母就会责备求全,蛮怨对方,甚至互相攻击,逼迫孩子在父母之间“选边”,弄得孩子陷于两难境地中。此为家庭教育之大忌,非常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2008-11-06
一项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抽样调查显示,孩子脾气不好的近16%,性格古怪的占5%,有神经质倾向的占28%,有行为问题的占9%,社会交往不良的近3%,有情绪障碍的近2%,注意力障碍的占10%,此外还有偏食、言语发育迟滞、分离性焦虑、强迫现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