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下小学教师:你拥有教学机智吗?
问下小学教师:你拥有教学机智吗?
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的公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方法并加以正确的运用。”那么教师的教学机智从何而来?让我们从两个例子谈起。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其高明的教学机智为人们所津津乐道。1991年,于老师在哈尔滨上古诗〈草〉,因为所借班级的任课老师怕学生“配合”不好,事先作了充分的“预习”工作,把诗中的每一句诗都讲了一遍,结果帮了倒忙,课堂上学生对答如流,问学生哪儿不懂,学生一个个样样得意地直说懂“了”,课实在没法上下去。面对这样棘手的情况,于老师不动声色地问前面的一个女孩:“一岁一枯荣”中的“一”有何不同? 于老师这一招还真管用,整个课堂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于老师将的这一“军”真是厉害,立竿见影,马上把学生给“镇”住了!
于老师说:“当课堂出现冷场或意外情况时,我脑海里立刻翻滚起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到外地借班上课锻炼了我的这种应变能力。”的确,实践出真知,于老师如果没有这么多年来所形成的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他又如何在课堂上迸发出如此之妙的教学机智呢?
当然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之外,同时还必须拥有深厚的知识文化底蕴,只有在课堂上自由挥洒、左右逢源,以不变应万变。
我对此有深切的体会,我在教学《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时,学生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文章第二自然段说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为何没有提到吃月饼呢?
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涉及到月饼的历史演变问题。幸亏我平时读书时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据传说,原来月饼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那个时候,它只是一种普通的像菱花一样的饼形食品。到了元朝才有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说还有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元朝末年,江苏高邮人士张士诚暗中窜联,在月饼里夹一张小纸条,到了中秋之夜,家家掰开月饼,看见传单,纷纷起义。为了纪念这段群众斗争历史,民间流传着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吃月饼为“团圆”之意是后来慢慢演变过来的。而苏轼生在北宋,那时还没有月饼,更没有吃月饼的习惯。课文中没有提到中秋吃月饼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我平时喜欢博览群书,养成了每日读书的好习惯,要不这一次课堂教学流程会因此而“阻塞”。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 张庆 老师把积累形象地比喻为“布云”,因为天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我以前无意中布下的“云块”今天终于下了一场“及时雨”,我以切身的体验终于领会到了“布云”的重要性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终于发人深省的话:“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以上两例可以印证先贤的哲言。
作者:江苏省吴江梅堰试验小学 孙惠芳
- 学校办学“活”校务公开“实”
- 关于备课改革后的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 关于课堂教学的活动的经验
- 《遵循汉字规律改革字词教学》读后感
- 师德培养: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 教师要用心去教学生
- 帮你解决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疑惑
- 关于小学体育教学随笔
- 教师感悟:数学练习要有趣味性和开放性
- 教师个人提高:多怪自己少怪学生
- 关于教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 小学生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初探
- 关于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践与研究
- 教师教学随笔:一个转身的距离
-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 我的宝贝——运动鞋
- 乌龟自述
- 开火车
- 大班数学课教案《看图列算式》反思
- 大班科学教案《妈妈孕育我―母亲节》反思
- 农特产朋友圈文案38句
- 男人看淡一切的网名426个
- 幼儿园小班教育心得:谈教师提问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
- 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
- 激发幼儿探索兴趣的中班科学教案:《你认识我吗?》
- 小学教师教学经验:怎样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 大班安全教育活动:你学会了吗?
-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课后练习:我国的四大发明有哪些?
- 大班科学探索教案:你能把它们分开吗?
- 幼儿园小班教案:掉下来啦(科学)
- 幼儿园小班教案:比比看谁先落下来(科学)
- 教幼儿学习带有休止符的节奏教案:下蛋
- 小班动物单词学习教案:说一说你喜欢的动物
- 教幼儿学会抽象的数:幼儿小班活动有趣的礼盒(原创 )
- 幼师教学习念儿歌:小宝宝想妈妈(原创)
- 幼儿教师自制玩教具:多功能数学智力活动操作台
- 幼儿教师数学教学教具制作:数学小魔箱
- 幼儿园幼儿教师自制教学教具:小兔乖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