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社会管理秩序的含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关于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的有关规定。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运用“以案说法”,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条例有关规定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辩证思考问题
法律打击经济犯罪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本框主要阐述了第三课关于法律对经济建设规范、保障的"保障"作用,充分体现了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一重要特点。如果说,第一、第二框强调的是"应该"做什么,重点突出了法律对经济的引导、规范功能,那么这一框则强调"禁止"做什么,意在体现法律的保障功
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做了明确规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法律规定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能结合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法律保障发表看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法律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
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掌握我国法律规定的对违反环境法行为的制裁方法,以及中学生自觉履行保护环境义务的努力方向。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环境违法与环境犯罪的区别,提高辨析能力;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环境问题,提高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未成年人的涵义;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掌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过程与方法:  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教材中
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含义、内容、作用,增强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理解,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及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在明确讲述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涵义、内容和作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供几个典型的相关案例,由学生进行个案分析
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含义、内容。增强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理解,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及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在明确讲述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涵义、内容和作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供几个典型的相关案例,由学生进行个案分析,加深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及用法律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本框内容是第六课思想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述,或者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与问题,通过与学生一起讨论,甚至辩论,共同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最高的行为准则。过程与方法:  结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原则和规范,具备基本的辨别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或公民个人行为是否违宪
依法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识记: 1. 我国宪 法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规定。 2. 我国规范经济活动的几个重要法律法规的名称。 理解;各种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 1. 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所为,对照有关法规,具有初步的正确判断多种经济活动的参与
公民的婚姻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识记:①结婚必须具备的法定条件和应该履行的法定程序。②父母或子女未履行家庭关系中法定义务的,要受到道德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⑵理解:举例说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⑶活动:收集有关赡养父母和老人的事例,交流对依法赡养老人的认识。2.能力
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第一部分:教材的分析与处理。在教学结构中,教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本节课内容是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权利与义务,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树立纳税意识,增强义务观念的重要内容,对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教科书,我做了这样的处
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明确公民、中国公民、公民权利、公民义务等概念的含义。(2)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主要内容,懂得公民享有人身自由权利的重要性。(3)了解我国法律对保护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有关规定。2.能力目标:(1)能列举实例,表明公民依法享有的人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教学过程:首先播放影片《美丽的大脚》片段和九中优美的风光,在强烈的视觉对比中,引入问题情景;1、 同在一片蓝天下,受教育权的条件如此不同。公民在享有受教育权上是平等的吗?2、 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面对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由于学生所处的社会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过程设计}【导入新课】音乐《蓝色多瑙河》贯穿整堂课,音乐背景《天鹅湖》,展示图片并讲解。(通过美与不美的强烈对比,使学生在意识上对环境问题具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由此引入课题)【讲授新课】第五课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1、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预习思考题:1、 (1) 什么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科目] 政治[文件] 六课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doc[标题] 六课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关键词] 前沿观点探求[内容] 六课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三、前沿观点探求(一)学校是保护未成年人身权利的主阵地1教师不能体罚学生、学校不能随意开除学生。未成年人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
公民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学习目标记住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作为适龄青年应当依法履行服兵役的义务;我国兵役制度的特点。明确作为青少年应当怎样履行服兵役的义务。正确理解在当前加强国防的必要性。增强忧患意识,为祖国这崛起而读书。想一想1、当兵去干什么?2、为什么要保卫祖国,抵抗侵略? 3、怎
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一、 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是初二《思想政治》下册,第二课《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中的第四框题。公民要依法纳税,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教材主要介绍了税收的概念及特征,阐明了税收的重要性,指出纳税是光荣的,偷税、欠税、骗税的行为是可耻的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的表现(3)、我国公民权利广泛性的表现(4)、我国公民权利真实性的表现(5)、正确行使权利2、 能力目标(1)、联系实例,表明我国公民权利的广泛性(2)、联系实例,表明我国公民权利的真实性(3)、联
立志培养爱国情操(二) [课前准备]1、让学生收集有关祖国的知识,如祖国之最、祖国的世界之最等。2、准备相关的画像、图片、录音磁带及录像资料。3、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导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爱国情操的重要意义,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爱国情操有哪些重要意义呢?学生:有三点。第一,爱国情操是中华民
初二政治第二课(开卷) 初二政治第二课(开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2分x25=50分):1、学校要有教学秩序,工厂要有生产秩序,机关要有工作秩序,公共场所要有活动秩序,这说明必须依靠( )来维护社会公共生活。A、共同的准则 B、法律
2004-2005八年级期中考试 2004-2005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政治期中试题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2001年,我国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据此回答1~2题:1.我国公民是指(   )A.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B.具有一国
第四课 第二框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措施做了明确规定(2) 第二框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措施做了明确规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法律规定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能结合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法律保障发表看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法律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
第四课 第一框法律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及其主要内容做了明确规定(1) 第一框法律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及其主要内容做了明确规定 本课概述1、本课地位:我国法律不仅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让学生明确法律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不
第三课 第三框法律打击经济犯罪 第三框法律打击经济犯罪 关于“法律打击经济犯罪”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本框主要阐述了第三课关于法律对经济建设规范、保障的“保障”作用,充分体现了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一重要特点。如果说,第一、第二框强调的是“应该”做什么,重点突出了法律对经济的引导、规范功能,
页次:11/31 每页25 总数76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