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复习指导2 第二框题 法不可违 复习指导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91页“小勤的故事”,思考书中的问题: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做出如此丢面子的事?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小勤由于不懂法律作了违法的事,这样的事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不作违法的事这是我们行为的底线,也是对我们最起码的要求,我们维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复习指导1 第一框题 走进法律 复习指导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5页)第七课的引言并分析:这两个案例中的主人为什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呢?这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两个案例中的主人所以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违反了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给国家、社会、集体或他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和危
第八课 第二框题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第八课 第二框题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材分析:第二框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由“求助有路”“敢打官司”“善于斗争”三目组成,分别介绍非诉讼手段、诉讼手段等维护权益途径以及与侵权行为做斗争的方法等内容。第一目:“求助有路”。主要介绍运用非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
第八课第一框题:“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导入第八课教学:通过前边第七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规则。而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社会生活需要各种规则,更需要法律的规范和保护,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没有法律的保护,我们青少年能不能健康、顺
第七课 第三框题 “防患于未然” 第七课 第三框题 “防患于未然” 教材分析:第三框题:“防患于未然”。由“认清犯罪危害”“加强自我防范”两目组成,主要介绍犯罪的危害和远离违法犯罪等内容。第一目:“认清犯罪危害”。主要介绍犯罪的危害。首先,通过中学生陈某由好学生逐步陷入犯罪泥潭的事例,说明对自己要求不严
第三框题 唱响自信之歌 第三框题 唱响自信之歌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1.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长处。2.理解自信心与实力之间的关系。3.告诉学生个人自信与民族自信的关系。教学重点:掌握树立和增强自信的三种基本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个人自信与民族自信的关系。教学过程: 情境设问导入新框题教学
第六单元自强不息 6.1 直面挫折第六单元自强不息 6.1 直面挫折目标要求: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困难和挫折的价值,学会正确面对人生中的艰难困苦。2.能力:学会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方法,迈向成功。3.知识:了解挫折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掌握一些战胜挫折的方法教学重点:通过情感的交流,让学生发泄内心积压的痛
生活需要真挚的友情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真挚的友情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真挚的友情有初步的认识。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播放(周华健的《朋友》)营造友情的氛围导入新课刚才老师播放是什么歌曲?生:周华健的《朋友》大家喜欢吗?师:你能说说你听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吗?生:1我感到朋友越多越好
走进法律 走近法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社会生活离不开各种规则,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培养自觉遵守各种规则和法律的能力。情感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权威的观念。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教学难点: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
第六课 为坚强喝彩 复习指导 第六课 为坚强喝彩 复习指导 第六课第一框题: 让我们选择坚强 复习指导 1、张海迪的故事(见教材71页的引言)在了解张海迪的生平事迹后,你有什么感受?张海迪的事迹是很感人的,她不畏艰难险阻,不怕失败挫折,勇于奋进拼搏,靠自己坚强的意志战胜了病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社
第六课第二框题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第六课第二框题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教材分析:由“我的意志品质”和“磨炼意志,学会坚强”两目组成,主要介绍磨炼坚强意志的方法。第一目:“我的意志品质”。通过一个有趣的“意志银行”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一下自己的意志品质的现状,以便为讲解下一目“磨炼意志,学会坚强”做好准备
第六课第一框:“让我们选择坚强” 第六课 为坚强喝彩 导入第六课教学:教师讲述张海迪的故事(见教材71页的引言)。张海迪,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
认识新伙伴 赣榆县外国语学校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新课改示范课江苏省赣榆县外国语学校王常亮222100《认识新伙伴》教案设计一、设计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相互认识和了解,扩大交往面,培养学生热情开朗的性格,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平等参与意识,从而体验交友的乐趣。整个活动要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这一主题。
第五课第一框题 人生难免有挫折 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 设问导入单元教学:同学们,通过前边两个单元的学习,我们都渴望能够真正成为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可是当我们真正面临实际生活学习的时候,我们却又发现痛苦与失败、挫折与困难也会接踵而来。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学习中的痛苦与失败、挫折与困难,
第五课第二框题 挫折面前也从容 第五课第二框题 挫折面前也从容教材分析:第二框题:“挫折面前也从容”。包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两目,分别介绍了挫折能够增长才干和智慧以及正确应对挫折的一些有效方法。第一目:“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主要说明挫折能够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人们
第六单元 自强不息 6.3 自立自强 第六单元 自强不息 6.3 自立自强目标要求: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自立自强的热情,懂得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主动地学会自立,培养自强精神。2、 能力:克服依赖心理,懂得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会自立;立志进取,坚韧磨练,培养自强精神。3、 知识:
第六单元 自强不息 6.2磨 砺 意 志 第六单元 自强不息 6.2磨 砺 意 志目标要求: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的锻炼意志的情感,让学生体会意志的重要性,认清自己身上存在的惰性,主动磨砺自己的意志。2.能力:掌握磨砺意志的途径与方法,并自觉磨砺。3.知识:了解意志的品质,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 磨砺自己的意志 第二课时 磨砺自己的意志(一) 兴趣导入每位同学将自己课前收集的名言、故事大声朗读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二) 自主探究师:名言之所以振奋人心,是因为那是名人经历的真实写照,而名人之所以为名人是因为他们始终以坚强的意志前进在道路上,从不放弃,从不言败。有些同学可能认为,名人太遥
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评估 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评估 七年级思想品德 政治科组 初一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45分) 1.要如实地作出恰当的、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评价,必须坚持( ) A.谦虚谨慎的态度 B.责自严、责人宽的态度 C.自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依赖的危害,深化对自立的含义和表现的认识,帮助学生摆脱依赖心理,掌握自立的方法,使之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同时,为使学生成为自强的人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教学重点:1、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  2、多实践多锻炼教学难点:明确
挫而不折 积极进取 《挫而不折 积极进取》 教案胶州市初级实验中学 王晓凤一、 教材分析: 第九课“风雨中我在成长”以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挫折,在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过程中磨练坚强意志为主要目标。第二项目“挫而不折,积极进取”主要阐述要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学会战胜挫折的本领,引导学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崇高
生活需要真挚的友情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真挚的友情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真挚的友情有初步的认识。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播放(周华健的《朋友》)营造友情的氛围导入新课刚才老师播放是什么歌曲?生:周华健的《朋友》大家喜欢吗?师:你能说说你听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吗?生:1我感到朋友越多越好
走进法律 走近法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社会生活离不开各种规则,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培养自觉遵守各种规则和法律的能力。情感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权威的观念。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教学难点: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
教案 说 课 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能行》一课。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的第一框内容。1、 说教材1、地位与作用本节课在整体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一课感悟什么是自尊和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关系基础上主要是引导学生肯定自我,让学生体验自信的感受。本节课由“
人生难免有挫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懂得任何人都会遇到挫折,世界上不存在没有遇到挫折的人,“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只不过是人们的良好愿望而已。使学生了解造成挫折的多种因素,帮助学生学会遇到挫折时,能够正确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过程与方法:  通过几个挫折情景的展示,让学生体会什么是
页次:23/47 每页25 总数117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