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第1课时)(网友来稿)
朱兵
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并归纳其规律;
2、 初步了解文章大概思路。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掌握“保”“爱”“道”等重点词语;
2、 掌握宾语前置的一般规律(倒装句);
3、 培养学生在浅易的问
朱兵
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并归纳其规律;
2、 初步了解文章大概思路。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掌握“保”“爱”“道”等重点词语;
2、 掌握宾语前置的一般规律(倒装句);
3、 培养学生在浅易的问
25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教案 )望岳 一、导入。 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蜀道难》教案(网友来稿)
李由富
教学过程与步骤:
学生读诗(至少3遍)
鉴赏要点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这样评论这首诗:“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唐诗别裁》)这段话既形象而又概括,涵盖的内容很多,但主要是指章法灵活、气象宏伟而言。兹分述如下:
先说章法。
李由富
教学过程与步骤:
学生读诗(至少3遍)
鉴赏要点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这样评论这首诗:“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唐诗别裁》)这段话既形象而又概括,涵盖的内容很多,但主要是指章法灵活、气象宏伟而言。兹分述如下:
先说章法。
《将进酒》教案(网友来稿)
李由富
一、诵读提示——(先范读;再指导;再范读;再生读)
这首诗的旨趣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的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诵读时应当伴随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适当地变换声调和节奏,力求再现诗人的形
李由富
一、诵读提示——(先范读;再指导;再范读;再生读)
这首诗的旨趣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的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诵读时应当伴随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适当地变换声调和节奏,力求再现诗人的形
将进酒(网友来稿)
ajoe325
教学目的:背诵全篇,了解文意
教学手段:介绍背景及相关知识,学生自己理解掌握
一、解析文题
将进酒,注意读音,“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
二、文化背景
大诗人李白
ajoe325
教学目的:背诵全篇,了解文意
教学手段:介绍背景及相关知识,学生自己理解掌握
一、解析文题
将进酒,注意读音,“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
二、文化背景
大诗人李白
走近庄子:《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阅读教学
时间:2004年3月24日
地点:杭州二高
执教教师:楼老师借班上课
一、导入新课
1、课题是什么?
2、我们来看看庄子是谁,对中国人有什么影响?
中国人的达观有一部分和他有关。他很穷,大部分时间靠编草席为生。但他穷得很傲,有一次他向人家借………他很怪,老婆死
时间:2004年3月24日
地点:杭州二高
执教教师:楼老师借班上课
一、导入新课
1、课题是什么?
2、我们来看看庄子是谁,对中国人有什么影响?
中国人的达观有一部分和他有关。他很穷,大部分时间靠编草席为生。但他穷得很傲,有一次他向人家借………他很怪,老婆死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学设计
设计者:金老师
一、知识点类型分析
能够通过品味作者的语言理解其深刻的思想。
这一知识点是使学生学会如何理解,属于程序性知识中的策略性知识。
二、教学设计
文章思路:读庄子的特殊感受??赞庄子的清洁精神??析庄子的哲学困境
教学思路:
(一)由题目导入
设计者:金老师
一、知识点类型分析
能够通过品味作者的语言理解其深刻的思想。
这一知识点是使学生学会如何理解,属于程序性知识中的策略性知识。
二、教学设计
文章思路:读庄子的特殊感受??赞庄子的清洁精神??析庄子的哲学困境
教学思路:
(一)由题目导入
高三诗歌鉴赏教案
作者:不详
一.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复习内容:
诗歌鉴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要从字词句篇入手。所谓的字,在诗歌鉴赏中地位特别重要,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所以必须弄清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同时
作者:不详
一.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复习内容:
诗歌鉴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要从字词句篇入手。所谓的字,在诗歌鉴赏中地位特别重要,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所以必须弄清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同时
杜甫(教案)(教师中心稿)
李冰
导语:
这位诗人我们并不陌生,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人被称为“诗圣”,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创作了大量的反映下层艰苦生活的诗篇。与李白并称“李杜”,但在艺术上能否与李白相提并论?
闻一多先生的评价:
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
李冰
导语:
这位诗人我们并不陌生,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人被称为“诗圣”,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创作了大量的反映下层艰苦生活的诗篇。与李白并称“李杜”,但在艺术上能否与李白相提并论?
闻一多先生的评价:
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
人生的境界(教师中心稿)
胡学文
教学目的
1、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
2、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
教学方法:
采取自读质疑、小组讨论和全班共同研究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林语堂先生30年代曾感慨地说:“今天我们所有的哲学都是一种远离人生的哲学,
胡学文
教学目的
1、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
2、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
教学方法:
采取自读质疑、小组讨论和全班共同研究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林语堂先生30年代曾感慨地说:“今天我们所有的哲学都是一种远离人生的哲学,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脉络和线索。
(二)联系学生课外阅读,引导他们系统归纳整理,复习巩固古代小说知识,这对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具有实际的意义。
二、难点、重点分析
本文是怎样讲述小说的发展历程和规律的?
历程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脉络和线索。
(二)联系学生课外阅读,引导他们系统归纳整理,复习巩固古代小说知识,这对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具有实际的意义。
二、难点、重点分析
本文是怎样讲述小说的发展历程和规律的?
历程
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
一 关于课文
《齐人有一妻一妾》诙谐幽默,耐人寻味,是《孟子》散文中的名篇。文章通过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那种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的手段追求富贵利达的人。课文先是故事的序幕,简单地交代了背景,引出了人物。再是故事的发生,写齐人的诡秘行动和对妻妾的夸耀。
一 关于课文
《齐人有一妻一妾》诙谐幽默,耐人寻味,是《孟子》散文中的名篇。文章通过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那种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的手段追求富贵利达的人。课文先是故事的序幕,简单地交代了背景,引出了人物。再是故事的发生,写齐人的诡秘行动和对妻妾的夸耀。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网友来稿)
王志海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歌欣赏活动是一种再创造”的理论意义和作者所阐发的诗歌欣赏的方法; 2、学习作者以“诗歌特点”“欣赏诀窍”为两个相关系统,研究、阐释诗歌欣赏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目的
王志海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歌欣赏活动是一种再创造”的理论意义和作者所阐发的诗歌欣赏的方法; 2、学习作者以“诗歌特点”“欣赏诀窍”为两个相关系统,研究、阐释诗歌欣赏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目的
人是什么
人是什么(创新教案)
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
教学设想:批判性地阅读课文
教学方法:讨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A导入
上篇课文阐述了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谈的是人生话题,今天我们就着这个话题阅读赵的哲学论文《人是什么》吧。
B快
人是什么(创新教案)
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
教学设想:批判性地阅读课文
教学方法:讨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A导入
上篇课文阐述了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谈的是人生话题,今天我们就着这个话题阅读赵的哲学论文《人是什么》吧。
B快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教学思路(网友来稿)
胡月
(这节课注重了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的迁移和生发,注重了结合实例归纳读诗方法,诗例很易于激发学生的探讨热情。)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结合诗词,掌握方法。
导学方案:
一、导课:
1、苏轼有《
胡月
(这节课注重了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的迁移和生发,注重了结合实例归纳读诗方法,诗例很易于激发学生的探讨热情。)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结合诗词,掌握方法。
导学方案:
一、导课:
1、苏轼有《
人生的境界(第一课时)(论坛帖)
论坛帖:http://www.ruiwen.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6305
铁皮鼓
授课时间:八月三日中午十点至十点四十分 班级:高三十三班
上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冯先生的《人生的境界》,这是一篇哲学论文,或者说哲学随笔。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论坛帖:http://www.ruiwen.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6305
铁皮鼓
授课时间:八月三日中午十点至十点四十分 班级:高三十三班
上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冯先生的《人生的境界》,这是一篇哲学论文,或者说哲学随笔。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网友来稿)
安徽繁昌第二中学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庄子的精神世界;
2、体会庄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意义;
3、训练质疑——探究——归纳的阅读方法。
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整体把握
1、通读全文,思考
(1)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中告诉我
安徽繁昌第二中学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庄子的精神世界;
2、体会庄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意义;
3、训练质疑——探究——归纳的阅读方法。
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整体把握
1、通读全文,思考
(1)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中告诉我
客至(网友来稿)
梁世桢
杜甫
教学目的: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掌握互文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掌握互文手法
教学步骤:
一、 自读全诗,划出不会读的字词
二、 教师范读,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 介绍写作背景,指出诗中如何体现“家贫”
明确:蓬门(
梁世桢
杜甫
教学目的: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掌握互文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掌握互文手法
教学步骤:
一、 自读全诗,划出不会读的字词
二、 教师范读,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 介绍写作背景,指出诗中如何体现“家贫”
明确:蓬门(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1 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
--------------------------------------------------------------------------------
湖北省监利县汪桥中学(433318) 张见亭
--------------------------------------------------------------------------------
教学设想
程序安排 延伸
1 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
--------------------------------------------------------------------------------
湖北省监利县汪桥中学(433318) 张见亭
--------------------------------------------------------------------------------
教学设想
程序安排 延伸
庄子(网友来稿)
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对庄子精神世界的解读;
2、把握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3、品位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设计: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加以课外延伸。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人类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人类的精神家园也难免受到各方面的冲击,社会
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对庄子精神世界的解读;
2、把握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3、品位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设计: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加以课外延伸。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人类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人类的精神家园也难免受到各方面的冲击,社会
《人是什么》教学设计(张见亭)(教师中心稿)
2 人是什么
湖北省监利县汪桥中学(433318) 张见亭
http://www.ruiwen.com/?level=4
QQ:83180147
从课文的标题上看,本文似乎是要给“人”下定义,其实是论述人生的意义。文章可分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列举爱因斯坦、雨果、加缪、歌德、康德、孔子等大师对“人是
2 人是什么
湖北省监利县汪桥中学(433318) 张见亭
http://www.ruiwen.com/?level=4
QQ:83180147
从课文的标题上看,本文似乎是要给“人”下定义,其实是论述人生的意义。文章可分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列举爱因斯坦、雨果、加缪、歌德、康德、孔子等大师对“人是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网友来稿)
彭春晖
宗白华
教学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扩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虚实的关系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研究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语
彭春晖
宗白华
教学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扩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虚实的关系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研究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语
庄暴见孟子(网友来稿)
白小云
教学目标:
1.能整理本文中的重点实词意义和特殊句式;
2.能理解文中孟子逐步推理、正反对比阐明自己看法的方式,并能运用这种方式阐明事理;
3.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并能合理评价这种思想。
教学设想:
1.学情:这篇短文,学生应该能从文中发现
白小云
教学目标:
1.能整理本文中的重点实词意义和特殊句式;
2.能理解文中孟子逐步推理、正反对比阐明自己看法的方式,并能运用这种方式阐明事理;
3.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并能合理评价这种思想。
教学设想:
1.学情:这篇短文,学生应该能从文中发现
墙上的斑点(网友来稿)
苏鹏程
教学目的:
1. 了解作者及意识流小说;
2. 理解“斑点”这一形象在结构上的作用;
3. 比较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不同之处;
4. 训练辐射式联想能力。
教学重点: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感
苏鹏程
教学目的:
1. 了解作者及意识流小说;
2. 理解“斑点”这一形象在结构上的作用;
3. 比较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不同之处;
4. 训练辐射式联想能力。
教学重点: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感
拯救沉默的国民魂灵 ——《阿Q正传》研究性学习方案于慧琦(教师中心稿)
研究重点
1阿Q精神胜利法的实质
2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
课题研究
课题一 “精神胜利法之我见”
研究过程:
1通读全文,查找资料,拓展阅读视野,深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重点研读第二、三章,明确
研究重点
1阿Q精神胜利法的实质
2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
课题研究
课题一 “精神胜利法之我见”
研究过程:
1通读全文,查找资料,拓展阅读视野,深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重点研读第二、三章,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