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
wanbaoyu

授课人 孙荪
授课时间 周三上午第三节
授课地点 高一(6)班
学习目标
1. 理解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 体会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 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
1.理清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关系。
2.理清文章脉络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wangaoyu

一、导入新课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刘海粟先生对郁达夫先生的游记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此言确实不谬,郁先生的游记散文历来脍炙人口,在其文学作品中成就
《今生今世的证据》...
wanbaoyu

一、教学目标:
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观点。
2.了解文中对场景细致描写的方法及物与场景的个人化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训练学生运用评点的方法来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文
《前方》...
wanbaoyu

一、教学目标:
1.在与文本对话、评点的基础上,体悟文章的立意,并比较与前两篇文章立意上的区别;
2.了解文章虚实结合的写法,找出自己认为内涵深刻的句子进行解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立意上的反弹琵琶;2.虚实结合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
反复阅读,加强文本与
《劝学》...
wanbaoyu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掌握“绝、强、假、望、闻”五个多义词的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情感目
《师说》..
wanbaoyu

【教学目标】
分析《师说》一文所阐述的基本观点。学习文章正反对比,有破有立的论说方法。掌握文言实词“师、传、受、惑、贱、圣、愚、足、攻、经”的意义和用法。
【知识讲解】
一、关于作者
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自谓郡望昌黎,世
《我心归去》...
wanbaoyu


韩少功
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
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
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
《想北平》...
wanbaoyu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反复阅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
我教《劝学》.
我教《劝学》

兴化语文网 何春锋

设计时间:2005年8月14日

授课时间:2005年9月8日、12日

课时:2

一、导入

既来(升入高中)之,则安之。—— 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方法和应有的态度?——进入课文 二、作者简介

“性本恶”→“明礼而化之”

三、释题
《水调歌头.游泳》创新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看一首小诗。有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毛泽东)这是毛泽东16时的时候一次升学考试的作文,名人少年多立志,这首诗给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感觉呢:万里江山我为主。这种立志扭转乾坤的雄心壮志,可以说贯穿了毛的一生,在任何恶劣的历史关头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认识反动政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下流无耻,牢记“三•一八”惨案的教训,百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 二、掌握课文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悼念烈士、痛恨反动政府)作为贯穿全
《登泰山记》创新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创新教学设计
一、导语激趣  
我们都有过旅行的经历,山光水色,美不胜收,可我们常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惑;人文风物,丰富灿烂,可我们又有“身在宝山不识宝”之憾。这时,我们便想到了导游。导游,能带领我们探幽发微,得自然之精妙;能引导
呐喊自序.(给闲人参考). 呐喊自序教案(给闲人参考) 教学目标: 了解鲁迅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 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含义。 教学设想: 本文内容精深,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拟突出重点,扣住“好梦”的具体内容,领会作者思想发展过程。 教学重点:鲁迅自身经历与其思想发
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锁玉


一、 教学目标概括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作者,掌握南朝诗的特征。

2、 识记有关实词、名句。

过程与方法

1、 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与优美。

2、 揣摩托车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故乡的榕树.
锁玉

一、教材情况分析:

1.本文语言优美但篇幅较长,所以宜片段朗诵, 不宜全文诵读。(读一遍需近20分钟)

2.本文用了不少引起回忆的衔接句,但片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不明显。所以宜由教师点拨,使学生理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多半能体验思乡情绪,也能感受
论毅力.
锁玉

学习目标与方法指导

1. 掌握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

2. 熟读全文,复述文章内容

3. 掌握本文主要的论证手法

4. 明确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内容概要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广东新会人。他自幼多学,据说6岁时就读完了《四书》、《五经》。12岁中秀才,
冰心散文两篇:《霞》《我的家在哪里》.
锁玉

冰心

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研读重点段落,深入领会语句的深层含义鉴赏作品的哲理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朴素纯美的思想感情.

二. 重点难点

作者
铁皮鸿门宴.
铁皮鸿门宴
记录员:盐外第四打字高手摩西!!!
课题:鸿门宴
教师:铁皮鼓
班级:高一4班
时间:2005年3月15日上午第二节`
教学实录:
(教师布置背诵随笔事宜)
教师:上次咱们整理了双方的人物,可以看出,双方的人物是旗鼓相当的。这边有刘邦,那边有项羽,这边有张良,那边有
《秦风·无衣》《邶风·静女》..
课题:《秦风·无衣》《邶风·静女》
时间:2005年9月7日下午第二节
地点:常州市一中高二教改(1)班
执教者:程代军

(预习中已经解决字词问题,学生在早读时已经能熟读)

一、教师明确任务:这节课学习《静女》《无衣》两首诗,方法是小组讨论教师出示的问题
课题:学写诗歌评论.
课题:学写诗歌评论
时间:2005年9月8日上午第二节
地点:常州市一中高二教改(1)班
执教者:程代军

目标:1、熟读《语文读本》第一课《诗经三首》(黍离、溱洧、子衿),理解诗意诗情。
2、掌握诗歌评论的书写形式。

过程:
一、明确任务:学写诗评

二、方法指引:
项脊轩志.
马新桥

个性 实用 诵读品赏兼顾基础知识

项脊轩志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写作风格,理解并背诵第一段。

能力要求:能利用所学知识、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重难点及解决办法:背诵课文,教师可依据文段的内容和句式的特
清兵卫与葫芦.
王小奕

一、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前后对比照应的写法。



2、体会心理和神态描写。



3、思考怎样保护孩子培养的的自尊自主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本文前后对比照应的写法及体会心理和神态描写。



难点:思考怎样保护孩子培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唐海波


教学目的:

1掌握全文论辩结构。

2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3分析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通过寻找承递性语句,来理清全文思路。

教学难点:语言艺术。

分析第三段句子成分。

教学课时:2课时。



我的呼吁.
唐海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史怀哲的人道主义思想。

2、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语言上的特点。

3、比较鉴赏《我有一个梦想》和《我的呼吁》。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结构

2、理解作者的“尊重生命的伦理”的思想

教学难点:

比较鉴赏

课 时
项链.
河南省内乡县内乡职业中专语文 庞运鹏

教学目的:
1、掌握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2、认识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思想对人们的影响。
3、学习小说巧妙的构思。
教学重点:
1、分析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形象,领悟作品思想意义。
2、欣赏心理描写艺术。
教学难点:
欣赏心理描写
页次:29/46 每页25 总数113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