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赤壁之战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率领、相持、计策、失信、眺望、波浪滔天、自不量力、调兵遣将、丢盔弃甲”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5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4.有
高中二年级语文《长亭送别》 教学设计示例(一)《长亭送别》 教学设计示例(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与《窦娥冤》一文的学习相结合,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2.鉴赏富于文采的曲词:(1)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2)善于化用或借用古代诗词的语句乃至意境。3.欣赏崔莺莺
高中一年级《鸿门宴》 教学设计示例(一)《鸿门宴》 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的一、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二、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三、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
《诗经》三首 教学建议《诗经》三首 教学建议一、作品概述《关雎》选自《诗经·周南》。周南,一般指的是洛阳以南到湖北一带地方。据有关资料推断,这首诗产生的时代不会太早,大约是西周末、东周初。这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著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蒹葭》为《秦风》中的一首著名的抒
《诗经》三首 教学设计示例《诗经》三首 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一、介绍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当时称为《诗》,又称《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尊为儒家经典,才定名为《诗经》。《诗经》按体裁分为“风、雅、颂”三类。而“风、雅、颂、赋
陌上桑 教学建议陌上桑 教学建议一、段落结构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全诗分为三段。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劳动人民为之倾慕。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美色,向罗敷提出无理要求。第三段,写罗敷拒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二、思想内容这首民歌写一个美丽的采桑女子机智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美丽的秦罗敷如同耀眼的
陌上桑 教学设计示例陌上桑 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读这首民歌。2.通过咀嚼民歌的语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3.掌握“汉乐府”常识。(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汉乐府”常识的了解和语言文字的品味,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
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设计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中唐诗、宋词、元曲闻名世界,是我国灿烂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等人的名字永远镌刻在每个人的记忆中。这节课我们学习唐朝古体诗两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体
<<西湖游记二则>>教学设计示例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西湖一  一、导入新课  杭州西湖,是我国优美的名胜之一。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来赞美它。宋  朝苏东坡《饮湖上初晴雨后》中谈到西湖的两句诗是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今天,我们学习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写的《西湖游记二则》,看看作者是怎样独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示例2《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示例2  一、导入新课  以李白诗《朝发白帝城》导入。  这首诗写出了江水流速之快。今天,我们欣赏一下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看着富春江水是怎样的流速,周围的山又是怎样的?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  1.作者简介。  吴均,字叔庠(xiáng)吴兴教鄣(今浙江省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示例1《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示例1  一、课前准备   课文录音;印发《论骈文之所长》(或其他介绍骈文的资料) 。  二、引入课文   1.从吴均的一首小诗《山中杂诗》入手,简介作者及风格。   《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提问:引导学生读一遍后
《闺塾》 教学设计示例(一)《闺塾》 教学设计示例(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现代传奇戏曲的基本特点。2.了解汤显祖在明代传奇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二)能力训练点1.通读节选部分,培养鉴赏戏曲人物语言的能力。2.鉴赏、分析剧作中所塑造的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三)德育渗透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封
高中一年级《归去来兮辞》 教学(二)《归去来兮辞》 教学设计示例(二)[教学目的]1.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2.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3.弄懂并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窈窕、
高中一年级《归去来兮辞》 教学设计(一)《归去来兮辞》 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
高中一年级《兰亭集序》 教学设计(三)《兰亭集序》 教学设计示例(三)教学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教学重点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
高中一年级《兰亭集序》 教学设计(二)《兰亭集序》 教学设计示例(二)教学目的1.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2.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协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2.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
高中一年级《兰亭集序》教学设计(一)《兰亭集序》 教学设计示例(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和掌握书序的特点。2.掌握文言词语:咸、毕、惠、信、兴等词的意思和用法。3.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成份省略等语言现象。(二)能力训练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把握文章的意旨。2.背诵课文,培养熟记能力。
小学六年级《奴隶英雄 》教案设计2奴隶英雄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了解剧本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及斯巴达克起义的原因。(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从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  2.培养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读懂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
小学六年级《奴隶英雄 》教案设计1奴隶英雄 教学目标:1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勇武机智、富于反抗精神的英雄形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初读课文,引导发现课文特点。1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奴隶英雄》。这篇课文和以前读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
小学六年级《鲁滨孙漂流记》教案鲁滨孙漂流记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四)美育渗透
小学六年级《 穷人》教学设计3穷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教学过程:一、读课题,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查阅并介绍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
小学六年级《 穷人》教学设计1穷人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
小学六年级《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案3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线索。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并解题。   2、教师设问:大家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吗?   3、学生老师共同简介作者的资料:    安徒生:这篇童话是19世纪丹麦伟大童
小学六年级《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案2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l)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
页次:28/46 每页25 总数114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