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布置学生熟读课文,对照课文注释,弄懂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分析讲解课文第1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就此战例作了精辟分析。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叙此战的《曹刿论
《黎明的通知》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感情,培养鉴赏诗歌的基本能力,进而培养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介绍作者及其写作背景1.作者:请参看“教学设计(A)”。2.写作背景。1941年皖南事变后,艾青来到了革命根据地延安。与解放区新的生活与环
养鱼记 课型:自读课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翻译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法与学法:启发式 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介“杂文”这是一篇杂文,当然属于小品。所谓“杂文”,原指作品内容驳杂,于文体不易归类,故以“杂”名之。而所谓小
《论美》 教学目标:1.通过对美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学生认识到心灵美是真正的美。2.掌握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能学以致用。教学过程:一、谈美(回忆导入)1.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最美?可以结合你所学或所见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自己周围生活中的人物来谈谈你对人的美的认识。提示:(1)容貌之美“东家之子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是欧阳醉翁亭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散文,在这里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中。描绘出了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一提起《醉翁亭记》我们首先会想起里面的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这里面的/"醉翁/"就
有的人 教学目的:1_理解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抒发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2.体会诗歌也能讲道理,发表议论。 教学重、难点 1_重点:(1)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2)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
孔乙己 第二课时一、预习.1.阅读全文,质疑。2.思考课后练习一、二、三、四题。二、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小说的情节以及社会环境,这节课我们着重研究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以及其所蕴含的社会意义。;三、正课1.提问: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说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讨论并归纳:(1)概括介绍:“孔乙己是站着
送行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出现的“不谙世故、凄怆、邂逅”等生字词。  2、讨论理解文中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体会散文所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的问题。  3、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训练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对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
回延安 【基础知识点】1、了解“信天游”的特点;2. 理解诗人真挚炽热的感情和诗的主题;3. 学习比兴和夸张的手法。 【教学重点】 体味渗透于诗句中的作者的真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擅用比兴和夸张是信天游的一个特点,“比兴”的学习是本诗的难点。
《出师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表文中流露出的感情。2.扫除文字障碍,熟练掌握表中的内容。3.了解《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情节。教学设想:1.安排三课时。2.第一课时主要扫除文字障碍,听录音及了解有关情节,体会诸葛亮在文中流露出的感情,分析6、1、2(机动)段。3.第二课时继续学习剩余的内容
海燕 教学目标: 一 着重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同时学习对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二 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 教学设想: 一 布置预习:读一遍课文;查字典弄懂不认识的字词;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 如何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
送行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出现的“不谙世故、凄怆、邂逅”等生字词。 2、讨论理解文中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体会散文所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的问题。 3、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训练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对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
黎明的通知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感情,培养鉴赏诗歌的基本能力,进而培养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1.作者:请参看“教学设计(A)”。 2.写作背景。 1941年皖南事变后,艾青来到了革命根据地延安。与解放
一厘米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百集电视连续剧《咱老百姓》的节选,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在学习中应抓住矛盾冲突,在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品味戏剧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维持自己的尊严,理解父母为自己
《曹刿论战》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古今义不同的实词及“夫”的用法。  2、判断句式。  3、记叙战争的方法及剪裁上详略恰当的特点。教学设想  1、指导学生预习、自学,理解生字、难词。  2、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大概内容,然后进行课文分析。  3、结合课文向学生进行在学习上也要有正确的学习目的(战
“友邦惊诧”论 教学目的一、学习驳斥反动论点和论据的写法  二、掌握课文中反语和对比、排比、反复句及其作用,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气势。  三、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愤恨,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坚决彻底的战斗精神。教学设想  一、理清文章线索,明确其批驳的逻辑层次是:亮出靶子,逐
曹刿论战 教学要点: 一、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 二、了解本文记叙战争详略得当的特点。 三、掌握课文中一些字词的用法。 教法与学法: 启发式课时安排: 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
我的叔叔于勒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三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应完成的教学目标看,要教会学生体会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本单元,本课教材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
论“基本属实” 一、导入新课 先看下面三个病句:1. 今年收入将近60多万元。2. 我亲眼目睹了事件的全过程。3. 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情况,学校采取了防范措施。想一想:这三个句子的毛病出在哪里?分别找同学回答。明确:病句1,“将近”和“多”前后矛盾,应去掉其中任何一个.病句2,“亲眼
九年级下教案全集《诗两首》(教师中心稿)
诗两首
从容说课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中写实和象征交织,描绘了土地、河
九年级下教案《孔乙己》(教师中心稿)
5 孔乙己
从容说课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文章篇幅不到三千字,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从民众这一方面看
九年级语文上册《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2.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难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2、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3、能够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4、体会
九年级语文上册《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湖南省第十一中学 李老师教学目的:1、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2、品味雨果包含激情、诗化的语言。3、了解演说的特点。教学重点:从雨果包含激情的语言中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通过著书立说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
页次:11/46 每页25 总数114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