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设计7课题:安塞腰鼓执教:樊友翠 教学课时: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理解排比句、感叹句对表达感情,增强语势的作用。2、 感受本文所抒发的生命律动的激情。3、 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 训练朗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气势。5、 培养
《社戏》教学设计1016 社 戏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3.学习小说通过语言行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4、体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分析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2)分析双喜
《邓稼先》教学设计311 邓稼先杨振宁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发现课文中精妙之处。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课型:新授课教法:朗读、合作探究教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以学生搜集邓稼先的故事导入)正如大家材料收集的邓稼先就是这样一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5音乐巨人贝多芬 [教学目标]: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贝多芬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2、阅读方法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写作学习上,以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为主。(或者1、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2、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教学重点]:目标2[课 时]:一课时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3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目标]1、 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特征进行描写[教学重点]学习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学生查找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莫泊桑的有关资料,上课进行交流[教程]一、 组织教学二、 导入新课大文豪福楼拜星期
《木兰诗》教学设计6教学设想: 课型设计:讲读课 基于学生对木兰替父从军的了解,可对诗歌内容处理上简洁明快些,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诗歌内容。赏析诗歌的语言艺术,明确多种艺术写作手法。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诗歌主旨。 课时:2课时 教学进展: 导言: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一
《真正的英雄》教学设计9一、教学目标: 1、了解“挑战者”号升空后爆炸的事件,从而体会作者里根总统的情感线索。 2、领会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 3、理解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并正确看待这种精神。 二、导入: 同学们,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第10次发射升空后,突然发生爆炸,舱内七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3短文两篇教学目的 1.理解两篇短文的寓意。 2.理解积累文言词汇。 3.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 重点难点 1.重点: (l)理解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句义、文义。 2.难点: (1)理解两篇短文的寓意。 (2)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古今词义的变化。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www.3edu.net) 第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817、安塞腰鼓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文章层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力量,体现节奏感。     3.简析场景描写,体会文章主题。     4.理解排比、比喻、反复修辞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学习场景描写,理解文章主题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查
《木兰诗》教学设计12第十课 木兰诗 北朝民歌教学目的: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地进行详略叙述的作用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的表现力量. 教学要点: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 2.记叙的详略处理 3.对偶和排比 教学设想:1.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
《竹影》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竹影》教学设计6竹 影丰子恺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品味生动形象语言。 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学习重点: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课时数:一课时学习方式:合作探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媒体展示丰子恺的两幅漫画,并配以
《竹影》教学设计7竹 影编写者:唐天平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并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查阅资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8《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继续注重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朗读领会文意。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精彩的段
《观舞记》教学设计5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4、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难点: 1、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2、通过反复
《观舞记》导学19 观舞记(建议安排1课时)【学法导引】《观舞记》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赏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姿后有感而作的。文章以对卡拉玛姐妹的赞美之情为感情线索,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把异国的文化风情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舞台艺术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本文主要运
《观舞记》导读设计《观舞记》导读设计导读目标:1、通过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2、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提高学生欣赏文艺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3、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导读重点:赏析优美生动的语言。导读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导读方法:品读感悟法总体设想:这是一
《观舞记》教学设计6《观舞记》教案〔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4.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本文是当代散文中以生动优美的语言
《口技》教学设计3教学目的 1.理解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2.把握多方面表现表演者高超技艺的写法。 重点、难点 五.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2.注意体会作者如何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吃语(yi )齁hou)曳(ye)哗(hua)叱(chi)意少舒 (shao)中
《口技》教学设计4教学设计(A)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 ①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 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可依据“具体~抽象”的原则方法,让学生从生动形象的口技表演中感受领 会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入,调动情绪。 在中华民族灿烂
《口技》教学设计5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四、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是教学目的一、二。 二、先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艺术构思,启发学生的想象,来复述课文,
《口技》教学设计6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同时了解记叙中描写的作用,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掌握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差别等古汉语知识。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三课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文从三方面记叙
高效背诵——《口技》教例评析[教例简述] 这是《口技》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此时课文讲析的任务已经完成。教学时间还有30分钟。 教师:《口技》一文,不到370字,根据教学要求,应当全文背诵。现在大家聚集会神、齐心合力,在老师带领下反复朗读、背诵。 下面用两分钟快速诵读,诵读之中要默想:开头——画面——画面二——画
《口技》教例简述[教例简述] 这是余映潮老师的一个教例。 教学基本任务:品读、积累,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时间分配:教师大约15分钟,学生大约30分钟,以学生活动为主。 1、读 第一次朗读——请同学们读得沸沸扬扬。第二次朗读——请同学们读得字正腔圆。第三次朗读——请同学们读得层次分明。第四次朗读——请同学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一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3、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4、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
页次:35/153 每页25 总数380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