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教学设计5邓稼先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 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课前准备: 1. 阅读课
《邓稼先》教学设计6【教学创意】  此课的教学创意是:发现阅读。  发现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课文中自己认为很精妙贴切的美点,然后用自己的话按照一定的表达句式把它表达出来的一种阅读方法。它要求学生在较为充分的预习和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用审美的眼光阅读审视课文,从中提取精美的词、句、段、修辞等内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了解夹叙夹议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1、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 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臧克家、闻一多的背景常识,了解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427 斑羚飞渡小荷一、 教学目标:1、 复述文章重点内容2、 从斑羚飞渡中得到启示,探究动物身上折射的可贵品质3、 观照人性亮点的失落,探究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二、 教学重点: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唤醒
《竹影》教学设计418.竹影教案 一、课前五分钟演讲二、讲授课文(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过竹子吗?在晚上看过竹子吗?在有月光的晚上看过竹子吗?画过竹子吗?在水泥地上画过竹子吗?在有月光的晚上在水泥地上画过竹子吗?没有的话,你可要留下遗憾了,不过还好,有人画过,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画得算是弥补一下,请同学们翻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17《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方案一 教学目标:了解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以及采用第一人称所起的作用;领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的后一项,主要通过对课文本身的学习来体会,井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 教学难点:同“教学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2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和说服力。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揣摩本文比喻中蕴涵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5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所蕴涵的思想哲理。  2. 依据标题解读课文内容的学法指导。  3. 比喻说理的学习。  二. 教学重点:依据标题解读课文内容的学法指导。  三.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涵的思想哲理。  四. 教学方法:小组探究法。  五. 教学手段:多媒体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4课 题:《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 课 型:新授课 研究课题: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东北作家端木蕻良写于1941年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强烈思念之情。调子是悲怆的。 学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运用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课前准备: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4教学设想 作者凭着自己细致敏锐的观察和生动传神的笔墨,让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作者善于抓住人物外貌和性格特点,各有侧重地展开描写,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特点,看看作者是如何抓住这些特点展开描写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过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5教学设想 本文刻画了四位著名作家的形象,显示了莫泊桑在人物描写上的卓越才能。在学习时,应着重体会作者从人物肖像、言谈举止、神态等多方面描绘人物的方法。作者善于捌住人物外貌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进行描绘,在叙述和描写中插入的抒情议论,很好地表现出入物的性格特征,阅读时也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叙述详略得当。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 1、 能从人物的描写中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 2、 学会从人物性格中体会到高尚的人格 3、 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 教学难点: 1、 前面学生学到的是一个人物的描写,对于群体人物的描写较为陌生,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群体人物的分析。 2、 知道应抓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6教学设计(A)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 赖。可吕蒙有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5、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与《伤仲永》比较) 重点: 1、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 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2、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三)情感目标学生能
《社戏》教学设计4教学目的 1.体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理解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 (1)分析双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 (2)分析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难点: 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www.3
《社戏》教学设计5教学设想 《社戏》全文原有前后两个部分,课文节选自后~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记述了 一段幼时看社戏的经历,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本文的景物描写、细 致逼真,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又是 如何融情人景的,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本文结尾对
《社戏》教学设计6一、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情节结构分析小说,并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学习虚词的用法,识别偏正短语。 4.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重点分析 1.偏僻的平桥村,为什么“在我是乐土”?
《社戏》教学设计7教学目的 1.学习本篇叙事有详有略和生动描写农家少年形象,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2.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教学设想 本篇用第一人称叙写幼年的“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故事。叙事有详有略,主要叙写夜晚航船去赵庄看戏。写得曲折
《社戏》教学设计8教学目的: 1、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2、学习作者对农家少年的诚挚情谊和眷念之情。 教学重点: 1、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2、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 磁带 录音机 第 一 课 时 要点: 解题,检查预习;弄清全文结构。 过程
《社戏》教学设计9《社戏》教学设计 四川双流合江初中语文组 高贞富Email:gzf1972@sina.com 课 题:《社戏》——鲁迅 课 时:3课时 设计思路:以小说情节,作品中写景的价值和作用,作品反映的主题及人物形象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结合竞赛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快乐
页次:34/153 每页25 总数380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