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教学设计7——《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重点 :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14最后一课 [教学目标及重点] 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2.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15 最后一课 教学重点: 1、 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 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16《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方案一 教学目标:了解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以及采用第一人称所起的作用;领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的后一项,主要通过对课文本身的学习来体会,井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 教学难点:同“教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17最后一课 课文解读 本文是篇外国短篇小说,作者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叶杰出小说家,《最后一课》是作者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10——《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目标与要求1.理解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2.领会普希金诗歌的语言特点。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1、2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譬如托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9教案示例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的一、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同时巧妙地运用对比突出主题。二、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探求各种知识;也揭示了封建教育束缚了儿童身心健康。教学设想一、安排两教时。二、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百草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0教案示例之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2.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3.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讲导读教案示例之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讲导读一、讲读要点本文是鲁迅先生一九二六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讲读这篇课文的要点是学习课文运用对比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学习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生动真切地描写事物,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探求各种知识的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1教案示例之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粤南(一)重点、难点 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突出中心的写法。 3.学习抓住特点,具体而有序地描绘景物的写法。(二)知识点落实规划掌握下列字词:菜畦、皂荚、桑椹、油蛉、蟋蟀、斑蝥、缠络、攒、脑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2教案示例之五 一、了解作者生平以及作者选编《(朝zhāo)花夕拾》时的思想感情。 鲁迅,本名周树人,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他六岁时入私塾,十二岁进三味书屋读书 。二十一岁去日本学医,寻求救国之路,后为拯救国民的精神之病,毅然弃医从文。他以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段经历。 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3、理解对比与过渡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体会课文表现出的童真与童趣。 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课文,扫除字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①、识记积累有关字、词和文学文体常识。 ②、学习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重点〗 目标② 〖难点〗 目标②中“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材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 迅 教学设计 [作者及作品简介] 同学们上小学的时候,就学过鲁迅先生写的文章,进入中学以后,我们还要学习鲁迅先生更多的作品,有必要对他的生平有个初步的了解。 鲁迅姓周,原名樟寿,字豫才,他在南京水师学堂的时候改名为周树人,鲁迅是1919年发表《狂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的: 1认识鲁迅。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2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教学要求: 1、学习本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教学设计Ⅰ课堂教学设计Ⅰ一、教学目标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2.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突出中心的写法。3.学习抓住特点,具体而有序地描绘景物的写法。二、难点、重点分析1.本文以空间顺序的变换为序进行记叙,其用意是什么?分析:从标题即可看出,本文写了两个地方:即百草园和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教学设计Ⅱ课堂教学设计Ⅱ一、教学目标(同“课堂教学设计Ⅰ”)二、难点、重点设计(同“课堂教学设计Ⅰ”)三、教学过程(www.3edu.net)设计(一)作者简介和题解:在纪念鲁迅先生(板书有着重号词语,下同,排列格式见板书设计总表)诞生一百______周年的日子里,同学们都从报纸、电视、电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案 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是作者少年时代生活恋歌。它反映了清末私塾教育的状况,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教育方法表示不满。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的这一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12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从中感受至爱亲情。 课前准备 学生:1、预习课
《诗两首》教学设计11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理解这两首诗 2、 培养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的面对人生选择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世想像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课前准备 1、根据提示,阅读这两首诗。 2、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诗两首》教学设计12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导入 大家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诗歌,那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诗歌?”词典上的解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我认为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表现了一种美的追求。《荷马史诗》表现了一种悲壮雄阔的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整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6端木蕻良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 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 、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教学步骤:一、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同时介绍背景,最好通过影视手段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2、 体会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教学仪器与媒体:投影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6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2、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和说服力。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