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学生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训练学生学会表达自己观察后的感受。学会景物描 3、自学本文的生字新词,会用“柔和”、“静寂”造句。有表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教学重点、难点】
《繁星》教学设计2《繁星》教案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王玉华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二、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三、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品析课文描写繁星的精彩语言
《繁星》教学设计4一、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观察星天,体会星天的奇异美妙(这是说明文的教学目的,应该在学习联想和想象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二、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习惯,让学生在观察中去发现、去感悟,陶冶情趣。(培养学生在阅读作家的作品中去发现、去感悟,陶冶情趣。)三、 教学重点学生将自己对星天的观察感受与
《冰心诗四首》之《母亲》《纸船》教案《母亲》《纸船》教学设想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朱红英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它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纯净。可是我们的学生每天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每天领受着母爱的恩泽却浑然不觉,不觉得母亲
《冰心诗四首》教学设计2一 教学目的: 1. 了解冰心诗歌的特点2. 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哲理.3. 通过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诗中抒发的情感及感悟人生哲理.2. 朗读并背诵四首诗.3. 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构思,凝练的语言的把握则是难点三 教具和教学手段 以读开路,教
《冰心诗四首》教学设计3冰心诗四首教法探路教学目的:1. 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2. 学习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1. 朗读诗歌2. 创造性地感悟诗歌,把握作者是如何来抒情和阐述哲理的。教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母亲》、《纸船》教学过程(www.3ed
《冰心诗四首》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学习《母亲》《纸船》,体味人间至爱真情。学习《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品位诗中蕴涵的哲理。学习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通过生动的形象表达深刻的哲理及“冰心体”诗歌的特点。教学方法:教师启
《冰心诗四首》教学设计5学习目标: 1、从《成功的花》中体会成功背后的辛苦。2、从《嫩绿的芽儿》中探讨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积极美好。3、体会《纸船》中诗人对母亲对祖国爱的无比深厚。4、学习这些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教学重点1.品位这四首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2.学习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
《冰心诗四首》教学设计6《冰心诗四首》之三、四执教者:奚丽娅 2004 9 21课 题《冰心诗四首》之三、四教材分析《成功的花》与《嫩绿的芽儿》这两首哲理诗意蕴隽永,饱含鼓励青年奋发向上、努力奋斗、积极贡献、珍惜青春年华等积极的思想,语言清丽。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接触现代诗很少,对现代诗的理解能力也许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 一、预设目标1、查找有关资料,简介作者,表述“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特点。2、对以下字词要求做到“三会”(会写字形,加点字会加注音,会释义)。幽灵、湍(tuan)急、你推我搡(sang)、猝(cu)死、肇(zhao)祸——见书下释。弥漫、小心翼翼、负载(zai)、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3第四课 “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通过故事情节去把握人物形象。二、教学重点:环境描写及其作用。议论句、段及其作用。三、教学难点: 人物形象的分析。四、教学方法: 看《铁塔尼克号》的节选部分。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讨论分析
《本命年的回想》教案1学习目标: 1. 正确、简洁地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并说出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2. 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学习重点: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能说出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对过年的独特感受。 教学方法: 1、在教
《本命年的回想》教案2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导入。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校的重任是创建省级示范初中,校园环境已经焕然一新。金坛南大门的一颗明珠正以她独特的风景引来了很多慕名前来的朋友、学者、前辈。今天和我们一起共同度过的客人有来自印度的、泰国的,德国的,他们都是从北京外国语学院过来
《本命年的回想》教案3教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体会作者的美好情思,学会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 教学重点、难点: 1、 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学会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导语:
《本命年的回想》教案4本命年的回想教学思考:春节,对于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更多的只是个轻轻松松吃吃玩玩的节日,对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怕是知之甚少,我希望通过课文的学习,除了品读作家笔下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乡土风情外,更由此引申开去,通过多种渠道(网络、课外读本),让同学们走进历史长河对中国最传统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简案】2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山东 依依-诗茵 “春游芳草地,夏赏荷花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的确是这样的。一年四季,景色可谓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情趣。一年之中,我们走过春秋,也走过冬夏,可我们的眼睛捕捉到它们的美了吗?法国画家
《夏》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要求: 1. 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理解文章的思路。 3. 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目的要求1、2 教学难点:目的要求3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夏》教学设计2夏射阳特庸中学 杨玉轩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一、诗句导入1、下面我们做个猜谜游戏,我背一句诗大家猜猜它描写的是春夏秋冬的哪个季节。抢答,不用举手。请听题: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3古代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    激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2.    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3.    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教学设想:所选的两篇文言学生并不陌生。《郑人买履》在小学人教版十二册原文出现过,《刻舟求剑》在第六册以白话文的方式出现。现在又出现在初中第一册教材
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文学》教学设计龙岩一中石文美 活动主题:我爱文学 活动话题:向你介绍我最喜爱的文学作品 **作品给我带来的_____ 活动形式:小组、班级交流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选择文学书刊,广泛阅读,筛选确定具体篇目,或者从过去自己曾经阅读并喜爱的文学作
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文学》教学设计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文学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郭立桂活动目的:1.通过复习巩固本单元内容,进一步认识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2欣赏文学作品,进一步体会文学在积累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感情等方面的作用.3. 通过阅读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了解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等相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成长的源头,感受她对学生时代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片深情。 2、 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自觉性。 3、 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2一、教学设想 《往事依依》是一篇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散文,在整个教学过程(www.3edu.net)中,分成三块进行。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小档案的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也是希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第二块是研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赏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3一、 教学目标1、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2、能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学作品,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领略作者斐然的文采2、学习文中景物、人物的描写片段,体会其简洁生动的特点并模仿写作。3、诗、词等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三、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4《往事依依》教案教材分析 于漪老师深情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都写得有声有色,情文并茂。真诚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真切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教学建议 1、本文
页次:22/153 每页25 总数380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