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鲸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会本课7个生字,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海洋里有一种动物,单是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一件运动衫一件运动衫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教学重点: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的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
始得西山宴游记 教案示例始得西山宴游记 教案示例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正确辨别文中的难词难句。用比较的方式理解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用文白对照的方式把握某些句子的意思。2.正确理解“其”“则”“未始”等文言虚词,在朗读中体会“之”“也”“而”等虚词的作用。(二)能力训练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讨
《使至塞上》诗五首 教案示例诗五首 教案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深人体会古诗词的韵律。(二)能力训练点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争取做到学以致用。(三)德育渗透点有的气势磅礴,景象宏伟;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时伤别,忧国思亲;有的以理人诗,发人深思。学习时注意体会。(四)美育渗透点领
《归园田居》等诗五首诗五首 教案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掌握文学常识。2.把握文言词语的读音及含义。3.把握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抒发的情感。(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
《比尾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比尾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十课,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方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全文读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教学要求: 认识12个生字和3个偏旁“矢、八、鸟”。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四季》教学设计《四季》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二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设计力求体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着力培养学生自主、
苏教版语文第二册《鲜花和星星》苏教版语文第二册《鲜花和星星》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及它们在文中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 2、通过读书展开想象,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体会儿童生活的情趣,引发儿童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
《五蠹》(第一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五蠹》(第一课时)课堂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劝学》的作者是谁吗?(荀况)荀况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呢?(他是继孔子、孟子之后的又一儒家重要代表人物)荀况有两位很著名的弟子,一位是李斯,一位是韩非子,李斯和韩非是不是继承了荀况的衣钵发扬光大了儒家
初中语文第二册作文指导初中语文第二册作文指导 第三单元文从字顺导学“文从字顺”是人们对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对作文用语进行推敲。第一,准确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法国作家福楼拜有一段经常被人引用的名言:“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
三峡之秋三峡之秋 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2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重点:1、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风
狼牙山五壮士2狼牙山五壮士 一、教学内容: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2课时)二、教学要求:1
狼牙山五壮士1狼牙山五壮士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
牛郎和织女(一)牛郎和织女(一) 教学目的: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
蛇与庄稼蛇与庄稼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一批、糟蹋、放肆、吐痰、肺结核、呻吟、研究、规律。2、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出示生字词,学生读一读。一批、糟蹋、放
画画 教学目标  1.学生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分别是凶字框、口字旁、春字头。  2.会认3个字。  3.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
老公公老公公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八字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字。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的音形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1.按笔顺正确地书写“出”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在了解一定的诗歌朗读技巧后朗读本课五首诗。诗有平仄、平声、缓仄声急,读得很缓时并不是平板的拖长,也应注意感情注入。2.体会每首诗的感情,品味真意境。(二)整体感知这五首古代诗词,形式不同,风格各异,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三)教学过
《世说新语》 教案示例《世说新语》 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二)能力训练点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三)德育渗透点从古人身上学习吸取做人的道理:人应谦虚;与人相处应落落大方,有礼有节,诚实守信。(四)美育渗透
第五单元 复习第五单元 复习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掌握本单元课文中实词的意义和常见虚词的主要用法。2.理解句意,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文中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3.培养诵读古诗文的能力。4.学习写景叙事的方法。5.识记有关常识、实词、虚词、美文及名句。(二)能力训练点学会锤炼语言,细心观察,培养审美
第四单元 复习第四单元 复习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2.品味优美的诗句。3.学习诗歌形象、含蓄、精练的语言和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的巧妙运用。4.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力。5.识记有关常识及重点字词。(二)能力训练点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三)《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三)教学目标1.了解《孟子》的有关知识;2.归纳课内的文言文字、词、句知识;3.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4.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教学重点1.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2.课文中“五十步笑百步”比喻的理解。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二)《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二)一、教学要求:1.学习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以旧推新。2.分析常见文言句式的特点。3.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当时的时代意义。二、教学重点:落实相关文言虚实词,翻译课文。三、教学难点:孟子“仁政”思想具有的时代意义。四、课型:新授课五、教学方法:文言文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一)《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1.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及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二、能力训练目标1.学习巧用比喻释疑的方法,提高论辩能力。2.提高掌握古汉语常识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目标1.理解孟子
两小儿辩日3两小儿辩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能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目标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
页次:148/153 每页25 总数380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