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2两小儿辩日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孔子吗?(简单介绍孔子)2.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列子》中有
两小儿辩日2两小儿辩日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孔子吗?(简单介绍孔子)2.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列子》中有
两小儿辩日1两小儿辩日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学习本文的生字。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
可爱的草塘可爱的草塘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教学重点: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可爱的草塘二、初读课文1、正音掺(chān)假 水泡(pāo) 舀(yǎo)鱼2、理解词语情不自禁——激动的感情,自己抑制不住。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越巫 教案示例2越巫 教案示例2 自读要求 1.能自主解决课文中生字的读音及难懂字的释义。 2.能复述课文的故事情节,并能用精彩的语言描述越巫遇“鬼”时的表现。 3.能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把握其社会意义。 4.能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本文语言的特点。 学习侧重点 1.深入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木兰诗 教案示例木兰诗 教案示例重点: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 2、记叙的详略处理 3、对偶和排比难点:诵读指导,并当堂熟读成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木兰诗》,又名《木兰辞》,它收在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里)二、正字音(略) 三、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
木兰诗 教案示例二木兰诗 教案示例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二)能力训练点 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三
为学 教案示例为学 教案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2.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理解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二)能力训练点1.加强诵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认识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只要树立志向并坚定
《第一次真好》教案设计2 教学目的: 1、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2、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3、了解选材的典型性。 教学重点 认识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为什么“第一次的经历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行道树》教学设计畅想 《行道树》是一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文章篇幅短小,主旨突显,容易把握。所以我尽量把读书的权利、表达的权利让给学生(当然这种读包括课前的习读以及课上的演读),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读文本,借助生活
《行道树》教案设计3 一、教学目的: 1 理解行道树的喻意:无私奉献者。 2 理解文章中形象而又深刻的语言。 3 学会在散文中寻找中心句,并以此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和体验散文阅读方法的同时,训练并形成一种阅读散文的方法。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当我们每天早上乘坐公交车,
《行道树》教案设计 汤原县第一中学 曲红梅 师:上课! 生:知识无边际,探索无穷尽,学法无限制,快乐无止境。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探讨一下台湾著名散文作家张晓风的《行道树》,请看两幅图片。(屏幕显示两幅行道树图片) 师:行道树是指什么? 生(齐):道路两旁的树。 师:张晓风以散文成
《理想》教案设计2 罗源 [知识与技能] 1练习诗歌的朗诵。 2学习比喻、顶针、拟人修辞在诗歌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朗读,讨论,仿写,体会。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作者对理想的解释和对有理想的人的赞美。 2萌发树立远大理想的感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听写。 范读(听录音),齐读,一人一句开火车读,结
《童趣》教案设计2 青岛 马仙芝 ○教学目标 ①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④理解文章叙事顺序,了解各层大意。 ○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
《童趣》教案设计 浙江宁波北仑长江中学 王静波 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 《童趣》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体验和思考,《童趣》中作者回忆了童稚时代,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获得了许多“物外之趣”。阅读此文将引导
《紫藤萝瀑布》教案设计28 【教学目标】 1. 学习领会作者多层次、多角度、多种修辞手法的生动细腻的描写。 2. 学习领会作者蕴含在描写叙述中的情感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3. 从与第一课的比较中领会本文对比联想,托物喻理的写法。 【教学设想】 1. 目标1为重点,目标2为难点。 2. 拟安排两课
《紫藤萝瀑布》教案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以优美词句描写景物的手法。 2.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 3.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 4.加强学生对事物观察欣赏的能力。 5.通过文章使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
《紫藤萝瀑布》教案设计4 第一课时 学习目的: 1、掌握全文思路。 2、品味精彩语言。 3、指导训练朗读。 学习重点:整体把握全文思路,积累语言。 学习难点:指导训练朗读 教具: 幻灯机 学习过程: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各自放声朗读课文,然后解题。 3、作者为什么把“紫藤萝花”比喻成“瀑布
《紫藤萝瀑布》教案设计2 教学设计(A) 教学设想 安排一课时。 突出课文描写上“细”、“美”的特点,课文中的工笔画可作为解决初中生阅读和写作 粗疏问题的范例,启发学生领会课文中通过精细的描写、含蓄的抒情、新颖的想象而感 悟的人生哲理。对文中表现出的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语言芙适当点拨、引导,使 年龄小、不
《生命 生命》探究学习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宁安市综合中学 初中部 郭雪峰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抓住主题或关键词,细致地研究课文。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进行探究性学习。 2.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4 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3、与《在山的那边》进行比较阅读。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教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了解课文中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记叙方法。掌握灌、峭、嘲、纳、翼、遥、攀等7个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情事论理及其评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终于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二中 邮编430400 一、导入新课 在师生问好后,我先给学生们讲了一个故事,以此导入新课。我讲道:“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
《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2 青岛邢德华 教学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朗诵课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
《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春天的特点,积累词语。 培养朗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想象力,感受春天。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珍惜青春,奋发向上。重点:积累词语,培养朗读能力难点:了解春天的特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想象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实物投影仪:1、根据图片内容说出一首古诗,并说明描写的是哪一个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