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教学要点: 一、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 二、了解本文记叙战争详略得当的特点。 三、掌握课文中一些字词的含义及用法。 教学过程: 一、 题解: 1、作者及出处: 本文选自《左传》,题目
祝福 课 题祝 福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理解《祝福》的主题。2、通过分析人物体会其性格的复杂多样性。学习重点小说的主题(包括小说标题的含义、小说的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等)学习难点祥林嫂性格的探究、造成悲剧的原因教 具多媒体课件预习指导(1)应注意的正确读音祝福 暂寓 享用 悚然 照例
初中语文第二册教案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活动背景: 新课标教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是在学习了课文《我的母亲》(胡适)之后,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引导他们感受爱、理解爱、奉献爱。 位桥二中是一处农村初中,学生家长经常劳作在
《珍珠鸟》 教学目标: 1、 通过品读来了解作者对鸟儿 的爱护及作者如何在字里行间洋溢着爱鸟的情结。 2、 通过朗读、分析、评价、讨论来品味文章,并进行仿写、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创新思维。 3、 理解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信赖、互相尊重,人与自然要和平共处。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分析、评价、讨论来品味
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能力目标 1.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2.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 学习目标: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3、与《在山的那边》进行比较阅读。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教育目标:
端午日 教学目的:一、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学生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这一道理。二、培养学生及联想、想像的能力,学习虚实相生的场面描写方法。教学重点:一、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二、精彩的龙舟竞渡场面描写。教学难点: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及虚实相生的写法。教时安排
《秋天》 教材简析:《秋天》是七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当代诗人何其芳在诗中描绘了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风景图。诗的意境优美,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学习此文既可得到文学艺术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设计理念:实
皇帝的新装 教学目的一、理解童话故事情节的夸张,学习语言口语化的特点。二、认识封建统治者虚伪、愚蠢的本质,领会作者讽刺皇帝的用意。教学设想一、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在讲新课前要布置课外预习。要求了解大意,并查字典弄清不能读准的字音和不会解释的词语。二、领会本文揭露问题的深刻性
卖油翁 教学目的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重点难点 1.重点: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2.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风筝 风筝 教学设计 (新课标)○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②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在山的那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朗诵课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
《木兰诗》 教学设想: 课型设计:讲读课 基于学生对木兰替父从军的了解,可对诗歌内容处理上简洁明快些,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诗歌内容。赏析诗歌的语言艺术,明确多种艺术写作手法。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诗歌主旨。课时:2课时 教学进展: 导言: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好
在山的那边 教学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朗诵课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珍珠鸟 一、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中的9个生字:巢、蔓、驳、瞅、雏、腻、 眸、呷、睑2、 初步学会观察动物、描写动物的方法。3、 注意运用描写动物的词语。4、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5、 感受人与鸟友好相处的美好境界。二、教学重点:1、 学会描写动物的方法;2、 描写动物词语
刻舟求剑 一、素质教育目标: 1、背诵、默写《刻舟求剑》 2、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翻译 3、分析课文,提示寓意 4、培养学生联系客观实际分析问题的方法二、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常用的实词、虚词的翻译 难点:对寓意的理解 疑点:通顺流畅地用白话表达 2、课型及基本教
《济南的冬天》 发 现 美 与 表 现 美 ------《济南的冬天》赏析-----河北省南皮县第二中学 刘红梅 [教学目标]: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2、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3、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教学重点]: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
风筝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丫杈、寂寞、憔悴、肃杀、诀别、嫌恶、什物、惊惶、瑟缩、傲然、虐杀、宽恕、恍然大悟、苦心孤诣"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2.理解本文的主旨。能力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浓浓的亲情。2.初步掌握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感悟声音的能力;2、培养学生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感悟声音的能力。教学方法: 导读法。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酝酿——用古筝曲《春江花月夜》导入新课: 音乐往往创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 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于工具书掌握相关的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重点语句,把握本文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 4、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二、
空城记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体会阅读小说的的基本方法。  2、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如概括情节,评价人物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理
邓家先 教学目的: 1、 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理解文中两个古诗文小段。 2、 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3、 学习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 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 1、 第一部分写百年屈辱史的用意; 2、 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比较的
苏教第一册23课 七颗钻石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储备点 1、概括文学作品主要故事情节。 2、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二)能力培养点 1、概括故事情节,独立思考问题。 2、训练和培养想象、联想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点 对父母、师长、亲朋好友具有无限的爱心。 二、教学设想1、重点、
羚羊木雕 《生本教育》实验教案: 羚 羊 木 雕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2、能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培养沟通的技巧。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教学难点:能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培养沟通的技巧。教学过程:一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
页次:126/153 每页25 总数380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