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 乐山市五通桥区杨柳中学 吴桂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
《丑小鸭》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 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 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
《爸爸的花儿落了》6 乐山市五通桥区杨柳中学 吴桂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能准确归纳课文内容,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 感知课文的语言风格,并能体会朴素真挚的语言之美。 3、情感目标:体验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爱,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验父爱,感悟成
《爸爸的花儿落了》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时:
《爸爸的花儿落了》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 理清全文结构,把握文章线索。 3、 理解文中使用的象征手法。 4、 初步感受文章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想大家已经不止一次地听到父母对你说:“快长大,别再象小孩子一样了!”你们想成为一个大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3 一、 本单元的课文“或设计理念 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而一、二课虽文体不同(第一课是散文,第二课是小说节选)但都是记录“成长的足迹”的。教学此文,应本着新课标中“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及“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2 一、 学习目的 1、 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2、 理解爸爸的形象。 3、 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4、 学习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 (1) 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2) 理解“爸爸”的形象。 2、 难点: (1) 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2) 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三、 课时安排: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1 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油鞋、油纸伞、挪窝儿、鸡毛掸子、咻咻、玉簪花、麻渣、骊歌、四眼狗、肿胀、叮恐惧、花圃。 2 理解文章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3 使学生能够学有所思,有所得。 教学重点:1 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厚的父子情感。 2 体会文章中的“父亲”这一形象。 3 使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参考 训练重点 一 记叙的感情色彩 二 两相比照的结构 三 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 预习提示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百草园,绍兴城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9 〖教学目标〗 ①、识记积累有关字、词和文学文体常识。 ②、学习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重点〗 目标② 〖难点〗 目标②中“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材重点,选用的教法和预计效果如下: 提问法、讨论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8 目的要求: 一、认识鲁迅。 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明白鲁迅“夕拾”“朝花”的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爱憎感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案 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是作者少年时代生活恋歌。它反映了清末私塾教育的状况,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教育方法表示不满。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的这一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自由、愉快的学习环境。 根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7 津沽高中 田克君 教学目的: 1认识鲁迅。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2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教学要求: 1、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 教学设计 [作者及作品简介] 同学们上小学的时候,就学过鲁迅先生写的文章,进入中学以后,我们还要学习鲁迅先生更多的作品,有必要对他的生平有个初步的了解。 鲁迅姓周,原名樟寿,字豫才,他在南京水师学堂的时候改名为周树人,鲁迅是1919年发表《狂人日记》时用的笔名。他是浙江绍兴人,18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5 (一)、指导思想: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二)、教学设计: 一、 导入课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 教学目标 一、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二、 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三、 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 1、 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 从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 [ 学习目的] 1. 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2. 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3. 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重点难点] 景物描写、对主题的理解和一些疑难词句的理解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读准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土地的誓言》《孙权劝学》《竹影》《登上地球之巅》《华南虎》教学简案 《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3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各段内容。2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3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于民族生命的极大热情。 教学重点 概括各段内容。 教学难点 作者的论证思路。 教学课类型 阅读分析 教学方法 读 议 主要教具 黑板 电脑 学法指导 预习质疑 板书设计 (议论文)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一线以串珠——《最后一课》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这是《最后一课》的每一个教时,学生已经预读课文,了解过课文故事中的背景。 第一个教学环节:阅读,思考。(15分钟) 思考题: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要求:阅读全文。综合全文内容,根据思考题表达见解。自读课文15分钟,并拟出发言要点。 (学生活动) 第二个教学
《最后一课》8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对汉语的热爱。 教学重点:1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2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此文的背景和对热
《最后一课》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对汉语的热爱。 教学重点:1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3、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此文的背景和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A) 教学设想 领会以韩麦尔老师和小弗郎士为代表的阿尔萨斯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思想情感这一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表情朗读课文,提示学生边听边看,头脑中出现形象,要求学生记住故事情节。 2.请一位同学到台前复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B) [课型特点] 以指导朗读为途径,理解小说的含义,并学习小说朗读的一般方法。 [朗读知识] 朗读小说,非常重要的是在朗读时,头脑中要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一课》这篇小说是以小弗郎士的口吻,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叙述故事情节的,所以对小弗郎士这个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是朗读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