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祝福 师:上课。(师生问好) 师:(板书:“祥林嫂死了!”感叹号写得很夸张,上面如一把匕首,下面似滴着鲜血。) 上一堂课,我们从鲁迅先生笔下获知,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了。一个人死,无非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自然死亡,二是意外死亡,三是自杀,四是他杀。这堂课我们讨论一下,祥林嫂属
第二册祝福 〖教学要点〗1、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2.分析小说的主题〖教学过程〗一、讨论上节课的课后练习一参考角度:A、没有名字 B、小十岁的丈夫 C、工钱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的一些容易忽视的信息二.小说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作者是如何描绘的点拔:1)关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2)关于
第二册祝福 教学要求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教学时间: 四教时。教学安排: 第 一 教 时 l 本教
第二册祝福 一、 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育点1、 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2、 了解小说中任务描写的几种方式(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2、着重体会鲁迅小说中“我”的感情及作用(三)、德育渗透点要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二、 重、难点着重认识环境与
第一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科目 年级 时间 2003 年 11 月 20 日 课题2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时序教学操作过程设计(教法、学法、课练、作业) 课时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 标1、 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 2、体会孔子的思想3、掌握“如、方、作、撰、
第一册秋水 导入新课: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的是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需再登上一层高楼。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 一、整体感知 1.范读、齐读、正音释义。 时:时节、时令 灌:注
第一册秋水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背诵课文。3.了解庄周及他的哲学思想,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能力目标1.通过自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德育目标使学生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第一册秋水 教学目的:1、 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本文寓意。2、 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3、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教学重点: 1、 重点理解“泾流、涘、望洋向若、少、轻、殆、大方之家”等词语。 2、 了解“非……则……”和“见……于……”两种固定句式及“望洋兴叹”“贻笑大方”两个成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
第一册劝学 一、教学要求
第一册劝学 【第 1 课时】 【教学目的】1.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2.掌握、积累文言常用实词; 3.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 4.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教学重点】 整理积累实词【教学难点】 常用虚词的用法【教 具】 投影仪、胶片【教 法
第一册劝学 一、教学目标(一)学习设喻论证的方法和“对举”的行文方式。(二)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二、难点、重点分析(二)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分析: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
第一册寡人之于国也 设计思想:以诵读为切入点,读写结合,把文言文当文章读,还先贤文章以文气。方案设计之一 ————诵读式教案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2、读出标点、句段的停顿3、读出文言虚词的语气4、读出文章情节内容的意味5、积累文言字法词法句法教学重点:1、文言虚词语气的把
第一册寡人之于国也 一、教学要求:1. 学习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以旧推新。2. 分析常见文言句式的特点。3. 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当时的时代意义。二、教学重点:落实相关文言虚实词,翻译课文。三、教学难点:孟子“仁政”思想具有的时代意义。四、课型:新授课五、教学方法:文言文分
第一册寡人之于国也 【背景材料】一、作者介绍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
第一册寡人之于国也 【背景材料】一、作者介绍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
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 【背景材料】 一、背景材料 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当时孝成王还小,所以由太后执政。赵国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际,赵太后刚刚执政,国内动荡不安。当时的赵国,虽然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撑
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 【导学新概念】 高一的文言文单元,大体是按照文学史的顺序编排的,本单元作为第一个文言文单元,在教学中应体现其初始单元的特殊要求。 第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要让他们加强朗读和背诵环节,不仅课下要完成诵读作业,课上也要给他们读、背的时间并予以指导。 第二,让学
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 教学目标1.领会“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积极意义。2.体会本文高潮、雄辩的讽谏技巧。3.理解和归纳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4.背诵课文。5.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能力。教学重点1.理解“质、揖、走、郄、恃、不肖、没死、崩、恣、约、乘”词语。2.归纳“质、及、甚、少、异”等词
第二册沈从文与九妹 英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弗吉尼娅·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虚构了一个莎士比亚才华非凡的妹妹,讲述了她因为男权社会的偏见和不公而被扼杀的故事。中国现代伟大的作家沈从文真有这样一位妹妹———九妹岳萌,她的光焰照亮了沈从文的小说创作,自己一生却充满坎坷,以致发疯,最后凄凉死去。在纪
第二册庄周买水 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学习目标】了解本文的寓意:学习寓言式杂文的写法。【教学的重点、难点】文章所包含的寓意:文尾对深化主题的作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有一则应用题:一百吨水,甲卖一元/吨,乙卖五十元/吨。因搞活动,乙的水打九折出售。问:买谁的更划算?
第二册剃光头发微 【学习目标】学会从平凡的生活现象中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明确文章主旨。【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副对联:提起刀人人没法;拉下水个个低头。这是写哪个行业的?此为旧日理发店联,联语采用了谐音双关法,上联在“法”字上大作文章,粗读“没法”,即没有办法,又指没有头
第二册剃光头发微 【教学目标】 1. 理清全文脉络,整体把握文意,进而理解主旨。 2. 体会本文因小见大的写法,理解文章借“剃光头”这一平凡的生活现象所阐发的深刻道理。 3. 品味本文语言的幽默与讽刺意味,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设想】布置预习思考题:(1)作者怎样从剃头这件事一步步引到谈掌权的?
第二册剃光头发微 【学习目标】 1、 学会从平凡的生活现象中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2、 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3、 品析杂文的漫画语言和寓深意于讽刺与幽默之中的意味。 【重点难点】 1、 理解本文的写作主旨。 2、 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3、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4、 理解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设想】 1、
第二册庄周买水 引入:应用题 一百吨水,甲卖一元/吨,乙卖五十元/吨。因搞活动,乙的水打九折出售。问:买谁的更划算?经过解答发现,买甲的更划算,但买水人偏偏买了乙的水,这是为什么?还要从庄周买水说起。(在屏幕上打出课题) 正课: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文章的结构,在屏幕上用箭头和文字表示事情的起因
第二册我若为王 一、导入让学生上黑板书写篇名,给“为”字注音释义;写作者名字,注音释义。强调:作者名字多么形象:天青色的、用机栝发箭的弓。在现代文学史上,聂绀弩是继鲁迅、瞿秋白之后的一位战斗的杂文家。如果把鲁迅的杂文比作是投向敌人的匕首、投枪,那么,聂绀弩的杂文就是射出去的箭。强调:“君子生非异
页次:112/153 每页25 总数380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