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力 课 题 什么是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感到学习有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树立
照相机 (一)教学目的 1.理解什么是实像。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知道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距变大,像也变大。2.知道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照相机上调焦装置、光圈、快门的作用。(二)教具学生实验器材:凸透镜(焦距已知)、光屏、蜡烛、米尺、火柴、粉笔。教师用:照相机。(三)教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目标]1、 积极参与影子游戏,在游戏中思考阴影的成因;能通过探究归纳得出光的传播规律,进而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理解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2、 了解光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知道真空中、空气中的光速,理解测光距的原理。3、 了解我国古代在光现象研究上的成就,知道中华文明对科学发展作出的贡
音调、响度和音色 (一)教学目的!!1.常识性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3.常识性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二)教具!!演示用:收录机、录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
什么是力 (一)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教具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家庭电路 家庭电路教案一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和电路的连接方法。知道什么是火线和零线。 2.理解保险丝的作用及其安装方法。 3.知道电能表、插座、家用电器接地的作用。 4.知道测电笔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二)教具 用实物制成的如课本图10-1的家庭电路示教板一块,收录机一只,螺
“电生磁”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认识电流的磁效应②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③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2、过程与方法:①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②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3、情感态度
导体对电阻的阻碍作用 教学目标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2知道电阻的单位,能进行电阻的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3理解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重点理解电阻是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难点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 素教具演示
质量 一、教材分析 1 、简介:本节为初三物理第一章第二节,教材通过滚摆和单摆实验来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通过木球与弹簧片碰撞实验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也可以相互转化。最后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情况 。本节是“机械能”这一章的重点,也是学习其它形式能的起点。 2 、
什么是力 课题
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 1.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 2.知道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知道潜望镜、万花筒的光学原理技能目标 学会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重 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 点“像”的概念,区别实像和虚像 教学过程复习1. 光的直线传播2. 光的反射现象及反射定律3. 光路可逆导入学生
密度 教学目标:1. 掌握密度的概念。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教学重点: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教学准备:天平砝码,木块2个,石块2个,量筒,水一、新课引入: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
《重力》 《重力》教学设计 学科:物理 年级:九年级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课题名称:§12.1重力 教材所在页:第42——46页一、 简介本节课的主题:重力是初三物理第十二章第一节的一个重点内容。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
欧姆定律第二节 欧姆定律(一)教学目的1.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2.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二)教具书写有问题和例题的投影幻灯片。(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使用投影幻灯片)表1、表2是某同学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时的两组实验数据。请在表格中空白部分填写出
《电功》 一、教学的目标 1. 知识目标:(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电流做功的形式及其实质。 (2)理解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 (3)知道电功的单位:焦耳、千瓦时、度。 (4)知道电能表的用途及读数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问题的能力。
平面镜 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3.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4.介绍我国古代的平面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教学设想:让学生在课后制作一个潜望镜。教具准备:演示器械
能源革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常识性了解能量转化技术为人类带来的便利。初步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欲望.(二)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教师:上几节课我们已经接触了能源这个大家族,并且了解的太阳能与核能的有关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讨论等了解当地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大量消耗能源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初步认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具有节能意识、环保意识。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
电功和电功率 教学目的:1、理解和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和单位;2、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3、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简单的电功率问题。教学重点难点:1、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和单位;2、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教具准备: 36V40W电灯1只,洗衣机、电动机铭牌若干,电流表、电压表
电流的测量 教学目标1、了解电路中的电流形成原因是电荷(定向)移动。2、从常用电器的电流值感知电流的单位“安”。3、了解电流大小与用电器的工作状态的关系。4、学会把电流表连入电路侧电流。5、学会电流表使用不同量程时的读数。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学会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的方法。难点:正确使用
做功和内能的改变 (一) 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事例;知道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能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 (二)教具 压缩空气引火器,机械能转化热能演示器,无色玻璃瓶,橡胶瓶塞,打气筒等。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 提问(1)什么叫做物
第七章 第五节 反冲运动 火箭第七章 第五节 反冲运动 火箭教案 WORD格式,请下载后打开。
第八章 第一节 功第八章 第一节 功教案 WORD格式,请下载后打开。
第八章 第二节 功率第八章 第二节 功率教案 WORD格式,请下载后打开。
第八章 第三节 功和能第八章 第二节 功和能教案 WORD格式,请下载后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