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的初步知识 (一)教学目的 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教具 示教刻度尺、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三)教学过程 1.测量(着重讲测量的意义) 让学生观察
透镜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3.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4.通过实验观察得出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它们对光的作用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
汽化之蒸发 第四节 汽化之蒸发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手指上蘸了些酒精,我在黑板上写下个“水”字,请同学们猜猜看,酒精会如何变化呢?[生]黑板上的酒精会变少,直至消失。[师]减少的酒精跑哪儿去了?[生]由液体变为气体跑到空气中去了。[师]那像这种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什么是力 1.力的概念教学力的概念是十分抽象的,对初中学生来说真正地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通过本节教学以及今后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突破.(1) 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反映,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首先力是由物体产生的,因此
机械效率 教学课题:第十一章 第八节 机械效率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能够计算相关的问题.教学重点: 机械效率教学难点:总功的概念 机械效率的概念教学用具:重物,支架,细线,滑轮,斜面等教学方法: 初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不善于
平面镜成像 目标:1.知识和技能(1)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4) 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1)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 观察实验现象,感知
压强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眼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医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二)教具 演示用: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
《功的原理》 一、 知识教学点1、 知识功的原理二、 能力教学点1、 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2、 动手实验能力3、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 德育渗透点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勤奋学习的情感四、 重点及解决办法功的原理。通过学生分组实验,
温度计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及常用的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3.知道摄氏温度。  4.常识性了解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二)教具  三个烧杯、冷水和热水、实验用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温度计挂图。(三)
质量 课题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是如何发生的,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2、 了解声音传播的速度,空气中20℃时的声速。3、 解回声的概念。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声音的发生、传播及速度。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及速度。教学方法谈话法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教学准备音叉2只、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第四节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一)教学目的 1.知道磁场对通电导体有作用力。 2.知道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感线方向,导体的受力方向随着改变。 3.知道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道理。 4.知道通电导体和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是消耗了电能,得到了机
欧姆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2.掌握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3.理解掌握用欧姆定律分析实际问题,解释实际问题。 4.学会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电阻的方法。 5.进一步学会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 6.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
液化 课题§4-6 液化授课日期 (知识·能力·德育)教学目标1、 德育目标: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大自然和物质运动形式多样化的认识 2、 知识目标:(1) 认识液化现象(2) 了解液化的方法(3) 知道液化放热 3、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
《力 》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力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索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课题: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授课班级:高二(3、4、5、9)执教人:徐军授课时间:2003年11月21日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知道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2、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公式,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并能熟练地用来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  3、知道电源的电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1.了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只受电场力,带电粒子做匀变速运动。2.重点掌握初速度与场强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类平抛运动。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不计粒子重力。二、重点分析初速度与场强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在
冲量和动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理解动量的概念,知道动量的定义,知道动量是矢量。  2、理解冲量的概念,知道冲量的定义,知道冲量是标量。  3、知道动量的变化也是矢量,会正确计算一维的动量变化  二、能力目标  1、会计算力的冲量和物体的动量。  2、会计算一维情况下动量的变化。  三、德育目
温度计 第四章 热现象 第一节 温度计(1课时) 执教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国际中学庞绍君 教学 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及常用的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3.知道摄氏温度。4.常识性了解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教学目的)  1、了解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 ;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2、利用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教学重难点)  温度不变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请一位同
长度的测量误差 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二)、思想目标: 初步了解观察演示实验的规律,通过简单的测量知识,对学生进行严谨性教育,
《浮力》说课稿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第十二章第一节(P141~P14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
《重力》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课题引入 确定问题 探究活动 展示结论 教学环节我们大家先一起来看一段太空船模拟舱的片段。播放课件(太空船中人漂浮) 而我们在地球上大家都是“脚踏实地”站得很稳,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抛出去的粉笔为什么会落回地面?(借助地球仪)我们在
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 2.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3.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重 点: 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规
密 度 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2、知道密度是物质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3、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概括、归纳物理概念的能力;重难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2、密度单位的换算;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辨认物质,在
页次:4/9 每页25 总数22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