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 磁感线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磁场的产生和磁现象.  2、理解磁场的方向性,知道用磁感线反映磁场的方向.掌握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产生磁场的磁感线空间分布情况.  3、掌握安培定则,并能用安培定则熟练地判定电流、以及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能力目标  1、
电阻的测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2、知道伏安法测电阻有内接和外接两种方法。  3、理解两种方法的误差原因,并能在实际中作出选择。  4、理解多用电表直流电流档、直流电压档、欧姆档的基本原理.(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测量误差分析
电压表和电流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电流表(表头)的原理.  2、知道什么是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  3、知道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对测量的影响.(二)能力目标  1、会改装电压表和 电流表.   2、能使用改装过的电压表或电流表进行电路测量(三)情感目标  通过电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电动势的定义.  2、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公式,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并能熟练地用来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  3、知道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势降落之和. 
电功和电功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电功是指电场力对自由电荷所做的功,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  2、理解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及表达式的物理意义并能用电功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意义。  4、知道电功率
电阻定律 电阻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l、深化对电阻的认识,掌握电阻定律及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2、知道半导体、超导体及其应用.  说明: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之间的关系,初中已经定性地讲过.这里,要通过实验,在复习的基础上,引人
欧姆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的产生原因和条件.  2、理解电流的概念和定义式,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3、理解电阻的定义式,掌握欧姆定律并能熟练地用来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知道导体的伏安特性.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电流与水流的类比,培养学生知识自我更
静电的利用和防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静电的利用和静电的防止;知道静电的利用原理.  2、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对有害静电提出有效的防止措施.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现象的分析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让学生联系实
固体 教学目标   1、知道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在外形上和物理性质上的区别.  3、知道晶体有单晶体和多晶体.  4、知道一种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并不是绝对的. 教学建议  1、本章教材并没有全面地从力、热、声、光、电等方面讨论固体的性质,只
能源 环境 教学目标 (1)了解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2)知道有哪些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主要介绍了一些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使学生对不同形式的能源有所了解.  分析二:常规能源的应用给环境带来不少负面影响,新能源急需开发,
热力学第二定律 教学目标 (1)知道宏观热学过程的方向性(2)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3)知道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的(4)知道能量耗散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内容首先由热现象的方向性,说明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  分析二:自然界中的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1)知道热力学第一定律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2)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有简单认识(3)知道永动机是不可能的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由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引出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结合以往的知识总结出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学目标 (1)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2)知道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教材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已有简单介绍,本节教材以复习为主.要求学生能理解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
物体的内能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内能(2)知道物体内能的组成(3)知道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先由所学知识推出分子动能的存在,并说明分子动能与温度的关系,再又分子力说明分子势能的存在,最后总结出内能的概念 分析二:分子势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间存在着力的作用(2)知道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定性关系(3)会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一些简单现象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教材先由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析二: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并且
分子的热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2) 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并能简单解释其原因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教材内容特点是先实验(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两个实验现象),后得出结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根据现象说明热运动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教学目标(1) 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知道分子的大小,知道数量级的概念,记住分子大小的数量级.(3)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记住它的数值和单位.(4)会一些简单微观量的计算,如分子大小、直径等(5)知道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次声波和超声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次声波和超声波  2、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次声波和超声波. 教学建议  因多普勒效应和此声波、超声波两节的内容少,建议用一个课时.  本节重点是掌握声波的概念和形成声波的条件.学习中要了解声波能够发生反射、衍射、
多普勒效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到什么是多普勒效应  2、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多普勒效应教学建议   因多普勒效应和此声波、超声波两节的内容少,建议用一个课时.用实验让学生了解多普勒效应,会解释多普勒效应.在媒体资料中提供了,旋转的录音机发出的声波所表现的多普勒效
驻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驻波现象,了解驻波产生的原理。  2、观察驻波的实验现象、能够解释现象的发生。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对有趣物理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建议   关于驻波这一节内容较少,
波的干涉 教学目标  1、知道两列频率相同的波才能发生干涉现象;知道干涉现象的特点.  2、知道波的干涉现象是特殊条件下的叠加现象,知道干涉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  3、通过观察波的独立前进,波的叠加和水波的干涉现象,认识波的干涉条件及干涉现象的特征.教学建议  本节重点
波的衍射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和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2、知道衍射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  3、通过观察水波的衍射现象,认识衍射现象的特征.教学建议  本节重点是理解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了解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且仅有明显与不明显之分.一般来
波的反射和折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波传播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2、理解波的反射、折射遵守的规律,会根据波面和波线进行分析;能力目标  1、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解波面、波线,能够根据想象建立空间概念。  2、对比光的反射和折射,提高学生类
波长、频率和波速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掌握波长、频率、波速的物理意义;  2、能在机械波的图象中识别波长;  3、掌握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一关系进行计算和分析问题;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识别图象、钻研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
波的图象 教学目标  1、明确波图象的物理意义.  2、能够从波的图象中求解:  ①波长和振幅;  ②已知波的传播方向求各个质点的振动方向,或已知某一质点的振动方向确定波的传播方向;  ③会画出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波形图;  ④质点通过的路程和位移.  3、明确振动图象与波
页次:5/14 每页25 总数34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