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教学目标1、 常识性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的知识.2、 知道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3、 知道水能和风能是清洁能源,在使用中的能量转化和我国使用能源的概况.4、通过本节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和节约能源的教育. 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2, 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3, 分析和解释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情况.4, 建立能量的概念,树立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
动能和势能 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6、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
摩擦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2.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能力目标: 1.通过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
球面镜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常识性了解凹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凹镜的焦点和凹镜的简单应用. 2.常识性了解凸镜能使光线发散和扩大视野,以及凸镜的简单应用.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球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学
平面镜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虚像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2.初步学习用光路图研究几何光学的成像问题.能力目标 1.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以及归纳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培养
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光的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能力目标 1.通过光线的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利用物理模型研究问题的能力.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认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 2.认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能力目标 观察实验,认识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情感目标 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材给出了
液化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知道液化现象 2 知道液化的方法 3 知道液化放热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情感目标 养成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努力分析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良好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小学自然和初中地理都进行了水蒸气遇冷结成小水珠形成降雨的液化
实验:水的沸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2.知道沸腾现象的特点 3.理解液体有一定的沸点 4.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情感目标 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 2.理论联系
蒸发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蒸发现象 2.知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 3.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情感目标 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认识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2.渗透通过实验研究物理概念、规律的方法 教学建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 2.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4.会查熔点表. 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1.引入
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教学目标 1. 练习正确使用温度计; 2. 练习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4.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温度计》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学生参与的实验课,实验的目的
温度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以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3.常识性了解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的关系.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 教学建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能力目标: 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分析,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感目标: 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
音调.响度和音色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3.常识性了解频率的概念及其单位 4.常识性了解能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的频率范围能力目标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教学目标“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能力目标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会分析实际的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并用对应的知识解决.情感目标 1.培养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实验:测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实验:测平均速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1.会使用表、刻度尺测量平均速度. 2.正确观察和测量平均速度.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通过实验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建议"实验:测平均速
速度和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定义、公式. 2.知道速度的单位“米/秒”和“千米/秒”及换算关系. 3.变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能力目标: 1.思维能力:从日常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来建立速度的概念,并思考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机械运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能力目标: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
实验用刻度测长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 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能力目标: 1, 观察和实验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应用能力:解决实验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实际现象中的问题.情感目标: 1
长度的测量误差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 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 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4. 知道
实验: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进一步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加深对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理解.能力目标 1.会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小灯泡不在额定功率电压下的实际功率. 2.提高学生综合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