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阻.  2.知道电阻的各种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能力目标  1.能认识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  2.能进行电阻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  3.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4.
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掌握电压表的使用.  2、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情感目标:  培养认真细致的实验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从知识上看,这是一节探索性实验课,是电
电压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和表示符号;  2、掌握电压表的量程、刻度方法、连接方法及调“零”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会正确使用电压表并能正确地读出电压表的示数.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仪器、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
电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电压.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情感目标  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学
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学习正确使用电流表.  2.研究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及对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的总结,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能力.情感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应
电流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表的符号和用途.  (2)知道电流表的正确读数方法.  (3)知道电流表的使用规则.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形成电学实验的初步技能.情感目标  养成科学的态度,体验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材介绍了一些物理课上常见的电
电流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初步掌握电流的概念和单位,并能理解其物理意义,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利用电流的效应的大小判断电流的强弱.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对比水流的大小来学习电流的大小,学生养成物理分析能力.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实验: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学目标  1.学会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  2.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基本技能、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这是学生做的第一个电学分组实验,它对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特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学目标  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  2.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4.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连接简单的串联电
电路和电路图 教学目标  1.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基本作用.  2.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知道短路及其危害.   3.能画出常见的电路元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4.会画简单电路的电路图和根据简单的电路图连接电路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全章的重点之一,培养学生抽象
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物体导电性能是不相同的,建立导体绝缘体概念.   2.使学生能鉴别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并向学生进行用电安全的教育.  3.在复习电流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5
其他教案-电灯与生活《电灯与生活》综合活动课教案一、活动目的: (1) 通过活动探索如何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有机会结合探索如何在活动课中渗透STS教育,为活动课的开设走出一条新路。 (2) 通过活动增进学生对电灯与生活关系的理解,掌握安全用电与节约用电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物理教案-物质的量[第二课时]课题 第一节 物质的量第二课时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3. 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
物理教案-电流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表的符号和用途.  (2)知道电流表的正确读数方法.  (3)知道电流表的使用规则.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形成电学实验的初步技能.情感目标  养成科学的态度,体验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材介绍了一些物理课上常见的电流表,有电流计、教学演示
惯性、惯性现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惯性现象,知道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2.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能力目标:  1.通过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情感目标:  通过惯
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能力目标:  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情感目标:  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常识性了解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灵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通过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图示,培养学生欣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  2.会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并会判断方向.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的实验使学生明确实验中应观察什么
重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计算重力.能力目标  1.通过上节力的三要素的学习引入重力的三要素,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讲解重垂线和重心,
力的图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2.能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3.知道什么是力的图示,什么是力的示意图,会做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能力目标  初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出发,探
力的测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  2.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1)会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使用前要先调零.  (3)会正确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
什么是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能确定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举例说明.  3.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加深对
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
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触电的原因,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能力目标  理论联系实际,能在实际应用中遵守运用安全用电原则.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安全用电意识,提高生活能力.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用对话的形式讲述“安全用电”的有关知识,介绍了触电事故发生的
页次:7/23 每页25 总数56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