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 ——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密 度 (一)教学目的1.掌握密度的概念。2.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二)教具演示实验用具:1分米3的木块1个,小黑板1块(画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4厘米×3厘米×1厘米)各1个,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松木块(4厘米
照相机 ——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照相机 (一)教学目的 1.理解什么是实像。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知道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距变大,像也变大。2.知道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照相机上调焦装置、光圈、快门的作用。(二)教具学生实验器材:凸透镜(焦距已知)、光屏、蜡烛、米尺、
光的直线传播 ——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光的直线传播[教学目标]1、 积极参与影子游戏,在游戏中思考阴影的成因;能通过探究归纳得出光的传播规律,进而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理解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2、 了解光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知道真空中、空气中的光速,理解测光距的原理。3、 了解我国古代在光现象研究上的成
第二节 音调、响度和音色(1课时) ——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第二节 音调、响度和音色(1课时)(一)教学目的!!1.常识性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3.常识性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是由于它们的音色
力 ——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什么是力(一)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教具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
家庭电路 ——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 家庭电路教案一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和电路的连接方法。知道什么是火线和零线。 2.理解保险丝的作用及其安装方法。 3.知道电能表、插座、家用电器接地的作用。 4.知道测电笔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二)教具 用实物制成的如课本图10-1的家庭电路示教
“电生磁”教学设计 ——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电生磁”教学设计何芸芸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认识电流的磁效应②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③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2、过程与方法:①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②探究通电螺线管
导体对电阻的阻碍作用 ——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 导体对电阻的阻碍作用 ――――之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莆田二十八中 王国亮教学目标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2知道电阻的单位,能进行电阻的不同单
实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教案示例之一实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教案示例之一 (作者:南京六十七中学 高康宁) (一)教学目的 1.熟悉天平的构造,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2.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二)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磁性黑板,自制几种最小刻度值不同的纸板标尺
质量教案示例之一质量教案示例之一 (作者:南京六十七中学 高康宋) (一)教学目的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二)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盛有1分米3的纯水的烧杯1只,牙膏
实验:测平均速度教案示例之一实验:测平均速度教案示例之一 (苏东强)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用秒表和卷尺测平均速度的方法。 2.针对实验课的特点教育学生要讲究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能力。 (二)课前准备 准备秒表二块、红色发令旗一面,一个口哨,长卷尺一个,少量石
速度和平均速度教案示例之二速度和平均速度教案示例之二 (作者:北京广渠门中学 刘崇灏)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知道速度的单位,会进行米/秒、千米/时间的单位换算。 2.知道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知道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
机械运动教案示例机械运动教案示例 (作者:北京广渠门中学 刘崇灏)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 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
用刻度尺测长度教案示例之二(人教版教材)用刻度尺测长度教案示例之二 作者:刘崇灏(人教版教材) (一)教学要求: 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并能正确读数。 2.掌握国际单位制长度的主单位及辅助单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3.知道测量必然存在误差,知道误差与错误不同。 (二)教具: 米尺(最小
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教案示例之一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学目的 1.练习正确、灵活地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并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培养学生在实验中,严肃认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具 刻度尺、细铜丝(直径0.6毫米、长30厘米左右),另外让学生自备铅笔、作业本、
长度的测量教案示例之二长度的测量教案示例之二 教学目标 教具准备 学生 用硬纸做成的圆锥体、乒乓球、直尺、三角板、五分硬币、棉线、圆柱体形铅笔,每人各一套。 教师 圆锥体、球、三角板、直尺、轮子、印好一条无规则曲线线段的纸、金属丝(后二件发给学生,人手一张和一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长度的测量误差的教案示例之一长度的测量误差的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学目的 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教具 示教刻度尺、长方体木块、学
声现象(一) 声现象(一) 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重点 声音发生和传播难点 回声测距离教具 演示音叉,乒乓球学生 橡皮筋一 引入新课 我们有两只耳朵,能
汽化之蒸发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第四节 汽化之蒸发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手指上蘸了些酒精,我在黑板上写下个“水”字,请同学们猜猜看,酒精会如何变化呢?[生]黑板上的酒精会变少,直至消失。[师]减少的酒精跑哪儿去了?[生]由液体变为气体跑到空气中去了。[师]那像这种物质由液态变为气
什么是力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1.力的概念教学力的概念是十分抽象的,对初中学生来说真正地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通过本节教学以及今后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突破.(1) 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反映,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首先
机械效率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教学课题:第十一章 第八节 机械效率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能够计算相关的问题.教学重点: 机械效率教学难点:总功的概念 机械效率的概念教学用具:重物,支架,细线,滑轮,斜面等教学方法: 初中学生虽然有了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目标:1.知识和技能(1)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4) 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1)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力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一节《力 》 教学设计柘溪镇中学 喻思堂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
密度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课题
压强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第二节 压力和压强(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眼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医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