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说课稿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第十二章第一节(P141~P14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
《重力》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课题引入 确定问题 探究活动 展示结论 教学环节我们大家先一起来看一段太空船模拟舱的片段。播放课件(太空船中人漂浮) 而我们在地球上大家都是“脚踏实地”站得很稳,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抛出去的粉笔为什么会落回地面?(借助地球仪)我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能力目标  1.通过光线的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利用物理模型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分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认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  2.认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能力目标  观察实验,认识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情感目标  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液化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知道液化现象  2 知道液化的方法  3 知道液化放热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情感目标  养成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努力分析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良好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小学自然和初中地理都进行了水蒸气遇冷结成小水珠形成降雨的液化现象,以为本节的教
实验:水的沸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2.知道沸腾现象的特点  3.理解液体有一定的沸点  4.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情感目标  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  2.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方法
蒸发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蒸发现象  2.知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  3.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情感目标  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认识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2.渗透通过实验研究物理概念、规律的方法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  2.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4.会查熔点表.  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1.引入新课:  方法1:
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教学目标   1. 练习正确使用温度计;  2. 练习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4.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温度计》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学生参与的实验课,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训练学生正
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教学目标  1. 练习正确使用温度计;  2. 练习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4.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温度计》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学生参与的实验课,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训练学生正确
温度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以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3.常识性了解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的关系.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 教学建议  本节是初中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能力目标:  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分析,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感目标:  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
音调.响度和音色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3.常识性了解频率的概念及其单位  4.常识性了解能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的频率范围能力目标:  1.过观察教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情感目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教学目标“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能力目标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会分析实际的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并用对应的知识解决.情感目标  1.培养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
实验:测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实验:测平均速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1.会使用表、刻度尺测量平均速度.  2.正确观察和测量平均速度.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通过实验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建议"实验:测平均速度"教材分析  教
速度和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定义、公式.  2.知道速度的单位“米/秒”和“千米/秒”及换算关系.  3.变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能力目标:  1.思维能力:从日常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来建立速度的概念,并思考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2.应用物理知识
机械运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能力目标: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用刻度测长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 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能力目标:  1, 观察和实验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应用能力:解决实验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实际现象中的问题.情感目标:  1, 教育学生爱护仪
长度的测量误差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 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 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4. 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
电阻的并联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小。 2.复习巩固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 3.会利用并联电路的特点,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二)教具 每组配备干电池二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只(5欧和10欧各一只),导线若干条。(三)教学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常识性了解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灵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通过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图示,培养学生欣赏线条美的能力.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  2.会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并会判断方向.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的实验使学生明确实验中应观察什么现象,并由此分析出
重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计算重力.能力目标  1.通过上节力的三要素的学习引入重力的三要素,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讲解重垂线和重心,培养学生尊重物理
力的图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2.能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3.知道什么是力的图示,什么是力的示意图,会做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能力目标  初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出发,探求物理真知.培养学
页次:21/34 每页25 总数83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