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1.1集合
课 题:1.1集合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 概念及其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能力目标:(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
函数概念教案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函数的近代定义也就是函数的第一课时内容。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函数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而函数概念贯穿在中学数学的始终,概念是数学的基础,概念性强是函数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只有对概念作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
“孙悟空请客”



教学内容: 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86~87页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 " 孙悟空请客 " 的情境引出新课 34-8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组织学生动手摆小棒试算,小组讨论交流摆、试算的过程及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师徒改造花果山 "
让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摘要:数学教学难点之所以成为难点,一是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难以“容纳”这一知识,二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设计难以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新知识应该如何“修剪”得适合学生吸收,如何使学生“活动”起来,做适合他的认知结构的活动。一、复杂方法简约化;二、前后呼应流畅化;三、实际问题逐步数学化;
“平面图形”教学案例评析摘自:《中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材分析: 初一实验教材上册 “ 图形的初步认识 ” 一章对学生的整体要求是:学生能感悟图形,能识别图形,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水平虽很不一致,但在小学时已对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图形有初步认识,至少都能识别,而且在本节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堂点评课堂点评,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反省并作出恰当的教学决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自主人格健康发展。在新课程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采取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良好的课堂点评在引导学生思维
“导”,要适时介入交流之中 ――“十几减 9 ”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从教十几年来,我一直非常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地更新观念,大胆地将新的教育理念融注于实际教学中。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在我的课堂中,氛围融洽、民主,学生学习
亲身体验主动感知 ---- “吨”的认识教学片断及反思



[ 教学片断 ]

师:老师这有一袋重 25 千克的大米,你想搬一搬,感受一下有多重吗?

生 ( 齐 ) :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吧!(学生活动略)

师: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 1 :我觉得很重,搬不起来。

生 2 :我勉强能搬起来。

师:
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 数学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在此理念下,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给学生留有充
走进分数的世界执教: 夏青峰 (全国小学数学赛课一等奖获得者,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华士实验学校小学部校长)记录 / 评析: 张金龙 (江苏省吴江市实验小学) 一、课前交流——“引领”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要和大家要一起度过美好的 40 分钟,大家欢迎吗?真欢迎还是假欢迎?那作为小主人你想说什么? (教
一个数乘以小数一个数乘以小数教学目标  (一)理解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二)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一个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  1.说一说。  (1)0.
小数乘以整数小数乘以整数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理解“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计算方法的道理。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  1.先说出下列算式的意义,再口算:  17×2 5×16 4×30 126×1  56×10 28×100 15×4 65×0  小结:  (1)整数乘法的意
连乘 乘加 乘减 教案[教学内容]  连乘、乘加、乘减和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  2.理解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3.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思想。[教学过程] 
积的近似值[教学内容]  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教学目标]  1.理解积的近似值,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培养学生自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和一个数乘以小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下
复习多边形的面积复习多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所学的面积公式,能应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公式的算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分析、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角和角的度量角和角的度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通过生活实际中对角的认识来掌握角的两种概念.2.使学生掌握角的各种表示法.3.使学生掌握度、分、秒的进位制,会作度、分、秒间的单位互化  教学重点角的概念及角的表示法.教学难点单位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什么叫射线?由一点能画出几条
角和角的度量1角和角的度量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角的形成,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各种表示法;2、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使学生掌握度、分、秒的进位制,会作度、分、秒间的单位互化4、采用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角的概念,掌握
探究性活动: 型数量关系9.6 探究性活动: 型数量关系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能对 型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 2.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导出 型关系式,并对 型数量关系有感性认识,从而归纳出其运算规律 (二)能力训练点使学生对变蜕有初步的认识,培养探究规律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本节的学习,
基本作图基本作图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尺规完成四种基本作图,并会写出已知、求作和作法.  2.培养学生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掌握四种基本作图;难点是用准确精练的几何语言叙述作图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作图的预备知识  1.明确尺规作图和基本作图的含义.  教师
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图像教学目标  (一)知道函数图象的意义;  (二)能画出简单函数的图象,会列表、描点、连线;  (三)能从图像上由自变量的值求出对应的函数的近似值.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函数图象的意义,会对简单的函数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  难点:对已知图象能读图、识图,从图象解释函数变化关
函数的图象(二)函数的图象(二)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  2.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简单函数的图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与认识函数图象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看图、识图能力.  难点:在画图的三个步骤的列表中,如何恰当地选取自变量与函数
函数的图象(一)函数的图象(一)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函数的图象.  2.使学生了解函数的列表表示法.  3.使学生了解函数的图象表示法.  4.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简单函数的图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介绍函数图象的初步知识.  难点:对于函数图象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复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一)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的旋转不变性,理解圆心角、弦心距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相等关系定理及推论,并初步学会运用这些关系解决有关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向学生渗透旋转变换的思想及由特殊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生活中的图形(二)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新教材教案 生活中的图形(二) -------------------------------------------------------------------------------- 十堰市第六中学 雷小勇 2002-12-17 11:26:07  教学目标 1.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点、线、面等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掌握点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生活中的图形(一)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新教材教案 生活中的图形(一) -------------------------------------------------------------------------------- 何春华 2002-12-17 11:24:40  一、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认识基本的几何体。  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
页次:8/11 每页25 总数26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