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研究北师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第一学时。(90页) 教学目标: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与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3.初步
集合(一)教学案例
高中数学第一册(上)1.1集合(一)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集合的元素的概念; 2、了解集合的元素的三个特性; 3、记忆常用数集的表示; 4、会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教学重点: 1、集合的概念; 2、集合的元素的三个特征性质教学难点: 1、集合的元素的三个特性; 2、数
高中数学第一册(上)1.1集合(一)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集合的元素的概念; 2、了解集合的元素的三个特性; 3、记忆常用数集的表示; 4、会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教学重点: 1、集合的概念; 2、集合的元素的三个特征性质教学难点: 1、集合的元素的三个特性; 2、数
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二教时教材: 1、复习 2、《课课练》及《教学与测试》中的有关内容目的: 复习集合的概念;巩固已经学过的内容,并加深对集合的理解。过程:一、 复习:(结合提问)1.集合的概念 含集合三要素2.集合的表示、符号、常用数集、列举法、描述法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
第二教时教材: 1、复习 2、《课课练》及《教学与测试》中的有关内容目的: 复习集合的概念;巩固已经学过的内容,并加深对集合的理解。过程:一、 复习:(结合提问)1.集合的概念 含集合三要素2.集合的表示、符号、常用数集、列举法、描述法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
角的概念的推广
课 题: 角的概念推广(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掌握用“旋转”定义角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2.掌握所有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包括α角)的表示方法。3.从“射线绕着其端点旋转而形成角”的过程,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观点审视事物,从而深刻
课 题: 角的概念推广(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掌握用“旋转”定义角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2.掌握所有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包括α角)的表示方法。3.从“射线绕着其端点旋转而形成角”的过程,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观点审视事物,从而深刻
数列
§3.1.1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 目的:要求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几何表示,理解什么叫数列的通项公式,给出一些数列能够写出其通项公式,已知通项公式能够求数列的项。重点:1数列的概念。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数列的项,数列的第n项an叫做数列的通项(或一般项
§3.1.1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 目的:要求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几何表示,理解什么叫数列的通项公式,给出一些数列能够写出其通项公式,已知通项公式能够求数列的项。重点:1数列的概念。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数列的项,数列的第n项an叫做数列的通项(或一般项
镜子改变了什么 镜子改变了什么(下载: )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教案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教案(下载: )
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应用 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应用(下载: )
日历中的方程 日历中的方程(下载: )
100万有多大 100万有多大(下载: )
百分数整理和复习百分数整理和复习复习内容百分数的意义、纳税、利息百分数应用题课本第127至128页整理和复习,练习三十四。一、复习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纳税、利息百分数应用题特征,能较熟练地理解这一类应用题。2.提高学生解题能力。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回忆
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125页,练习三十.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方程的有关知识。2.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用方程解应用题。(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整理和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2.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计算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知识化间
列方程解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内容教科书118页例6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九1~5题。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已知有两个数的和与差,和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系,正确列出方程进行解答。2.指导学生设末知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3.训练学生分析这类应用题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 教学内容 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对称的概念及画图.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并会画出一个点的对称点.3.培养学生“因有用而学习,和学了之后是为了将来用”这一思想准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教学内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掌握这两个定理的关系并会用这两个定理解决有关几何问题。2、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轨迹问题。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
数量的表示数量的表示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把简单的与数量有关的词语用代数式表示出来;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成代数式.难点:正确理解题意,从中找出数量关系里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地写成代数式.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1.
探索规律(北师大版)探索规律 教材分析 《探索规律》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字母表示数》这一章是开启整个初中阶段代数学习大门的钥匙,《探索规律》作为本章的最后一节,是学生初步学习数学符号语言后在应用方面的升华。首先要使学生体会到代数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
代数式代数式 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 使学生理解代数式的概念,理解一些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对符号语言有进一步的理解;3. 能说出一个代数式表示的数量关系,能列出代数式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代数式的概念。难点:把数式数量关系用代数式简明地表示出来。三、教学过程(一)复
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能用字母和代数式表示规律。 2.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实践、总结、归纳,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创造,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图形和分析,归纳能力,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难点:添加合适的辅助线.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_角? 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20°,求它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包括推论)及其证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文字命题的证明.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叫做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顶点和底角? 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
回顾与反思回顾与反思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并通过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全部知识;2对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3掌握本章的全部定理和公理;4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5了解本章的题目类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全部定和公理
《数学乐园》活动课教学设计与评析《数学乐园》活动课教学设计与评析 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乐园”活动,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准备: 1.数字迷宫图十幅,信箱四
一个数乘以小数2一个数乘以小数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的例2,第3页的小数乘法法则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5—9题。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二)能力训练点 1.能说出小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能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
一个数乘以小数2一个数乘以小数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的例2,第3页的小数乘法法则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5—9题。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二)能力训练点 1.能说出小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能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