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多边形和圆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多边形概念,初步掌握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的第一个定理;  (2)通过正多边形定义教学,培养学生归纳能力;通过正多边形与圆关系定理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猜想、推理、迁移能力;  (3)进一步向学生渗透“特殊——一般”再“一般——特
相切在作图中的应用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使学生理解画“连接”图形的理论依据.它是本节内容的核心,也是今后在实际制图应用中的基础.  难点:①对“连接”图形原理的理解.因为它是应用抽象知识来描述客观问题,学生常常因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没有真正理解
两圆的公切线 第一课时 两圆的公切线(一)   教学目标:  (1)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掌握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  (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两圆外公切线的求法.  教学难点
函数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能从简单的实际事例中,抽象出函数关系,列出函数解析式;  2、使学生分清常量与变量,并能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会求函数值,并体会自变量与函数值间的对应关系.  4、使学生掌握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的
平面直角坐标系 1、教材分析:  ⑴知识结构:  日常生活及其它学科需要一种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在数学上,可以类比数轴,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完成了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也把数与形统一了起来.  ⑵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能正确画出直角坐标系,并能在直角坐标系
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可以分解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可以分解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法.  2. 通过例题的分析讲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一个二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分析,使
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二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由代入法解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3. 通过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的教学,向学生渗透“消元”、“降次”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关系的应用题。  2.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进一步体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进一步体会代数中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应用问题的优越性。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能用去分母的方法或换元的方法求此类方程的解,并会验根.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通过本节的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用公式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二次三项式的意义;知道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使学生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在实数范围内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3.通过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推导,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研究问题的能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一)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式,能运用它由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出另一个根与未知系数;  2.通过根与系数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归纳的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向学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一) 1. 知识结构:   2.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的重点是会用判别式判定根的情况.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是比较重要的,用它可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解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利用它进一步学习函数的有关内容,所以,它是本节课的重点.  (2)本节的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目标 1. 初步掌握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 的方程;2. 初步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3.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能够运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4. 会用因式分解法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5.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1. 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 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3. 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它的一般
华师大九年级第25章全部教案(共8节)华师大九年级第25章全部教案(共8节)华师大九年级第25章全部教案(共8节)
华师大九年级第21章分式全部教案(11节)华师大九年级第21章分式全部教案(11节)华师大九年级第21章分式全部教案(11节)
平均数 第一课时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知识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内容 .  2.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  3.当一组数据的数值较大时,会用简算公式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  (三)德育
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 教学设计示例1 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并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关系的函数解析式;  2、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及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4、体会数学从实践
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  2、渗透解析几何,数形结合,函数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逻辑思维的能力.  3、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主体的积极思维,体验感悟数学.逐步建立数学的观念,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
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 与 的图象;  2.使学生能结合图象确定抛物线 与 的对称轴与顶点坐标;  3.通过比较抛物线 与 同 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4. 在本节的教学中,继续向学生进行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方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 教学设计示例1   课题:二次函数 的图象  教学目标:  1、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 的图象;  2、根据图象观察、分析出二次函数 的性质;  3、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和抛物线的有关知识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5、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观察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根据实际情况求函数的定义域,并能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  2、渗透函数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初步建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应用性。  教学
一次函数 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写出实际问题中正比例关系与一次函数关系的解析式.  3、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于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
垂直于弦的直径 第一课时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轴对称性及垂径定理的推证过程;能初步应用垂径定理进行计算和证明;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圆的对称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审美观,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过三点的圆 第一课时 过三点的圆  (一)学习活动设计:     (二)学习载体设计:  (1)实践:(a)过一点A是否可以作圆?如果能作,可以作几个?  (b)过两个点A、B是否可以作圆?如果能作,可以作几个?……(发现新问题).  (2)实验:应用电脑动画,使学生观察、发现新问题.  (3)作图:
页次:13/18 每页25 总数43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