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教学示例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1.掌握菱形的判定. 2.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教具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教法设计 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
正方形 启发式教学示例教学建议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www.3edu.net)中注意以下问题: 1.正方形的知识,学生在小学时接触过一些,可由小学学过的知识作为引入。 2.正方形在现实中的实例较多,在讲解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时,教师可自行准备或由学生准备一些生活实例来进行判
正方形 探索式教学示例教学引入 师:教材在《四边形》这一章《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把一个长方形折叠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形纸条,按动画所示进行折叠处理。 动画演示: 场景一:正方形折叠演示 师:这就是我们得到的正方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圆规,我们来
数学教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记角边角公理、角角边推论的内容; (2)能应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
数学教案-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建议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课教学方法主要是“自学辅导与发现探究法”。力求体现知识结构完整、知识理解完整;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在师生共同参与下,探索问题、动手试验、发现规律、做出归纳。让学生直接参加课堂活动,将教与学融为一体。具体说
数学教案-作图题举例(1)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根据基本作图作出符合要求的几何图形。几何作图题同一般画图题不同,它规定只准用直尺和圆规为工具,而且每一步作图都必须有根有据,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外,以后复杂的作图题常用基本作图中的三角形作基础,通过三角形来完成
数学教案-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反映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依据;逆定理反映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是证明某点在某条直线上及一条直线是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依据.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
数学教案-勾股定理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勾股定理; (2)学会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证明与作图; (3)了解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 2、能力目标: (1)在定理的证明中培养学生的拼图能力; (2)通过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
数学教案-二次根式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 2. 掌握用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问题; 3. 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和 ,并能灵活应用; 4.通过二次根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 通过二次根式性质 和 的介绍渗透对称性、规律性的数学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数学教案-二次根式的乘法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是本节的中心内容,化简和运算都是围绕其进行的,而运用此性质计算化简又是二次根式的化简和混合运算的基础.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通常与如勾股定理等几何方
数学教案-最简二次根式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前两节的基础上,从实际运算的客观需要出发,引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然后通过一组例题介绍了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本小节内容比较少(求学生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但是本节知识在全章中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作用,二次根式性质
数学教案-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设计示例3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最简二次根式,遇到实际式子能够判断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2.使学生掌握化简一个二次根式成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3.使学生了解把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能够把所给的二次根式
数学教案-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设计示例5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2.较熟练地掌握把一个式子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较熟练地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难点:把被开方数是多项式和分式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过程(www.3edu.net)设计
数学教案-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第二课时)(一)教学过程(www.3edu.net) 【复习提问】 1.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 2.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法则. 3.加减运算中注意的问题. 【例题】 例1 判断: (1) ;( ) (2) ;( ) (3) ;( ) (4) ;( ) (5) .( )
数学教案-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母有理化与除法的关系. 2.掌握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 3.通过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4.通过学习分母有理化与除法的关系,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设计 小结、归纳、提高 三、重点、难点解决办法
数学教案-提公因式法教学设计提公因式法(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及其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2.使学生理解提公因式法并能熟练地运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3.通过学生自行探求解题途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创新能力,深化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
数学教案-分组分解法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组后能运用提公因式和公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2.通过因式分解的综合题的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分组分解法中,提公因式法和分式法的综合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已学过的因式分解的各种方法. 教学过程(www.3edu.net)设
数学教案-分式的基本性质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www.3edu.net) 【复习提问】 1.分式的定义? 2.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 【新课】 1.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由学生小结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 , (其中是不等
数学教案-分式的加减法教学目标: (1)理解通分的意义,理解最简公分母的意义; (2)掌握分式的通分法则,能熟练掌握通分运算。 教学重点:分式通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分式通分中最简公分母的确定。 教学工具:投影仪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引入 (
数学教案-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 3.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很方法. 4.在学生掌握了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验根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可化为一
数学教案-立方根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立方根和开立方的概念; 2.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掌握开立方运算; 3.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思想求立方根的运算能力; 4.由立方与立方根的教学,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5.通过立方根符号的引入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立方根的概念与性质
数学教案-运用公式法教学设计示例 运用公式法――完全平方公式(1)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分析和判断一个多项式是否为完全平方式,初步掌握运用完全平方式把多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2.理解完全平方式的意义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3.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逆向思维的能力.4.通过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教
数学教案-分 式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概念,了解有理式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3.通过类比分数研究分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类比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又是变化发展的辨证观点的再认识. 二、重点、
数学教案-梯形 教学设计示例2一、教学目标 1. 掌握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 2. 能够运用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有关问题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3. 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使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 二、教法设计 小组讨论,引
数学教案-梯形的中位线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定理不但给出了三角形或梯形中线段的位置关系,而且给出了线段的数量关系,为平面几何中证明线段平行和线段相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节的难点是中位线定理的证明.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教材中采用了同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