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第2课时)(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判定定理2、3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  2.继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类比数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二、教学设计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第3课时)(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  2.继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类比数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二、教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它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学完相似三角形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以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和性质的全面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还是研究相似多边形性质的基础,是今后研究圆中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第2课时)(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3.  2.学生掌握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2、3来解决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教学思想.  4.通过相似性质的学习,感受图形和语言的和谐美  二、教法引导  先学后教,达标导学  三、重点及难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课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  (2)掌握边边边公理,能用边边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会添加较明显的辅助线.  2、能力目标:  (1)通过尺规作图使学生得到技能的训练;  (2)通过公理的初步应用,初步培养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建议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课教学方法主要是“自学辅导与发现探究法”。力求体现知识结构完整、知识理解完整;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在师生共同参与下,探索问题、动手试验、发现规律、做出归纳。让学生直接参加课堂活动,将教与学融为一体。具体说明如下: 
角的平分线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逆定理及它们的应用。性质定理和它的逆定理为证线段相等、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简化了证明过程。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a、角平分线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b、这两个定理的区别;c、写命题的逆命题。学生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问题已经
基本作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要掌握尺规作图的方法及一般步骤;  (2)掌握五种基本作图,明确尺规作图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作图题”练习,提高学生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画图,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及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验数学语言的简洁严谨。  (
数学教案-分式的乘除法一、教学过程(www.3edu.net)   【复习提问】  1.分式的基本性质?  2.分式的变号法则?  【新课】数学小笑话:(配上漫画插图幻灯片)  从前有个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有一次,父母出远门去办事,把他交给厨师照看,厨师问他:“我每天三餐每顿给你做两个馒头,够吗?”他哭丧着脸说:“
数学教案-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认识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2.使学生掌握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使学生会进行简单的公式变形.  4.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思维能力.5.通过公式变形例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求平方根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  2.通过用计算器求值及近似值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动手能力;  3.通过利用计算器求值体验现代科技产品迅速、精确的功能,激发学习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的程序  教学
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求立方根一.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求数的立方根.  2.通过用计算器求立方根,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提高运算能力;  3.利用计算器求立方根,使学生进一步领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4.通过利用计算器求值体验现代科技产品迅速、精确的功能,激发学习、探索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
数学教案-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这个定理与推论不仅给出了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熟练灵活地运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数学严谨性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有
数学教案-全等三角形课题: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等三角形角有关概念的学习
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内角和定理.因为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内角和定理是本章的基础知识,对后继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难点:四边形的概念及四边形不稳定性的理解和应用.在前面讲解三角形的概念时,因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多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设计示例2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掌握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定理.  2.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气象站的实例,培养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能力.  2.通过推导四边
多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设计示例3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掌握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定理.  2.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气象站的实例,培养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能力.  2.通过推导四边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 第二课时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图1  1.什么叫平行四边形?我们已经学习了它的哪些性质?   2.已知:如图1, ,.  求证:.  3.什么叫做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它有什么性质?  【引入新课】   在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这一性质时,是通过连结一条对角线,把它分成两个全等三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本节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虽然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在小学学过,但对于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并不深刻,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为以后学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打下基础,所以教师不要忽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以后证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建议  1.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重点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涉及平行四边形元素的各方面,同时它又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联系,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是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 灵活运用判定定理证明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2、3、4,并能与性质定理、定义综合应用.  2.使学生理解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3.会根据简单的条件画出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画图的依据是哪几个定理.  (二)能力训练点  1.通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第二课时)七、教学步骤   【引入新课】 由的定义和性质易得且,即“平行且相等”记为,反过来当时,四边形必为平行四边形,这就是今天要讲的判定定理4(写出课题).  【讲解新课】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引导学生结合图1,把已知,求证具
矩形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矩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她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是“有一个角是直角”,因而就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矩形的这些性质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延续
矩形 教学示例二一、教学目标   1.掌握矩形的定义,知道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  3.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性质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通过性质的学习,体会矩形的应用美.  二、教法设计  观察、启发、总结、提高,类比探讨,讨论分
菱形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菱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她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是“有一组邻边相等”,因而就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菱形的这些性质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延续
页次:4/24 每页25 总数58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