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模拟实验”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讲的课题是: 模拟实验一、设计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
第三册平行线的特征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教材分析]: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测量探索平行线特征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第2课时)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3.  2.学生掌握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2、3来解决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教学思想.  4.通过相似性质的学习,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它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学完相似三角形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以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和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第3课时)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  2.继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类比数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第2课时)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判定定理2、3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  2.继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类比数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应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它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学完相似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本质,以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全面研
相似三角形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本节首先给出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相似比的概念,并利用探究法得出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重难点分析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相似三角形是研究相似形的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  2.使学生掌握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3.已知线的成已知比的作图问题.  4.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形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理论,它一方面可以直接判定线段成比例,另一方面,当不能直接证明要证的比例成立
比例线段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成比例线段以及项、比例外项、比例内项、第四比例项、比例中项等的概念.  2.掌握比例基本性质和合分比性质.  3.通过通过的应用,培养学习的计算能力.  4.通过比例性质的教学,渗透
平行线的特征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教材分析]: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测量探索平行线特征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
第四册合比性质和等比性质例 教研课  教案设计  教者:龙秀明  教学课题:合比性质和等比性质  教学目标:1、掌握合比性质的等比性质,并会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比例变形  2、会将合比性质、等比性质用于比例线段。  3、提高学生类比联想、推广命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熟练地、灵活地运用合比性质与
第四册锐角三角函数(一)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本章所要解决的新问题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元素(一边或一锐角),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元素。2,使学生了解“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取固定值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一个固定值。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正弦的概念。2,难点:正弦的概念。3
第四册正方形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会用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加深对“特殊与一般的认识”教学重点: 正方形的定义.教学难点: 正方形与矩形、菱形间的关系.教学方法:双边合作 如:在教学时可播放转换动
第四册角的平分线 教学目标1.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它的逆定理的内容、证明及应用.2.理解原命题和逆命题的概念和关系,会找一个简单命题的逆命题.3.渗透角平分线是满足特定条件的点的集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和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是重点.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区别和灵活运用是难点.教学过程
第四册一元二次方程实数根错例剖析课 【教学目的】 精选学生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关问题时出现的典型错例加以剖析,帮助学生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和纠正错误的方法,使学生在解题时少犯错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课前练习】1、关于x的方程ax2+bx+c=0,当a_____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当 a_____时,方程
第三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课题名称§13、3公式法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1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过程,掌握公式特点并根据公式会解一元二次方程。重点、难点根据公式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策略和方法讲练结合课前准备课前预习配方法教学媒体投影仪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我们发现,利
第三册分式方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难点: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教学过程设计  一、
第三册数学 数学目标: 1、知道引进负数的目的和意义;2、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3、熟练地将有理数按一定的要求分类。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计算:(注意观察图形所表达的含义) 加10分 扣10分 得0分 集体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
第三册解直角三角形复习(二)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应用。一、基础知识回顾:1、仰角、俯角 2、坡度、坡角 二、基础知识回顾:1、在倾斜角为300的山坡上种树,要求相邻两棵数间的水平距离为3米, 那么相邻两棵树间的斜坡距离为 米2、 升国旗时,某同学站在离旗杆底部20米处行注目
第三册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课件第2张)1.体会解不等式的步骤,体会比较、转化的作用。2.学生理解、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3.用数轴表示解集,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体会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学会用数学语言表示实际的数
第三册平方根 学 科数学班级初二(4)任课教师课 题平方根(一)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数的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2、使学生能够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正确的求出一非负数的平方根。3、提高学生对数的认识。教学重点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教学难点非负数平方根的个数问题教具学具投影仪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补 标
第三册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第2节,第97~104页)一.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信息社会“数字”社会里,常常需要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根据大量纷繁杂芜的数据做出一个合理的决策,而统计正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第三册平移的妙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平移的基本特征2、能在理解平移性质的基础上巧妙运用的平移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概括平移的基本特征。2、引导学生平移实例中的图形,探索运用平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对平移的再探
页次:15/24 每页25 总数58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