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平行线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4.7 相交线教学内容:课本第160—163页。主要内容为通过一个直线相交的课件的分析得到相交直线垂直的概念,并进一步探索垂足的概念和垂直的性质,同时探索了两条直线之间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第一课时 4.7.1 垂线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分析和探索垂直的概念,体会垂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教案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 1.3.1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教案 --------------------------------------------------------------------------------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的加法(一)"。本节课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这一节课是本册书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之追及问题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 第16课 4.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之追及问题 教学目的1、 使学生会分析相向而行的同时与不同时出发的相遇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2、使学生加强了解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教学分析重点:利用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根据相
第三章 生活中的数据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第三章 生活中的数据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对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感受、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展示。教材从生活实际的需要出发,首先安排了有关对小数的感受和对小数进行表示的内容,为了从生活中的数据中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以便对决策和预测作出帮助,教
余角和补角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⑴ 在具体情景中了解余角与补角,懂得余角和补角的性质,通过练习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⑵ 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几何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⑶ 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敢于面对
你今年几岁了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 你今年几岁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教学重点:归纳一元次方程的概念
因式分解中转化思想的应用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因式分解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因其分解方法较多,题型变化较大,教学有一定难度。转化思想是数学的重要解题思想,对于灵活较大的题型进行因式分解,应用转化思想,有章可循,易于理解掌握,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是:提取公因式法、应用公式法、十字相乘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教学评价与建议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教学评价与建议第一章教学评价指导一、总体设计思路:1、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认识基本几何体及点、线、面。2、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认识棱柱的基本性质。3、通过展开与折叠、切与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数学实践活动,积累数学
分式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3.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1)<http://www.sunwu.net> 教学目标1. 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四种判定方法”的必要性.2. 比较熟练地掌握应用边角边公理时寻找非已知条件的方法和证明的分析法,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 初步掌握“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或
旋转对称图形旋转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得出什么样的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 2.会识别哪些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知道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小于周角)后,能与原图形重合。 3.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它。4.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
旋转的特征旋转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理解图形旋转后,图形中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旋转了同样大小的角度,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 2.会画已知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图形。 3.能找出旋转后的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对应角,对应线段。4.能
图形的旋转1、图形的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等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难点: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
平移的特征2、平移的特征 教堂目标 1.理解图形经过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相等”。 2.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或它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这些图形的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
图形的平移1、图形的平移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识通过观察、归纳、推理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了解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教
同底数幂的乘法 —— 初中数学第二册教案同底数幂的乘法(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幂的运算性质(或称法则),进行基本运算;2.在推导“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幂的运算性质.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一、运用实例 导入新课引例 一个长方形鱼池的长比宽多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 —— 初中数学第二册教案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理解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1、2,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关的证明或计算.2、能力目标(1)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猜想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猜想能力。(2)验证猜
有理数的除法 —— 初中数学第二册教案 “有理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一、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2.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倒数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二、内容分析有理数除法的学习是学生在小学已掌握了倒数的意义,除法的意义和运算法则,乘除的
教学设计---轴对称图形 —— 初中数学第二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几何第二册第三章 三角形 第六单元 第四节 轴对称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二、单元设计: 本单元内容分四快:逆命题与逆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的轴对称。 轴对称放在最后,利于学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 初中数学第二册教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几何第二册第三章,3.12第2——4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定理之间的联系。(2)能力目标:1、定理的引入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 —— 初中数学第二册教案完全平方公式(教案) 贾村中学 聂盼山一、教学目标 (1) (1)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推导完全平方公式,掌握公式结构,能计算。(2)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探究完全平方公
不等式基本性质 —— 初中数学第二册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刘宏光 (宁夏银川第二中学) 作者简历 刘宏光 广东揭阳人,19565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机械系,1953年任太原机械制造厂数学力学教师,1986年被授予中学特级教师,1988年被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学高级教师。1985年被评为宁夏银川市优秀班主任,1986年获全国五一劳
绝 对 值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绝 对 值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准确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②能准确熟练地求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③使学生知道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能更深刻地理解相反数的概念。2.能力目标:①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思维能力。②初步培养学生由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思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新教材教案 生活中的图形(一)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新教材教案 生活中的图形(一) 执教:通光初中 何春华 一、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认识基本的几何体。 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二) 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会用运算律简化运算;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运用.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及符号的确定.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
二元一次方程组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第1课 5.1二元一次方程组(1)教学目的1、使学生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2、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它们的解。3、通过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