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直线,射线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 第一章 线段、角 直线、射线、线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了解直线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射线和线段的概念,并能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2.通过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几何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用运动的观点看待几何图形.3.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提高学习几
展开与折叠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 展开与折叠 灵城一中 蒙 燕教学目标:1. 通过展开与折叠,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2. 学生通过动手动脚实验,发挥想象,开展讨论等方式,认识立体图形与它们的平面展开图的关系;3. 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是哪个几何体的展开图.教学重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5.3 用方程解决问题(2)--打折销售 学 习目标:1、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2、提高学生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情景。重点:1.如何从实际问题中
应用题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主备人:李镇 复备、使用者:刘永、郑建明本学期总第5课时本单元(课)第 5课时授课日期:课题: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会正确找出一元一次方程中存在的相等关系 2、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关键重点:找出应用题中存在
整式的加减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 第9课 3.4整式的加减(1) 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2、使学生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教学分析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难点: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突破:正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绝对值(一)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绝对值(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能根据一个数的绝对值表示“距离”,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2.给出一个数,能求它的绝对值. (二)能力训练点 在把绝对值的代数定义转化成数学式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转化思想指导思维活动的能力.
解方程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5.2 解方程 (1)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2、理解移项的概念;3、学会移项。教学重点: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及移项法则;教学难点:利用等式性质1来解释方程的变形。教学准备:1、投影仪、投影片。2、天平称、若干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与物体质量相同的若干个砝码。教学过程:(
有理数说课稿初稿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有理数说课稿初稿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了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
初一数学《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 初一数学《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广州市华颖中学 刘春荣 课型:分析研讨课教 学 设 计教 学 后 记课 题数 据 的 收 集(2)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调查与收集数据的过程,从中体会到数据在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中是有用的,
第四章 一元一次方程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 第四章 一元一次方程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一、目的要求 使学生会用移项解方程。 二、内容分析 从本节课开始系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是一个有目的、有根据、有步骤的变形过程。其目的是将方程最终变为x=a的形式;其根据是等式的性
课题: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 课题: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大于镇中 赵从品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阅读教材P39页的有关内容,虽然新课程标准没有要,教材上也作为阅读教材,但由于其内容太重要了,因而必须把它作为一堂课来上。它的作用在于让学
镜子改变了什么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7.5 镜子改变了什么1.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例子,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过程和方法: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欣赏的过程,抽象概括出镜内影像所体现的真实画面,并从中总结出确定画面的技巧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节课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
线段射线直线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线段、射线、直线教学目标:1、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图形(知识目标)2、 会说出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直线(能力目标)3、 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兴趣
相反数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相反数 一、学习目标1了解相反数的概念。2给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相反数。3根据a的相反数是-a,能把多重符号化成单一符号。 二、教学过程师:请同学们画一条数轴,在数轴上找出表示+6和-6的点,看一看表示这两个数的点有什么特点,这两个数本身有什么特点。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生: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有关工程问题的应用题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 课题: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有关工程问题的应用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有关应用题。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引入:1、在小学里我们学过有关工程问题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中一般有工作总量、工作时
数怎么不够用了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一、课题 §2.1数怎么不够用了(2)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能将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思想.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有理数包括哪些数.有理数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四、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
等腰三角形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9.3章等腰三角形教案(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1、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什么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顶角、底角。(首先教师提问了解前置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动脑思考、口答。) (二) 、构设悬念,创设情境:3、一般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三条边、三个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一、课题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4.通过对数学问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三)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 12.6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三)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增长率问题.(二)能力训练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二、教学
整式的加减(1)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整式的加减(1)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2、使学生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教学分析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难点: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突破:正确理解去括号法则,并会把括
6.4扇形统计图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6.4扇形统计图 一、教材、学情分析“扇形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江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的学习内容,是从生活中实际问题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创造使用教材设计的一节课。生活中经常需要收集数据,而统计图是展示数据的重要方法,经常出现在报刊杂
从问题到方程(一)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教学内容:§5.1从问题到方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方程是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一种手段。2、初步掌握从现实生活问题到列出方程一般途径。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意志品质。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从现实生活问题到列出方程的一般途径。教学难点:正
直线、射线、线段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 直线、射线、线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了解直线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射线和线段的概念,并能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2通过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几何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用运动的观点看待几何图形3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提高学习几何的积极性。[教
2003年初中数学评教活动参评说课稿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 2003年初中数学评教活动参评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界首一中的数学教师张贺,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华东版数学第一册第四章《直线与角》的第1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活动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说明几个方面谈谈对本节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教学实录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教学实录教学目标 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认识多边形,探索多边形的某些性质;在活动中感受归纳思想;在活动中发展有条理地思考(感受分类思想)。重点和难点 感受归纳思想和分类思想;归纳。教具 贺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