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难点为在较复杂的图形中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相关概念是进一步学习平行线、四边形等后续知识的基础.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
垂线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重点和难点分析 (1)本节的重点是会用两直线垂直的定义判定两条直线垂直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两直线垂直的定义中虽然强调“有一个角是直角”,但实际上由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性质,可以得到其他三个角也都是直角,因此不指定哪一个角是直角,实际上无论哪一个角
相交线、对顶角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重点和难点分析 (1)本节课的重点是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这些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常常要用到,要求学生掌握.对顶角的概念是结合图形描述的,这样描述,便于学生在图形中辨认.教学中不必让学生背这些词句,而是让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教
角的画法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能够根据题目要求画出已知角,教学的难点是类似五角星等基本图形的画法.熟练掌握角的画法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以及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图形画法的基础. 画角的方法一般有两种:用量角器画角或用三角板画角. 1.用量
角的度量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角度计算中的进位制问题、互余与互补的概念;难点是互余与互补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熟练掌握角的度量的相关知识可以为进一步研究相交线、平行线打下基础. 1.度、分、秒的互换:如果一个角比1°还小,那么怎样度量它的大
角的比较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角的大小比较,角平分线的意义,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难点是空间观念,几何识图能力的培养.角的比较的相关知识是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和画法,以及进一步研究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 1﹒角的大小的比较有两种
角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角的定义既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知识建立在射线、线段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比较、画法,以及深入研究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 1.角的定义是由实际生活中具有角的形象的物体抽象出来的,理解角的定义一定
线段的比较与画法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及表示法. 3.通过本
下学期 射线、线段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等概念的区别. 2.理解射线及其端点、线段及其端点、延长线等概念. 3.掌握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对学生继续进行几何语言和识图能力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几何语句
直线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直线的概念. 2.掌握直线的表示方法,直线的公理和相交直线的概念. 3.使学生熟悉简单的几何语句,并能画出正确的图形表示几何语句.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一些几何语句(如:某点在直线上,即直线“经过”这点;过两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
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要求学生学会用移项解方程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 (二)能力训练点 由移项变形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由算术解法过渡到代数解法的解方程的基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用代数方法解方程中,渗透了
方程和它的解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清楚了解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以及解方程的含义. 2.让学生学会根据条件列出方程.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例2的教学,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2.通过例3方程的
等式和它的性质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起学点 1.理解:等式的意义,并能举出有关等式的例子. 2.掌握:关于等式变形的两条性质,并能语言叙述. 3.应用:会用等式的两条性质将等式变形,并能对变形说明理由.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等式的两条性质的教学,培
整式的加减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整式的加减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2.掌握: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与添括号的基础上,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3.运用: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用代数的方法
相反数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反数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和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3.初步认识对立统一的规律。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了解相反数的意义,理解相反数的代数定义与几何定义的一致性.难点是多重符号的化简.“只有符号不
数轴 教学目标 1.了解数轴的概念和数轴的画法,掌握数轴的三要素; 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的观点。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
正数与负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给定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 会初步应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能将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 4.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分类讨论的思想; 5.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教学
简易方程 教学目标 1.会解简易方程,并能用简易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通过代数法解简易方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简易方程的解法;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
公式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
代数式的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代数式的值的概念,能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求出代数式的值; 2.培养学生准确地运算能力,并适当地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的思想。教学建议 1.重点和难点:正确地求出代数式的值。 2.理解代数式的值: (1)一个代数式的值是由代数式中字母的取值
列代数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代数式概念的基础上,能把简单的与数量有关的词语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3. 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建议 1.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列代数式。 难点:弄
代数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了解字母表示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2.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使学生能说出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3.通过对用字母表示数的讲解,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建
2.展开与折叠 zkt.ppt zkt.swf教案示例展开与折叠浙江义乌 王菊清 教材分析 《展开与折叠》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在前面的两个课时中,学生已进入生活中丰富的立体图形世界,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周围的事物,对进一步要学些什么内容,他们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lzgn.swf qdxc.swf教案示例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安徽合肥 李春梅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本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是根据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以及知识的衔接精心安排的,其基本出发点是为了促进学生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