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与说明《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与说明吴让贤 湖北省利川市毛坝民中 吴让贤一、 设计思路:人们生活的空间存在着大量的图形,图形是人们理解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绝妙工具,立体图形的学习将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空间,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无穷的直觉源泉。发展学生的空间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案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案毛成胜 广东省东莞市新星学校 毛成胜教 材: 华师大版第九册23章2.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P60~62教学目的要求:知识目标:1、了解圆和圆五种位置的定义,2、熟练掌握用数量关系来识别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分析、动手操作、概括的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一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第一课时)葛红艳 武汉市吴家山二中 葛红艳 教学目标1.通过拼图游戏,让学生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并对内角和能够进行合理的解释.2.能应用性质进行角的有关计算.3.通过实验、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科学发现的喜悦,培
《浣溪沙》《赤壁》(网友来稿)小鸟 学习《浣溪沙》 1、指名朗读 2、作者简介 ——苏轼,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苏辙兄。嘉佑进士。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
新课程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教案新课程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教案
新课程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教案新课程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教案
新课程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教案新课程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教案
新课程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教案新课程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教案
新课程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教案新课程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教案
空间里的平行关系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在平行线知识的基础上,教科书以学生对长方体的直观认识为基础,通过观察长方体的某些棱与面、面与面的不相交,进而把它们想象成空间里的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不相交,来建立空间里平行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重点、难点分析 能认识空
直线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直线的概念. 2.掌握直线的表示方法,直线的公理和相交直线的概念. 3.使学生熟悉简单的几何语句,并能画出正确的图形表示几何语句.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一些几何语句(如:某点在直线上,即直线“经过”这点;过两点有且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要求学生学会用移项解方程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 (二)能力训练点 由移项变形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由算术解法过渡到代数解法的解方程的基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用代数方法解方程中,渗透了数学中
方程和它的解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清楚了解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以及解方程的含义. 2.让学生学会根据条件列出方程.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例2的教学,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2.通过例3方程的解的检
等式和它的性质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起学点 1.理解:等式的意义,并能举出有关等式的例子. 2.掌握:关于等式变形的两条性质,并能语言叙述. 3.应用:会用等式的两条性质将等式变形,并能对变形说明理由.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等式的两条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
整式的加减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整式的加减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2.掌握: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与添括号的基础上,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3.运用: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实
去括号与添括号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去括号法则. 2.应用:应用去括号法则,能按要求去括号.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去括号法则的应用,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不要只考虑括号内的部分项,而要考虑括号内的每一项. 2.通过
同类项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什么样的项是同类项. 2.了解:了解同类项可以合并. 3.应用:会合并同类项,会利用合并同类项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例题的讲解与训练,使学生熟练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三)德育渗透点
整式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的概念. 2.使学生能准确地确定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和项数. 3.能正确区分单项式和多项式.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区别单项式与多项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三)德育渗透点 在本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会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难点是用交换键输入数字.关键是掌握计算器功能键的用法.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这一小节的教学需要注意: 1.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能见到的科学计算器的型号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意义 2.给一个近似数,能说出它精确到哪一痊,它有几个有效数字 3.使学生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说出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培养学生把
有理数的乘方 再做一组练习(出示投影3) 计算:(1),,; (2),,; (3),,.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纠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纵向观察(1)题和(2)题的形式和计算结果有什么区别?中底数是-3,而题中,底数是3.因此,.可见,以负数作为底数时,这个负
有理数的乘方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2.渗透转化思想.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勤思、认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把记成,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最后要验算的好
有理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 3.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的思想;通过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