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 贾村中学 聂盼山一、教学目标 (1) (1)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推导完全平方公式,掌握公式结构,能计算。(2)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探究完全平方公式,体会数形结合。
第二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几何第二册第三章,3.12第2——4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定理之间的联系。(2)能力目标:1、定理的引入培养学生对命题的
第二册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六节 202页----204页《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鹿泉市上庄镇中学 张亚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3)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操作,力图提示出方程与图
第二册教学设计---轴对称图形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几何第二册第三章 三角形 第六单元 第四节 轴对称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二、单元设计: 本单元内容分四快:逆命题与逆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的轴对称。 轴对称放在最后,利于学生运用观察比
第二册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理解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1、2,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关的证明或计算.2、能力目标(1)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猜想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猜想能力。(2)验证猜想结论,培养学生的论证和逻辑思
第二册同底数幂的乘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幂的运算性质(或称法则),进行基本运算;2.在推导“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幂的运算性质.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一、运用实例 导入新课引例 一个长方形鱼池的长比宽多2米,如果鱼池的长和宽分别增加
第一册对数函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①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 ②应用对数函数的性质可以解决:对数的大小比较,求复 合函数的定义域、值 域及单调性。 ③ 注重函数思想、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思想的渗透,提高 解题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对数函数的性
第一册全面调查举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⒈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等活动,通过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掌握全面调查的方法; ⒉通过学习,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并体验成功的乐趣; ⒊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培养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
第一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三)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增长率问题.(二)能力训练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增长率问题.2.教
第一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问题.(二)能力训练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数学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面积、
第一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关系的应用题.(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的关系的应用题.2.
第一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 一、课题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
第一册等腰三角形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1、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什么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顶角、底角。(首先教师提问了解前置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动脑思考、口答。) (二) 、构设悬念,创设情境:3、一般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三条边、三个内角、高、中线、角平分线)4、等
第一册数怎么不够用了 一、课题 §2.1数怎么不够用了(2)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能将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思想.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有理数包括哪些数.有理数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四、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一)、
第一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有关工程问题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1、 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有关应用题。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引入:1、在小学里我们学过有关工程问题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中一般有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个量。这三个量的关系是:(1)__________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5.3 用方程解决问题(2)--打折销售 学 习目标:1、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2、提高学生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情景。重点:1.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方
展开与折叠 教学目标:1. 通过展开与折叠,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2. 学生通过动手动脚实验,发挥想象,开展讨论等方式,认识立体图形与它们的平面展开图的关系;3. 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是哪个几何体的展开图.教学重点:将立体图形展成平面展开图;教学难点:按规定形状把正方体展成平面图形;教学过程:一、
线段,直线,射线 直线、射线、线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了解直线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射线和线段的概念,并能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2.通过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几何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用运动的观点看待几何图形.3.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提高学习几何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直线、射线、
你今年几岁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教学重点:归纳一元次方程的概念教学难点: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
余角和补角 一、教学目标:⑴ 在具体情景中了解余角与补角,懂得余角和补角的性质,通过练习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⑵ 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几何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⑶ 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
生活中的数据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对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感受、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展示。教材从生活实际的需要出发,首先安排了有关对小数的感受和对小数进行表示的内容,为了从生活中的数据中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以便对决策和预测作出帮助,教材又安排统计图的认识和不同统计表的选择等内容。这些内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之追及问题 教学目的1、 使学生会分析相向而行的同时与不同时出发的相遇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2、使学生加强了解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教学分析重点:利用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难点:寻找相遇问题中的
有理数的加法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的加法(一)"。本节课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二章第六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一一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相交线、平行线 教学内容:课本第160—163页。主要内容为通过一个直线相交的课件的分析得到相交直线垂直的概念,并进一步探索垂足的概念和垂直的性质,同时探索了两条直线之间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第一课时 4.7.1 垂线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分析和探索垂直的概念,体会垂直的性质。2、理解过平面中一点有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认识多边形,探索多边形的某些性质;在活动中感受归纳思想;在活动中发展有条理地思考(感受分类思想)。重点和难点 感受归纳思想和分类思想;归纳。教具 贺卡教学过程实录 (上课铃响,眼保健操)[师]上课![值日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