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数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了解字母表示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2.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使学生能说出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3.通过对用字母表示数的讲解,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4.通过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是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及其应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其基本方法与步骤是化归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结果仍是多项式,其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因此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与应用.本章的重点是整式的乘除,作为整式除法内容中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单项式除以单项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同底数幂除法性质的延伸
同底数幂的除法 第二课时 同底数幂的除法(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公式并能运用其进行熟练计算.  2.培养学生抽象的数学思维能力.  3.通过例题和习题,训练学生综合解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4.
同底数幂的除法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  (1)重点和难点  重点: 准确、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是幂的运算性质之一,是整式除法的基础,一定要打好这个基础.  难点: 根据乘、除互逆的运算关系
完全平方公式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完全平方公式的熟记及应用.难点是对公式特征的理解(如对公式中积的一次项系数的理解).完全平方公式是进行代数运算与变形的重要的知识基础。  1.两数和
第一册有理数的加法说课教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的加法(一)"。本节课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二章第六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一一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
第一册相交线、平行线 教学内容:课本第160—163页。主要内容为通过一个直线相交的课件的分析得到相交直线垂直的概念,并进一步探索垂足的概念和垂直的性质,同时探索了两条直线之间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第一课时 4.7.1 垂线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分析和探索垂直的概念,体会垂直的性质。2、理解过平面中
第一册《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认识多边形,探索多边形的某些性质;在活动中感受归纳思想;在活动中发展有条理地思考(感受分类思想)。重点和难点 感受归纳思想和分类思想;归纳。教具 贺卡教学过程实录 (上课铃响,眼保健操)[师]上
第一册2003年初中数学评教活动参评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界首一中的数学教师张贺,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华东版数学第一册第四章《直线与角》的第1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活动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说明几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是初
第一册直线、射线、线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了解直线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射线和线段的概念,并能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2通过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几何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用运动的观点看待几何图形3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提高学习几何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直线、射线、线段的
第一册一元一次方程 复习目标: (1)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以及方程的解等基本概念。 (2)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3)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 重点、难点: 1. 重点: 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的基本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难
第一册相交线 相交线〈垂线〉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2.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能力目标培养提高学生观察、理解能力,几何语言能力、画图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及不
第一册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目的: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 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学教程:一、复习提问:1、如果向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 西走3米记作__.
第一册从问题到方程(一) 教学内容:§5.1从问题到方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方程是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一种手段。2、初步掌握从现实生活问题到列出方程一般途径。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意志品质。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从现实生活问题到列出方程的一般途径。教学难点:正确找出问题中
第一册一元一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积累活动经验。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难点: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三、教学过程1、课前训练一 (1)如果 | | = 9,则
第一册扇形统计图 一、教材、学情分析“扇形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江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的学习内容,是从生活中实际问题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创造使用教材设计的一节课。生活中经常需要收集数据,而统计图是展示数据的重要方法,经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媒体中,为此教科书安排了扇
第一册整式的加减(1) 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2、使学生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教学分析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难点: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突破:正确理解去括号法则,并会把括号与括号前的符号理解成整体
第一册有理数的加法 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同学们共同学习 昨天,老师在七年级三班上课时,把他们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回答问题的情况以抢答赛的形式记分。你们看(出示投影)这是七年级三班七个小组回答问题的表现情况。答对一题得一分,记作+1分;答错一题扣一分,记作—1分。第几组最棒?老师还没来得及计算出每个
第一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会用运算律简化运算;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运用.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及符号的确定.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1.叙述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第一册生活中的图形(一)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新教材教案 生活中的图形(一) 执教:通光初中 何春华               一、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认识基本的几何体。   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教学过程:   1、引入:(1)
第一册绝 对 值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准确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②能准确熟练地求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③使学生知道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能更深刻地理解相反数的概念。2.能力目标:①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思维能力。②初步培养学生由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
<<列代数式>>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了解代数式概念的基础上,能把简单的与数量有关的词语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2.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列代数式.  难点:弄清楚语句中各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
<<列代数式>>教学建议 1.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列代数式。  难点:弄清楚语句中各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2.本节知识结构:  本小节是在前面代数式概念引出之后,具体讲述如何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代数式表示出来。课文先进一步说明代数式的概念,然后通过由易到难的三组例子介绍列代数式的方法。  
<<列代数式>>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代数式概念的基础上,能把简单的与数量有关的词语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3. 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页次:19/35 每页25 总数86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