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二节发育 教学设计第十一章第二节发育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理解发育的概念和青春期的发育特点,了解从婴儿到成人的发育分期。能力方面:通过课本中曲线图的认识和使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图表进行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情感方面:通过对青春期发育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性道德观
第十一章第一节生殖 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第一节生殖 教学设计(下载: )
第八章两栖类 教学设计第八章两栖类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使学生识记变温动物的概念和冬眠。 (2)使学生理解青蛙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殖发育与两栖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3)使学生理解两栖类的特征。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青蛙外部形态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青蛙的
第七章第三节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设计第七章第三节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使学生通过学习知道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能力方面 通过学习鱼类资源的保护,使学生初步形成生态学观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
第七章第二节淡水鱼类和海洋鱼类 教学设计第七章第二节淡水鱼类和海洋鱼类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知道主要的淡水鱼类及其养殖。 (2)知道主要的海洋鱼类及其养殖。 2.能力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自觉获取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淡水鱼类和海洋鱼类
第七章第一节鲫鱼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第七章第一节鲫鱼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理解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理解鱼的生殖发育特点。 (3)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的主要结构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
第七章第一节鲫鱼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第七章第一节鲫鱼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理解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理解鱼的生殖发育特点。 (3)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的主要结构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第十章激素调节 教学设计第十章激素调节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胰岛的位置和功能,以及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理解内分泌腺、激素和体液调节的概念。 2.利用临床观察法,通过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病症,归纳出相应激素的生理功能,对学生
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 教学设计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理解感觉器官的概念和意义,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近视和远视,眼睛的卫生保健知识,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能力目标:培养预防近视沙眼中耳炎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六章第三节其他节肢动物 教学设计第六章第三节其他节肢动物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识记沼虾、河蟹、园蛛、蜈蚣的形态结构特点。 (2)知道沼虾、河蟹的经济意义以及园蛛、蜈蚣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 通过比较沼虾和蟹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的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学设计第二章第一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的基本观点,并通过对比对生命起源认识的不同观点,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生命观的教育,自觉抵制非科学的观点。 2.在了解动物、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基础上,归纳总结、初步认识生物进化的
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设计第八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一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第八章第一节ߌ
空中飞行的动物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一、教学目标 1、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2、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3、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二、教学重点: 1、.探究和观察“鸟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一、教学目标 1、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2、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3、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二、教学重点: 1、.探究和观察“鸟
动物的运动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授课人: 桂阳三中 彭智明一、教学目标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关节的结构。 2、认识肌肉的特性。 3、掌握骨、肌肉、关节的协调运动。4、理解运动是各系统协调配合的结果。三、教具准备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授课人: 桂阳三中 彭智明一、教学目标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关节的结构。 2、认识肌肉的特性。 3、掌握骨、肌肉、关节的协调运动。4、理解运动是各系统协调配合的结果。三、教具准备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目标]1.以酸雨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2.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4.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1.设计并完成酸雨对
[教学目标]1.以酸雨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2.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4.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1.设计并完成酸雨对
鸟类
第 七 节 鸟 类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鸟类的形态结构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点2、了解鸟的繁殖的特点3、了解鸟对人类的益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鸟类的形态结构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点难点:双重呼吸[复习旧知识]在我们已学过的动物中,哪一类动物属于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第 七 节 鸟 类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鸟类的形态结构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点2、了解鸟的繁殖的特点3、了解鸟对人类的益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鸟类的形态结构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点难点:双重呼吸[复习旧知识]在我们已学过的动物中,哪一类动物属于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生物间的食物联系》教学设计
《生物间的食物联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浙江省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常识第九册《生物间的食物联系》。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着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4.培养学生热爱和保
《生物间的食物联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浙江省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常识第九册《生物间的食物联系》。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着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4.培养学生热爱和保
第三章病毒 教学设计三第三章病毒 教学设计三 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调查有关病毒的内容: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电脑特长组合成若干小组(每组以3-4人为宜),再根据自己的兴趣从教师提供的课题中选择一个进行调查。可选择的课题:①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包括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它是如何被发现的?②
第三章病毒 教学设计二 第三章病毒 教学设计二(下载: )
第三章病毒 教学设计一第三章病毒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 (2)通过学习让学生识记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病毒对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病毒在生物防治上的作用。 (4).通过学习让学生识记细菌病毒——噬
第二章第二节蘑菇教学设计一第二章第二节蘑菇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蘑菇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2)使学生能总结识记真菌的主要特征。 (3)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4)识记当地常见的食用菌种类及各自的主
第二章第二节蘑菇 教学设计二第二章第二节蘑菇 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了解蘑菇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了解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观察蘑菇的形态、颜色,继续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概括真菌的主要特征,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3.通过了解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
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l)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知道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和出芽生殖,认识霉菌的形态结构和孢
第一章第二节放线菌 教学设计第一章第二节放线菌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放线菌结构特点及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放线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及对自然界的重要作用。设计思想:学生对放线菌的了解并不是很多,本节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放线菌的主要特征,同时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放线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
第一章第一节细菌 教学设计第一章第一节细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学习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观察细菌形态和对问题的分析、比较,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继续树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