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中国90年代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文化分析,认为:中国现代激进主义、保守主义以及自由主义,伴随着中国近百年的现代化进程而不断发展转型,并呈现为互相对峙甚至互相循环的尖锐形态。到了本世纪末,这一问题不仅与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话语权力密切相关
一、大众文化的娱性功能

自1942年以后,主流文化经过民间话语的"转译",具备了大众文化所有的特征。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大众文化"是"大写的文化",它所强调、宣扬的是与国家民族相关的宏大叙事,它的目标诉求是动员和组织民众参与到民族救亡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因此,这个"大
在90年代的文化思潮中有一种极力消解知识分子作用的倾向。对于这种自虐自杀倾向,笔者未敢苟同。一方面因为作为社会结构中的一个特定角色,知识分子不会消亡,还会履行历史派定给他的职责;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种倾向人为地表达了一种后现代主义立场,它不是出于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认识论
作者:乔治·巴塔耶 汪民安 译
1 古典功用性原则的不充分性
某种讨论的意义每次都取决于"有用的"(useful)这一词的基本价值,换句话说,触及人类社会生活的问题只要一被提出来--无论是谁来讨论,也无论发表了什么意见--就可以肯定的是,辩论必定会走样,而基本问题也就被回

摘要:“人文环境”可以定义为一定社会系统内外文化变量的函数,文化变量包括共同体的态度、观念、信仰系统、认知环境等。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人文精神缺席的西部大开发可能会落入乌托邦计划。西部大开发最高难题在于“人·自然·经济”三元关系的问题,据此,西部大

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关系是近年来思想史、文化史和社会史研究中的新课题,认识这一问题不仅要在理论上进行新的探索,更要从实证研究上开拓新的领域,把非观念性(即文本性)的资料,引入思想史的范畴,或从思想史的角度解释生活方式的变迁。本文以服装为例提出这一问题,是基于这样的认
在先秦社会思想史上,荀子是最为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孔子所创的儒家社会思想,在荀子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与发挥,并形成了一套颇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如果以现代社会学来衡量的话,荀子的许多论述都有契合之处,荀学实可称之为儒家的社会学。[1]

一、“化性起伪”与人的社会化

与孟

人的右脑是一个亟待开发的智力世界。这一智力世界的开发,美育的有效实施是一项重要的措施。现代脑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约占全脑的四分之三,分为左右两半球。两个半球具有同样的高级智力功能。左半球 控制右侧肌体的感觉和运动,侧重于抽象、分析、计算和求同,是人脑处理语言、数
一.

  "革命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制造出的文艺怪胎。作为政治需要的样板之戏已经寿终正寝,但作为戏剧本身的"样板戏"并没有死亡。巴金先生在文革后再听到样板戏的唱腔就做恶梦,可见样板戏对"牛鬼蛇神"曾经达到怎样的"威慑"作用。但到了九十年代,以战争年代为背景的几部样板戏如《
“美术”这一学科名称,在中国已存在和使用了100年.做为一个专门学科,无论是正式的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在中国都明确指向视觉艺术或造型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四大门类.这已经是家喻户晓和熟练使用的词语和概念。
做为一门学科,“美术”这一名称不论是学术研究机构

摘要:Abstract
文脉一直是设计师与评论家关注的焦点问题。能表述本民族文化属性的设计作品,其意义与重要性早已勿雍置疑。本文立足产品设计,解释了什么是文脉,为什么要表现文脉以及如何表现文脉。

关键词:文脉 文化 符号形式 符号结构 意义


  设计中的文脉主义,在建筑

按世纪惯例,“基督教”为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之各教派的统称。基督教(Christianity)包括天主教(the Western Church,亦称“公教”、“罗马公教”、“旧教”)、东正教(the Orthodox Eastern  Chruch,亦称“正教”)、新教(Protestantism,亦称“耶稣教”、“更正教”)和其他

 90年代以来围绕现代水墨画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现代水墨能否进入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以及它在世界艺术中的文化身份的问题,比起80年代中国画在西方文化艺术思潮冲击下的危机与生存问题,现在更为紧迫的是水墨画面向新世纪的发展问题。而这一问题的产生与深化,是在中国社会在80年代以后加速发

内容提要
  本文从基督教神学的基督论的七个方面,即历史上的耶稣的灵生、爱道、受死与信仰的基督的复活、升天、再来、审判言述基督教的内涵,进而阐明了基督教艺术的主题关怀与图式关怀的特征。前者以《圣经》的传言、教会的见证为象征性因式的所指,后者以光、十字架两种符号为象征

【摘要】 直觉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儿童依靠直觉能够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能够创造性 地表现视觉意象,能够体现美的自然法则。而在传统美术教育中,只注重传授知识技能,忽视素质教育,忽视 儿童个性的发展;教材内容脱离儿童发展实际,不符合艺术教育特点。要改革美术教育,就

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活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

写下这个题目自己也很困惑,不知道究竟想说什么意思,但是我却坚定要写下它。那是听了《恋曲2000》以后。听之前就有人认为这是罗大佑那么多年来最不济的一个作品,第一遍听果然与那么的意思,说不上是失望,而是有点失落,想罗大佑终于离我们远去了,从此,或许我们再能回想起的只能是

莫扎特音乐需要冗长的解释吗?不。这位无与伦比的作曲家的音乐传进每一双为它张开的耳朵,它原本就无需言词解说。所以,人们在听C大调《庄严弥撒》(KV337)时,完全可以像听莫扎特的十七部管风琴和乐队教堂奏鸣曲——在同一个时期产生的纯器乐作品——一样,不受歌词的“干扰”。

我最近把莫扎特的书信重新读了一遍,那是由亨利·特·居仲先生译成法文,而所有的图书馆都应该置备的:那些信不但对艺术家极有价值,并且对大众都有裨益。你一朝念过以后,莫扎特就能成为你终生的朋友;你痛苦的时候,莫扎特那张亲切的脸自然而然会在你面前浮现;你可以听到他心花怒放的

一、「敬拜赞美」的特殊意义

敬拜与赞美本来是两个普通的名词及动词而已,敬拜是做礼拜,赞美是礼拜中对上帝的称赞。但是今日很多人把敬拜与赞美之两词合一而变成一个专有名词「敬拜赞美」,即指礼拜前长时间唱「短歌」暖身,然后进入礼拜的意思。依笔者所了解与接触到「敬拜赞美」的歌

【提要论文】音乐学是一门研究音乐的学问,只有具备了较好音乐知识和技能、具备了较高中外文化知识和驾御中外语言及写作能力的人才能胜任。对于西方音乐学构架中的我国音乐理论教育要加以改革。音乐学的专业教育要从附中开始设置。音乐学的课程设置要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性,要求不同阶段的


  人以肉身寓居于世,一切生活或经验在遭逢之中成为我们的生命。当经验尚未找到语言时,它处于无名的状态,无名的经验等待著语言的堪查,当经验寻获语言而说出时,它就获得了它的实在。死亡从模糊的生活世界中发出声响,茫然、困惑、恐惧、不安进入我们的生命;生命存活的当儿,死亡

历史发展到21世纪,为世人展现出一幅多元的文化图景。很多原有的文化局面在新世纪新观念的冲击下重组再生;同时,随着这一文化格局的改变,人们对多元文化现象的思考日趋深入。
在这大的世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中国音乐发展道路有了全方位的认识和更理性的关 注。或许在多元化的局面中要

当代美国中小学音教育的模式是什么?答案为:多模式就是其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当代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题又是什么呢?答案为:“创造”就是其主题。本文——“多种音乐教育模式中的创造主题”将对当代美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及其成因作一简要的分析,以期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有

一.中世纪前期的西方音乐就是基督教音乐西方音乐起源于古希腊。但是由于古希腊的音乐史料存留下来的极少,人们通常又把中世纪作为研究西方音乐的一个重要起点。


  中世纪指的是欧洲封建社会,大约从公元 5世纪至 14世纪。中世纪欧洲的各种音乐机构如编写、研究机构,以及合唱队、学
页次:22/31 每页25 总数76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