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 教案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 教案一、基础知识目标: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和标志;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基本内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巴黎和会对中国问题的无理决定;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二、思想教育目标:1.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
民族工业短暂发展和军阀割据纷争民族工业短暂发展和军阀割据纷争 教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辛亥革命至1918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北洋军阀分裂的原因和军阀割据纷争局面的出现及其危害。张勋为什么能拥宣统复辟,又为什么迅速失败。段祺瑞为什么讨伐张勋。沙俄策动外蒙“独立”分裂中国的罪行。英国胁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中国工人运动掀起新高潮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中国工人运动掀起新高潮苏州一中 薛振军课时: 1.5课时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及其伟大意义;中共“二大”的召开及其制定的革命纲领;香港海员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
全面内战的爆发全面内战的爆发苏州一中 薛振军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抗战胜利后,美蒋勾结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一二·一”血案;政治协商会议;“校场口血案”;“下关惨案”;“李闻惨案”;全面内战的爆发。2.思想教育:①通过对美蒋勾结阴谋发动内战有关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美帝国主义
1.1-1.2 鸦片战争
1.1-1.2 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 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中国军民奋勇抵抗;鸦片战争的结束;中英《南京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掌握:徘徊中前进的原因及表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及历史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展开;《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理解P124的材料
民主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大革命
高三历史公开课教案第15周  星期五  2004年12月10日  地点:高三(2)课题:第四单元 民主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大革命课型:单元复习课        主讲人:陈萍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中共的成立、国民大革命等。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归纳总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刘邓大军等反攻方向;战略决战的胜利;三大战役的胜利及意义。2.能力方面:(1)通过对民主革命时期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的能力。(2)通过对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一) 教学设计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一) 教学设计示例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一) 教学&#35774
国防建设、民族工作和外交工作的成就国防建设、民族工作和外交工作的成就 教学设计示例1.导入的过程教师首先提问:人民军队在夺取政权中起了巨大作用。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军队还要不要继续存在,如果还要人民军队存在,它的任务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企图
“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教学设计二“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告台湾同胞书》;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撒切尔夫人访华及中英谈判;中国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中英联合声明;中葡联合声明;香
“一国两制”与祖国的统一大业 教学设计“一国两制”与祖国的统一大业 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当局攻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香港回归祖国的历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设计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政治路线;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中共十三大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设计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中共十二大及其指导思想;四项基本原则;中共十三大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中共十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2.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3.掌握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4.理解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就。二、德育目标1.通过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爱党、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特区的位置;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就。2.能力方面:(1)通过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教学设计示例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2.掌握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3.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4.理解《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二、德育目标1.“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最重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教学设计示例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1977年邓小平对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整顿;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及历史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展开;十一届六中全会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
中英鸦片战争 教案(一)中英鸦片战争 教案(一)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学难点:对一些专用名词的理解和把握、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教法设计:教师讲解,学生就部分问题进行探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本资源库提供的网
中英鸦片战争 教案(二)中英鸦片战争 教案(二)教学目的一、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1年英军侵占香港岛;关天培虎门牺牲;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葛云飞定海牺牲;陈化成吴淞牺牲;1942年8月鸦片战争结束;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的签订;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教案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教案教材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严重后果,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在洪秀全、冯云山等人的努力下,拜上帝教组织日益扩大。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义军称太平军。不久,太平军攻占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教案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教案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安庆保卫战。上海战役。天京保卫战。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二、思想教育目标:太平天国英雄们威武不屈的斗争事迹,是我们中华民族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生动写照。他们的艰苦创业与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至今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一) (一)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沙俄侵占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二) 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近代史上外国资本主义发动的第二次侵略中国的战争。本课应重点把握几个特点:第一、这次战争是外国资本主义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这次战争武装侵略中国的国家除英国外,法国也加
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 教案(二)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 教案(二)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猛烈地冲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两次鸦片战争也使清王朝在政治、经济上元气大伤。但清王朝恰像一个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了适应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对人民革命的镇压,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清王朝的政局
页次:7/11 每页25 总数26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