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教学目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巴黎公社;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的分析,使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是欧洲政治、经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教学目标  1.学生应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及评价;美国领土扩张;林肯;《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美国内战的原因、经过及意义;德意志的统一;俾斯麦和“铁血政策”;意大利的统一;加富尔;加里波第;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危机;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改
亚洲革命风暴 教学目标  1.学生应掌握:欧洲列强对亚洲加紧侵略的范围、主要方式和危害;亚洲革命风暴中的五次重大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密拉特事件;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和作用。  2.通过学习欧洲列强对亚洲加紧侵略,以及亚洲人民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使学生认识到:随着欧洲列强对亚洲主要国家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教学设计示例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1977年邓小平对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整顿;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及历史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展开;十一届六中全会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设计示例1.导入的过程教师直接点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也做出了不懈努力。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国两制”与祖国的统一大业。2.新课知识内容的学习指导和“探究”过程关于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教学设计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教学设计示例1.导入的过程提问:十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损失?设想一下当时人民最大的希望是什么?教师小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三年恢复和三年改造,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也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本国社会主义道路。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教学设计“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教学设计示例1.导入的过程教师放映一段与“文化大革命”与“红卫兵”运动相关内容的教学录像(或照片、画片等),然后教师小结:1957年中共中央“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开始,中央“左”倾错误思想开始突飞猛进,这种思想在经济领域表现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教学设计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教学设计示例导入的过程教师提问: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们称之为过渡时期,即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请同学们和我共同回忆一下,这一时期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简要评述后,导入新课:
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设计示例第十八课 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明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棉花种植的发展;纺织、制瓷和采矿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手工工场的出现。在教师指导下,看本课地图及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分析机户和机
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林彪反革命集团;“九一三事件”;国民经济的破坏和复苏;“批林批孔”运动;邓小平的全面整顿;“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四五”运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2.能力方面:(1)通过
世界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世界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区域经济集团化;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经济多极化;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二、要求学生认识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经济全球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教学设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教学设计示例导入:讲授新课前,先引导学生回忆建国初期为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人民政府所做的各项工作。然后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国家,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教学设计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导&#2
世界政治的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世界政治的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国际力量新的分化和组合;“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的趋势;美国的霸权主义;地区冲突;国际裁军和军控进程;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使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形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教学设计示例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东欧剧变的实质和方式;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八一九”事件;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的原因。二、要求学生认识: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但不是社会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教学设计示例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东欧巨变的三个阶段及其实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八·一九”事件;“独联体”的成立和苏联解体。2.能力方面: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提高学生运用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学设计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的开展及其扩大化;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教学设计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转入建设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有利条件;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教学设计示例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三大改造的完成;经济建设成就;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教学设计示例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制定的条件和基本内容;过渡时期的概念;三大改造的完成及其历史意义;“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及其重大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1954年宪法的制
第二十课 现代文化 教材教法第二十课 现代文化 教材教法关于欧美的文学艺术重点是现代欧美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教师应介绍三个人物:(1)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2)美国著名文学家德莱塞;(3)著名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建议教师尽力把卓别林这个人物讲好、讲活,应先引导学生回忆卓别林所饰演的“小流浪汉”的形象(可让学
第二十课 现代文化 教学设计示例第二十课 现代文化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苏联文学的创始人高尔基及其代表作《母亲》。作家富尔曼诺夫和肖洛霍夫。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法捷耶夫的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波列伏依的中篇小说《真正的人》。苏联著名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芭蕾
第十九课 第三科学技术革命 教材教法第十九课 第三科学技术革命 教材教法本课地位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
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公元纪年方法,什么是年代、世纪,怎样计算。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学习中国历史对思想品德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有助于培养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责任感;有助于确立正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 习题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 习题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里推行的政策是( )A.提倡民主 B.改革创新 C.尊孔复古 D.提倡科学2.新文化运动开始于(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9年3.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所
页次:6/11 每页25 总数26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