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影响 加入WTO是我国党和政府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国际形势,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入WTO,对于改善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环境,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分享WTO业已取得的成果和所赋予的权利,加快我国农业市场化、产业化
一、乡镇、城区实施集雨工程是中外水资源紧缺的客观要求 (一)世界水资源告急 1997年1月,联合国在《对世界水资源的全面评价》的报告中指出:缺水问题将严重制约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可能导致国家间的冲突。也许有人会问:世界上有那么多的江海湖泊还会出现水资源的紧缺吗?回答是不但紧缺,而且告急。据《中国水
17世纪,美国刚移民时,50%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随着移民后的大规模垦荒,1.33亿hm2原始森林被砍伐殆尽。占国土面积46%的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带,由于毁林垦荒、战争及工业化的择优采伐,森林覆盖率从90%下降到40%。 1900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通过允许私人拥有森林的法律,采取优惠政策,使土地转化到私人手
一、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取得的成绩 (一)浅海、滩涂海水养殖和海珍品增养殖取得显著成效 为实施“海上辽宁”、“海上山东”的战略,辽宁、山东两省充分发挥地处辽东、山东半岛和北黄海、渤海湾的优势,利用浅海、滩涂积极发展水养殖业。1996年,辽宁、 山东两省海水养殖产量分别达到111万吨和259.7万吨,占海产品总
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实施,管理进一步加强,成效显著。2002年国家投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资金达264.98亿元。退耕还林工程正式启动,当年完成413.2万公顷(退耕地造林197.5公顷,宜林荒山造林215.7万公顷),退耕农户补助钱粮得到及时兑现;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的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13个省(含自治区、直辖市)全面停止了天
对3个县的调查表明,近年来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比较明显,乡镇企业陷入困境,农民外出打工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大大减慢,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农民收入下降的趋势,农民增收难的矛盾异常突出。调查表明,在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几乎所有农产品都呈现出阶段性供过于求的背景下,农民收入的增长
1 湘南山区的自然环境条件表一 南岭山区各地的气候 附图 湘南山区的地带性植被是常绿阔叶林。以常绿的壳斗科树种为主,并含有大量的樟科、杜英科、金缕梅科、桑科以及安息香料的一些成分。 湘南植物区系属泛北级植物区,中国—日本亚区。三级区划单元是华东、华南、滇黔桂、华中四地区交汇的区域。 优越的地理
热带的小规模渔业 东南亚、大洋洲的热带沿海地区渔业经营的特征是,以珊瑚礁和红树林区域的多种生物为对象,利用丰富的渔具和捕鱼法从事小规模渔业。尤其热带沿海区域是可明显观察多种生物的海域,因此是研究利用这些生物的小规模渔业的重要对象。 从经济观点来看小规模渔业,其特征有:个体经营或家族、小集团(最多
(一)众多乡村人口与农产品供求 中国农产品价格自1997年以来出现连年下降,从而导致农民从农业中获得的收入也出现连续4年的持续下降。1997年全国农产品收购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4.5%,1998年下降8%,根据当年农村住户调查的资料反映,1998年农民出售的15种主要农产品中有12个品种的价格下降,而肉类价格跌幅最大,达12.
摘 要:自然数集扩充后,其基数理论起了相应变化,定义与法则都需作调整以适应数学教学与应用的需要. 1994年1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中,将自然数集记为N={0,1,2,3,…}而将原自然数集称为非零自然数集N+(或N*)={1,2,3,…}. 自然数集扩充后,文[1]中的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客观世界的动态过程。怎样去调控这一过程,使之得到优化?笔者认为,主要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联系和反馈来实现。而考试后的试卷讲评,正是这种联系和反馈的重要而且可靠的手段之一。尤其在复习阶段,做好试卷讲评显得更为重要。下面就复习中数学试卷的讲评,谈谈笔者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而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所谓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
摘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课堂教学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培养创新能力;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智力 创新 思维 探索创造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
关键词:智力 创新 思维 探索创造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
[摘 要] 本文主要如何通过运用构造 法解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使学生在解题过程,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从而使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得到培养。[关键词] 构造 创新 什么是构造法又怎样去构造?构造法是运用数学的基本思想经过认真的观察,深入的思考,构造出解题的数学模型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构造法的内涵十分丰富
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在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然而,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旧观念至今影响着一部分教师,旧的教学观念还是影响着现代的教学;以学生考分高低评价教师的优劣,也使得有些教师急功近利;
摘 要:结合实现静态虚拟穿衣中的实际问题,详细地介绍了基于弹簧质点模型的织物变形模型和基于AABB层次包围盒的碰撞检测算法。借助层次空间分解法的思想,将缝合衣片的相对位置同人模自身的结构信息相结合,灵活地构造人模AABB树,减少了不相交元素的碰撞检测次数,从而提高了算
易学与物理学,本来并不存在直接联系,由于现代科学内部产生的新自然观和新科学观,使得一些科学家认为他们的新观念的发展方向与东方古典哲学基本一致。其共识是,古典物理学的力学自然观对于描述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现象是合适的;20世纪关于原子和亚原子领域的探究已经表明,我们的许多
[摘要]对于北宋道学五子之一的邵雍,研究者一般将其“象数学”体系视为推演宇宙万物周期发展过程的“物理”之学,对其“性命”之学关注不够。本文集中探讨邵雍《皇极经世》和《击壤集》的“性命学”体系,认为邵雍走的是以天道推论人道、以先天推论后天、以物理推论性命的路子,其性命学
内容提要:以易图的哲学构架为基础。依据现代科学新发现的事实,得出有关宇宙结构的五个推论:1、物理实在分两个系统,经验世界的物理客体用质量量度,另一系统用能量量度;2、能量是引起世间万物运动变化的总根源;3、时间和空间不是真实存在,跟质量、电量一样,所指都不是物理实在本身
摘要: 回顾了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讨论了二十一世纪物理学发展的方向。认为二十一世纪物理学将在三个方向上继续发展:(1)在微观方向上深入下去;(2)在宏观方向上拓展开去;(3)深入探索各层次间的联系,进一步发展非线性科学。可能应该从两方面去探寻现代物理学革命的突破口:(1)
赫拉克利特开创了一个永无休止的运动概念。可是,我们到底怎样才能领人信服地解释变动不居的世界呢?显然,解释的基本性质,应该是它的立论点本身不能是游移不定的。我们已经知道首先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是早期的米利都学派了。此后,也是有一位米利都学派的思想家对此作出了最后的答
提要
美国科学家质疑“万有引力定律”,中国科学家的反映是“基本定律”不容质疑。问题是“引力定律”是否是基本定律?基本定律又是什么涵义?基本定律就一定精确吗?
北京青年报2001年5月18日有一篇名为《万有引力失灵了吗?》的报道(见网站《当代物理——物理论文集》的“国外新闻
提要
等效原理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理论的基本出发点,但是还有它的错误。牛顿力学的理论结构需要重新调整,也就是需要重新建立“公理化”体系。我的“惯性力学三定律”就是此新的公理化体系的尝试。
一、等效原理的对与错
有人说“等效原理”违背了力学的知识,这话不假。问题是对这
一。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解及比较
在狭义相对论中,两惯性系相对速度 与 和 平行
(1)
( )为 坐标系的坐标,( )为 坐标系的坐标,令 , ,所以变换矩阵为
(2)
如果; ,相对速度 不变,那么
(3)
比较 与
(4)
(5)
比较后知道(4)式=(5)式
(6)
二。时空观测
古代人无法理解地球下面的人为什么不会掉下去,此困惑是由于以自己为参考系而产生的。今天的人们无法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及天体的公转运动也是惯性运动,此困惑是由于以牛顿惯性为“参考系”而产生的。惯性的实质就是:物体通过某种运动状态来保持或主动改变某种运动状态来达到其内部的熵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