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历史和现实问题。古人云:“安民之本,必资于食,安谷则昌,绝谷则危”。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也是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第一大国。“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至关重要的是能否找到符合中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需求的战略途径。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五年获得丰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烟草大国,烟草为国家提供了巨额的税收,1999年,中国烟草业共实现工商税收989亿元,相当于国家财政收入的10%。但业内人士则认为,在繁荣的背后,中国烟草业在迎接国内市场国际化的竞争中显得十分脆弱,国际竞争力令人担忧。 虽然中国烟草业已培育了玉溪卷烟厂、上海卷烟厂等一批优势大企业,但是由于
摘要:加入WTO对我国粮食安全不会发生实质性影响。中国粮食发展政策应是,在坚持粮食基本自给的前提下逐步开放粮食市场,并逐步提高市场准入程度,以实现国内粮食供求的实物平衡,争取更多的交换价值。 进入90年代以来,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自由化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大趋势。在农产品贸易中,最为重要和最为敏感的部分就是粮食贸易。
摘要:设施园艺工程因其涉及学科广、科技含量高,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而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热点及重要内容,这为我国设施园艺工程学科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并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设施园艺工程的发展与提高,也必将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设施园艺工程 农业现代化 发展 目前我国从中央到地
一、日本烟草基本概况 日本烟草株式会社的前身为1949年成立的日本专卖公社,隶属于大藏省,对全国烟草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垄断经营管理。1985年废除实行80多年的专卖制度,烟草专卖会社改组为日本烟草株式会社,基本上按照西方现代股份制公司的管理体制进行运作。三分之二的股权由国家控制,仍然垄断着国内卷烟生产,但对卷
摘要 本报告通过深入分析、研究WTO《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结合烟草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加入WTO后,烟草贸易技术壁垒的设置角度、设置方向及相应的设置条款。在认真分析烟草贸易技术壁垒对云南烟草发展将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后,明确了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和产品核心竞争力是我国烟草行业迎接WTO挑战的根本,提出了
在化学分析工作中,多年来,我一直本着尊重科学,大胆实践、探求科技新路为目标,结合实际工作,分别对进厂的烟叶和成品烟丝的内在质量进行了化验分析,对指导生产实践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本人长期为事业默默无闻地探索着,为了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始终以那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无私地奉着,并在本岗位上取得了令
众所周知上部烟叶或厚的叶片烘烤时经常出现挂灰现象。叶片上出现灰褐色或棕褐色小斑点,严重时斑点连成片状。如果遇到干旱天气,这种挂灰现象会更加严重,例如1992年、1997年山东省遇到历史上罕见的干旱年景,烟叶挂灰现象较为严重。但是1998年山东省上部烟叶烘烤时,雨水较大,烟叶挂灰亦较普遍,个别县(市)的部分烟叶挂灰
烟草业是一个高税收行业,有人称之为“暴利”行业,同时又是国家管制的行业。任何一个地方的烟厂,哪怕是一个小烟厂,都可能会对该地方的财政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有关烟草的话题一直都颇为敏感,入世后我国烟草业如何面对“遵守国际规则,逐步开放市场”的承诺也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日前有报道称,烟草企业
我国混合型卷烟在过去20年间得到了长足发展。烟草行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致力于混合型卷烟生产的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技术装备已趋近世界先进水平;部分技术问题有所突破,一批混合型卷烟品牌已稳固地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就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①焦油量相对较
[摘要]中国加入WTO,将提高中国农业长期竞争力,有助于依据比较优势进行结构调整,促进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增长。但是,入世会对农业带来冲击,特别是刺激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增加,造成压力,并对农民就业、收入产生负面影响。中国不同省区农业由于自然条件、结构、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入世农业影响在不同省
一、 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叶原产于中国的茶叶C.sinensis和普洱茶C.sinensis Var.assamica是山茶属植物中最具世界性经济意义的作物,茶树与属于热带植物的咖啡和可可有所不同,无论在温带或寒带都可生长,从南纬33度的南非共和国以北地区至北纬42度附近格鲁吉亚共和国高加索山区都有引种栽培,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茶叶
当前,中国针对加入WTO而制定了全面的农村改革方案,提出了综合的农业结构改革的基本方针。从中央到地方掀起了大抓农业,科教兴农的热潮,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像雨后春笋,全国遍地开花。“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将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这是唯一的一项农业产业示范工程项目,与电动汽车、小康住
摘要: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势在必行。然而如何操作,才符合国际国内实际,是理论工作者,尤其是实际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笔者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环境分析,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的特点、难点、重点问题研究,提出新时期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的可操作性问题,即筹建农业项目筹备库、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以及
1.产品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氮肥产品是一种很独特的产品,其成本构成中,70%~80%是煤电成本。近几年来,由于煤、电、人员工资的大幅度上扬,以及小氮肥行业本身能耗比较高,所以不仅小氮肥企业生产成本比较高,而且从整体趋势上看,具有不断上升的趋势。1998年全国小尿素平均完全成本为1229.35元/吨,全国大部
(五)农耕技术的创造 至今为止,最早而又最系统、最详细记载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农学专著是后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在此之前,虽也有些农书,但都很简略,且大多失传,传世的为后人的辑佚。如汉代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有一系列发明创造,但却只有《氾胜之书》和《四民月令》两部篇幅不大的农书,且
2.播种农具 播种农具出现的时间较晚。在原始农业阶段,大多是用手直接撒播种子,无需播种工具。可能在种植一些块茎、块根作物时需借助工具,如用一些尖木棍或削尖竹竿挖穴点播,因此一些原始单尖木耒(包括骨铲、鹿角锄等)可能也用来挖穴点播,不妨也可视为原始的播种农具之一。但是真正的播种农具是要等到以精耕细作为主要
在考古发掘中,有关农业的出土文物以农具的数量最大,门类齐全,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因为它是各个时代农业生产力的“测量器”和“指示物”[134]。大体说来,原始农业时期,已发明了整地、收获、加工脱粒等三类农具。商周时期已产生中耕技术,出现了中耕农具,并且发明了青
(三)家畜的驯化和饲养 史前先民将一些野生动物驯化为家养动物,大体要经过拘禁、野外放养、定居放牧(放牧与舍饲相结合)几个阶段。50年代以来的一些考古发现,也大体反映了这一过程。如从内蒙古阴山岩画中的一些“野牧图”画面,可以看到野外放养的情形,河姆渡遗址曾发现直径l米左右的畜圈,可能是拘禁动物用的,其干栏
2.蔬菜瓜果 我国蔬菜瓜果的种植历史,文献上只能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已经产生了专门种植蔬菜瓜果的园圃业。如甲骨文中已有“圃”字,《诗经·豳风·七月》:“九月筑场圃。”《毛传》:“春夏为圃,秋冬为场。”《诗经》中涉及的蔬菜有韭、葵、瓜、瓠、菽、葑、菲、芹、笋、藕、荠等十几种,涉及的果树有桃、李、杏
在采集经济时代,原始人靠采集野生植物的芽叶、果实或地下根茎为生,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末期,人们逐渐掌握了这些可食用的野生植物的生长规律,在人口增加、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的情况下,开始模仿野生植物的生长过程,尝试种植,逐渐将野生植物变为栽培作物,成为真正的农作物,农业也就正式产生。它标志着一个新时
2.稻作的起源 关于稻作的起源,中国的学者倾向于人口压力说:“(长江流域)夏季炎热,植物生长茂盛;冬季寒冷干燥,除某些地下块茎植物外,很难找到就便的植物性食物,而狩猎也难以保证稳定的食物供应。在人口随着史前文化的发展而逐渐增多的情况下,这个矛盾必定会尖锐化,迫使人们去寻找那种能够增产又便于储存的食物
(一)农业的起源 1.农业起源理论 农业的起源是农业考古学的重点研究课题,西方的学术界对农业起源问题异常重视,早在18世纪就开始接触这个问题,19世纪就有一些学者从人类学史的角度进行探索。到了20世纪,由于考古学的发展,特别是在近东发现了许多早期农耕遗址,从而使农业起源问题引起更多学者的重视,纷纷提出各
整理说明:胡先骕(1894-1968),字步曾,号忏庵,赣之新建人。中国现代植物学研究事业的奠基者,著名植物分类学家。胡先骕虽以科学名世,而于国学亦有颇深造诣,属于较为鲜见的文理兼通的大家。其在从事研究之余,也留意收集其所从事之学科史料,所著《植物分类学简编》(上海技术出版社,1958年)一书,即有“关于中国植物
李时珍《本草纲目》虽然是医药学的巨著,但从生物学和农学的角度看,也是极有贡献的著作,本文试就书中的“谷部”内容在生物学和农学上的成就作一些探讨。 谷部共四卷(第二十二至二十五卷),李氏在卷二十二中指出:“五方之气,九州之产,百谷各异其性,岂可终日食之而不知其气味损益乎?”这几句话深刻反映了李氏在书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