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所谓“六畜”,屡见于《左传》、《周礼》等先秦典籍,对其内涵的解释始见于《尔雅·释畜》,指马、牛、羊、猪、狗、鸡等六种家养动物。但中国古代的农学经典《齐民要术》中却没有养犬的论述。《齐民要术》第六卷是专述畜牧生产的,其中提到的牲畜种类有牛、马、驴、骡、羊、猪、鸡、鹅、鸭。包括了先秦时代中
提 要:稻麦复种制的形成和发展不但是中国农业史上的重要问题,而且关系到对唐宋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评价。本文批评了中外一些学者在稻麦复种制研究中对唐代估计过高、对宋代估计过低的倾向,对主张长江流域稻麦复种制形成和推广于唐代的各种论据逐一予以辨析,翔实而细致地论证到了宋代(主要是南宋)稻麦复种制才有较大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林木破坏十分严重的朝代之一,以真宗朝为界,可以将北宋的林木破坏大致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内,北宋林木破坏活动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值得研究。 一 大体而言,林木破坏有以下几种途径:战争、河防、垦荒、原料及燃料需求。这些都可以归纳到三个方面:1、战争、2、经济发展、3、河防。虽然垦
宋代的“早稻”和“晚稻”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早稻和晚稻,而主要指的是收获期上的早晚。即便是所谓“早稻”,也大多属于中晚熟品种。早稻、晚稻之间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构成复种关系。宋代各地都有早晚稻的分布,但所占比重各不相同.浙西、淮南等水稻主产区以种植晚稻为主,但其它地区却出现了早稻盛行的趋势;干旱和救饥是
陆稻亦称陵(稜)稻或早稻。稻有籼、粳两个亚种,陆稻不是亚种,只是适应较少水分环境的一种生态型,陆稻和水稻一样有籼、粳两个亚种。 人类最先栽培、驯化的是陆稻还是水稻?学界至今争论不休[1]。本文试图从祭祀用稻的角度来证明陆稻的栽培和驯化可能先于水稻。 我们知道,祭祀礼仪中大多保存有非常古老的内容,虽然祭礼会
前 言 农业的出现,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也是区分新、旧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为人类社会从蒙昧、野蛮迈向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般说来,农业革命主要包括栽培作物的产生和驯化动物的起源。系统探索家畜的起源,对于了解家畜发展史、揭示家畜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家猪Sus S
1988年秋,湖南省的考古工作者在澧县彭头山遗址发掘中见到了水稻遗存。它不仅是中国稻作农业的最早证据,也是现阶段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资料之一。毫无疑问,这里的发现对于稻作农业发生与发展的研究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在简要介绍彭头山文化稻作遗存与经济生活的基础上,探讨中国稻作农业的若干问题。一、彭头山
远古时期,我国已有栽培蔬菜的考古资料和传统记述,蔬菜栽培取得了经验,自然会进一步发展果树栽培。果树原来都是野生的,在人们采集的过程中,发现其色、香、味受到喜爱,进而受到人们的保护和栽培。这些种类也加速了向人们需要的方向发展变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成为果树栽培品种。由于考古资料对这方面还缺少足够的
【英文标题】The Combination of Use and Maaintenance:the Balance and Unity Of the Human Need and Ecoresources at the Period of Xianqin  【内容提要】新石器时代至商代黄河流域的气候温暖湿润,生态资源条件优越。商周之际,在西北季风气候影响下,黄河流域转变为相对的干旱低温,这不仅导致土壤堆积的不同,而且也
齐国是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大汶口文化时期,这里便进入锄耕农业阶段,后历经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夏、商、西周三代的不断发展,至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成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科技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农业科技如农时学、地宜学、大农业观、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田
从新石器时代早期至晚期,在黄河和淮河之间的广袤区域逐渐形成了稻作物与粟作物的混作原始农业区。该地区地处我国南北地理的生态过渡带,史前时期所具备的生态环境条件使两种作物的共生成为可能。混作区的出现既是人口增多对食物数量和质量要求的需要,亦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进步的表现,还是南北地域文化交流的产
[摘要]《中国古代动物学史》第13章“中国魚类学史”部分,提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池塘养鱼的国家,依据是卜辞有“在圃渔”,圃即池塘。又说范蠡《养鱼经》有24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鱼专门文献,这两条判断都不能成立。“圃”的甲骨原文作“甫”,指水草沼泽地,不是池塘养鱼。 范蠡《养鱼经》不是范蠡所作,系
现代意义上的农业是农、林、牧、副、渔业等五个生产部门,而古代的农业仅指种植业,一般称为狭义的农业,我们在本文中谈的农业就是这种意义上的农业,即利用植物的自然再生产过程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门类。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要解决吃饭问题,就得发展农业。我国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国家
良渚文化经过考古界几十年的发掘研究,对于它的分布范围、上下限的界定、遗址的社会文化性质以及它与太湖流域其他史前文化的关系等,有了愈来愈清楚的认识。基于典型遗址地层关系的分析,可以认定良渚文化与崧泽文化、马家浜文化是太湖流域已知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三个密切联系的阶段。至于处在良渚文化层之上的含有印纹陶的
四 西周小农独立经济的存在我们在上文已论证了中国小农经济起源于黄帝尧舜时代,夏商小农经济的史迹灼然可见;那么,西周时代存在小农经济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学术界不少同仁否认西周的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因此,对这个问题仍然需要进行讨论。关于西周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诗经》的农事诗有较多的反映。一些学者根据
目前我国史学界有一种相当流行的观点,认为我国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的出现是封建制或封建地主制的前提和标志。按照这种观点,春秋战国以前固然无所谓小农经济;而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领主制社会中是否存在小农经济,实际上也是被否定的。这个问题,不但牵涉到如何正确认识小农经济,而且牵涉到如何正确把握夏商
摘要: 基于桥中设计咨询管理公司的总经理和创办人黄蔚女士多年来的管理经验,本文总结了很多宝贵的适合我国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如:客户管理,行销,人力资源以及企业未来规划等方面的管理方法。旨在帮助中国的设计同行把握住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打出中国的设计品牌。 关键词: 设计公司 发展策略通过与许多设计界专家的
摘要: 当国际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学科为国人逐渐熟悉后,景观建筑学、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景观学等专业术语异军突起,并产生了“园林”和“景观”名称上的争论。其结果不仅是业内人士之间的隔阂,而且在回答“园林和景观有什么区别?”时,大部分业内人士都会陷入“说不清,理还乱”之中。专业人士尚且如此,
摘 要:本文先对环境设计进行阐述,之后再从不同的角度看环境的设计。 接着讲述了环境设计的规则和环境设计所涉及的要素及其的创新。 最后讲述了环境设计的创新。 关键字:环境;设计;设计要素 Shallow talk the modern environment design Summary: This text carries on elaborate to the environment design first, see
摘 要:作为景观规划设计领域的一代先驱、首届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师联合会(IFLA)主席以及历届IFLA的名誉主席,杰弗里·吉利柯的经历与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发展紧密相关。 1 前 言   作为景观规划设计领域的一代先驱、首届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师联合会(IFLA)主席以及历届IFLA的名誉主席,杰弗里·吉利柯的经历与国际景
摘 要 针对房地产企业,指出了每个利益相关者群体都是需要管理的信誉风险源,分析其对房地产企业信誉的威胁及原因,探讨了在降低房地产企业信誉风险过程中加强利益相关者管理而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房地产企业 企业信誉 信誉风险 对策1 利益相关者与房地产企业信誉  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是从
摘 要 目前中小个私企业发展形势喜人,问题急人。主要问题是:管理粗放,效率低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技术设备落后导致产品档次低;法制观念淡薄,诚信水准低等;加快中小个私企业发展的对策是要塑造一流的企业家队伍,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大力提高规模效益,优化发展环境。  关键词 中小个私企业 现状 对策1 目前中
建国初期,面对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新情况,中国共产党内部在如何开展农村互助合作运动的问题上发生了意见分歧,争论的结果对中国农业发展道路以至整个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极为重要和深远的影响。认真总结这场争论的历史经验,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摘要: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我国企业集团大量涌现,但财务理论滞后致使财务管理实践中存在财务管理目标不明、财务失控等问题。本文就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财务组织设置与财务管理体制构建、财务战略和财务政策的制定以及集团财务预算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实践有所帮助。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
摘 要:主要阐述了园林设计行业现状,园林设计师的培育、执业制度和管理组织,行业法规完善五方面的想法与建议。关键字:风景园林;园林行业体系;综述一、行业现状  现代意义的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从19世纪50年代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和要求,是艺术和科学的综合体,涉及了建筑、植物、生态、艺术
页次:4/14 每页25 总数32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