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征求意见稿,以规范上市公司中期报告信息披露,提高中期报告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利于报表使用者作出合理决策。本文对此发表几点见解。

一、对征求意见稿的评价
(一)首次规定了中期报告会计确认与计量原则。自从1994年证监会发布《公开发行股票公司
一、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问题
《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债务所使用的金额"。我国准则将其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定义基本上相同。以公允
一、待售资产与非待售资产如何判定?
非货币性交易是同类交换还是不同类交换取决于对换人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类型的判断,按照准则的要求,企业应将非货币性资产按照持有目的分为待售资产或非待售资产两类。因此,待售资产与非待售资产的判定就成为资产计价和损益计量的关键。

准则对待售资产的定义是"企业为出
摘 要:分部财务报告衍生于企业财务报告,是对合并会计报表的必要补充。与多数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对分部财务报告研究过于滞后,制定和颁布分部信息披露的具体会计准则已成当务之急。本文从报告分部的划分标准、应报告分部的确定、分部财务报告的内容等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分部财务报告的编制提几点建议。

关键词:分部财务报告
财政部今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以下简称或有事项准则刁明确了或有事项的定义、确认、计量以及披露,这在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了对会计基本概念与原则的一些修正和改进,因此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般具体会计准则仅就某具体事项进行规范的含义,并且在某种程度上
新中国会计准则建设从1988年起步,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具体准则实施到现在也已经4年。当前,会计准则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会计准则事业提供了许多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全面、及时。正确地认识这些机遇和挑战,对于我们把握会计准则建设的形势和任务,不失时机地推进会计准则事业,十分必
[摘要] 对未来财务报告作预测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不过也是一件很难做的事情。本文在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之上,就未来财务报告的目标、内容、时效、灵活性、方式这五个方面作了一番探讨,并表达了一些不成熟的个人看法。
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由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构成。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益表、现金流量表和报
【摘 要】效率与公平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矛盾的统一体,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对于证券市场来说也不例外。一方面,我们必须深入理解什么是证券市场的效率和会计信息披露的公平;另一方面,政府作为会计改革的第一推动力,其与证券市场的效率和会计信息披露的公平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正确处理证券市场和会计信息披露的效
会计研究,从方法论角度分为规范会计研究(Normative Accounting Study)和实证会计研究(Positive Accounting Study)。传统的规范会计研究一般采用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形成一系列规范会计实务的指导性结论,这种结论以文字描述的定性结论为主,以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该领域思想活跃,但其结论缺乏可检验性是个较大问
 流通思路

  这种思路也有五种具体方案:

  A,在新股份发行时换股。国泰君安证券有限公司吴晓蕾提出,应当以存量发行方式解决国有股的减持问题。符合一定条件的上市公司增发流通股份,公司原股东或特别机构投资人可参与配售,其中原公股股东可按一定比例将公股通过换股来认购流通股份,该比例由发行价格和拟定的回
一、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

  (一)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现行财务报告无法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典型表现在于对一些前瞻性信息、不确定性信息以及一些潜力巨大的公司的巨额无形资产在财务报告中不能得到反映。从而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预测的需要。
  我们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仅将重心放在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收益报表在财务报告体系中,一直占据核心地位。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传统收益报表已愈来愈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从90年代初起,在世界各国财务信息用户、会计学术界以及实务界的推动下,传统收益表已开始向全面收益报告发展。
  自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80年12月在财
 近期市场上流传的国有股减持版本与前期市场猜测的大相径庭。其特点是将国有股减持与新股的融资、老股的再融资结合起来。对于新发行的上市公司来说,其IPO融资额的十分之一用于国有股减持。对于老上市公司来说,其再融资如增发或配股额的十分之一用于国有股减持。假定一重组改制上市公司的总股本为5亿,其中国有股为3亿,法
在村级合作经济中会计核算工作是一个重要环节,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村合作经济的会计核算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记帐方法不规范。新的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的记帐方法统一于借贷记帐法。而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一些村委会仍采用“增减记帐法”,而村民组则采用“现金收付记帐法”。有些村委会计如同出
《现代汉语词典》称,出纳是“现金和票据的付出与收进。”在实际工作中,尽管会计监督在前,每一笔现金业务的发生,或者说现金与票据、票据与票据交换手段的实现,都是由出纳工作来完成的。因此,出纳可以依据词解派生出三层含义:出纳是指人,某出纳(出纳员);出纳是指岗位,出纳室(科);出纳是指工作,现金和票据的付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我们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现代企业固有的性质和要求,按照世界通行的国际惯例和标准,来塑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会计法》重要加以规范的内容之一。为此,《会计法》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一举、编制要求、提供对象、提供期限问题作出了原则性规定。

第一、 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依据会计帐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这是保证财务会计报告质量的饿重要环节。会计作为一个分类系统,必
1999年11月15日中美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双边协议,为我国尽早加入WTO扫除了最大的障碍。加入WTO意味着我国企业要遵照国际惯例开展世界贸易,会计作为企业间贸易交往的媒介,作为一门国际通用商业语言,所起的中介作用十分重要。会计计量方法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可比性、有用性、有效性都有着
村级财务是我国农业集体最基本的核算单位。随着农村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乡村会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目前一些地方村级财务帐目及管理异常混乱,集中表现为“五不清”,即一是会计帐册混乱不清,财务收支既不公开,也无人监督;二是专项收支不清,村里卖地办厂,建公路补偿及水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财会制度改革也不断深化。继国民经济核算体制与国际接轨的改革以及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相应改革之后,1998年我国事业单位财会制度改革又有了新发展。这是适应以下三个方面的需要而展开的。一是适应经济市场化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客观上必然要求打破核算制度上的行业和
近年来,不少地区村社财务管理不善、问题较多,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个热点问题,既损害政府形象,又影响干群关系乃至农村稳定。

当前群众反映的主要问题:一是管理制度执行不力。有的村社根本就未建立与财务相关的管理制度;有的民主理财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的虽有制度,但执行不力,制度形
去年国内出现了不少介绍实证会计理论的文章,也有人运用国外的数学模型验证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这对弥补规范研究的不足,进一步推动我国会计研究的发展,无疑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整体上分析西方实证会计理论的基石——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在实证会计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而指出我国实证会
一、国有股减持的意义

  《经济管理》特约评论员认为,减持国有股意义重大。(1)它是政府利用国有股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2)增强了国有资产存量的流动性。同时也是国有资本退出相关产业或调整所有权结构的重要方式。(3)为公众流通股、法人股、国有股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减持国有股是中国证券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必
前言:本文针对当前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感而发,作者的本意不是要贬低人力资源会计的作用,而是希望能够冷静地研究人力资源会计中一些实际问题,不要人云亦云。文中有些论述并不完全代表作者的观点,只是站在“反方”的角度对某些问题提出看法,以此推动人力资源会计的深入研究。

一、介绍性论文较多,独创
与会计政策选择相关的主要理论有以下三类:一是有效市场假说,二是实证会计理论,三是经济后果理论。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问题还关系到会计准则的制定。

一、有效市场假说(EMH)

简森1978年把有效市场定义为:对一组信息Qt,如果根据该组信息从事交易无法赚取到经济利润,那么市场是有效的。1

EMH理论认为,在次强式或强式
页次:5/72 每页25 总数177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