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仅为30%左右,明显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制约了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必须加快城镇化发展。根据国际经验,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有利时机,而农民进城又是城镇化的实质和关键,本文运用经济学模型并结合制度背景,分析了当前农民进城动力不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农民; 进城
中国的基础设施产业长期以来处于紧运行状态,影响了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解决这一“瓶颈”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改革中国基础设施产业现行政府管制体制,提高基础设施产业的经济效率。本文借鉴英国基础设施产业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的一些经验教训,对中国基础设施产业的政府管制体制改革问题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以期推动
摘要:90年代以来,外资以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已成为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的趋势,它尤如一剑双刃,对中国经济带来双重的影响。如何设定规制外资并购行为的目标就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该文就设定规制外资并购目标的出发点和背景、设定的理论基础以及规制目标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设定规
摘 要:在经济过剩危机理论上,凯恩斯主义分析的经济学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其分析视野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其分析的聚焦点是市场,其理论重视反危机政策和措施研究;马克思主义则是历史唯物主义,高度重视生产领域,从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并不着重研究反危机的政策和措施。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市场化改革中出现
摘 要:当资本由现实形态独立出虚拟形态后,虚拟资本迅速膨胀,而现实资本则呈现相对减少的趋势。从定性分析看,虚、实资本的相互作用关系,既可表现为良性互动关系,促进整个社会总资本的发展,带来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又可表现为恶性互动关系,会严重破坏整个社会总资本的发展,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危机。从定量分析看,虚
摘 要:市场机制的主要功能,是使社会有限的资源,特别是劳动力资源配置到效率或效益最高的部门或领域。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与购买过程,同时就是劳动力资源在各种用途之间的分配过程。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是一种理论抽象,现实生活中的劳动力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并由此引伸出劳动力市场竞争的理论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实际之
劳动者,作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它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最初形式就表现在就业问题上。“所谓就业问题,就是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提供劳务,而获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问题。”(1) 其次,作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劳动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就将不再是单纯的劳动力的支付者,它具有肩负双重
一、引言 199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8%,基本上达到政府预定的目标,为实施扩张性政策作了最好诠释。但从时间序列看,这是自1992年以来第六个下降年头,1999年预测GDP增长7%,意味着下降之势将持续下去。纵观1998年,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是:财政扩张,货币供应和资本市场跟进迟滞;国有部门投资大幅增长,民间投资未相应
一 、 计 划 体 制 在 中 国 的 起 源 研 究 计 划 体 制 的 学 者 们 普 遍 认 为 , 相 对 于 社 会 主 义 的 历 史 实 践 而 言 , 经 典 作 家 的 原 始 构 思 对 各 国 社 会 主 义 的 具 体 形 成 影 响 甚 微 。 在 我 看 来 , 计 划 体 制 在 中 国 的 起 源 ,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国 家 意 志 的 体 现 。 首
三.新经济的消极后果及我们的对策 新科技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促进了市场竞争和生产效率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激发了科技开发和知识普及丰富市场供给的多样化,促进了世界生活方式的接近,但以全球化,信息化,自由化为标志的全球经济发展,也带来新的矛盾。 (一) 新经济所带来的大部
四,民族国家和经济政治主权的削弱。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就是削弱民族国家的主权的,这在一方面可以打破各国的闭关锁国,使之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同时促进各国的政治文化发展。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化是美国推动的,带有霸权主义和美国利益,信息产业又控制在发达国家手中,因此。全球化又会在刺激发展中国家经济繁荣
◎“泡沫大本营”镇定从容 5月4日,当我到达美国时,Nasdaq高科技股(特别是网络股)的反复震荡,正使国内网络界陷入全面的恐慌之中,国内“泡沫论者”风涌云起,媒体也似乎潘然而悟,马上反击一戈,“炮轰”互联网,大力渲染“互联网恐怖主义”,基本上篇篇表达的都是“网站死亡、倒闭”、“泡沫破灭”的恐怖气氛。
美国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战略,在90年代获得成功,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1995~1998年间,美国1/3的经济增长来自于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在国内总收入(GDP)4.1%的增长率中,信息产业的贡献达1.2个百分点;计算机和电信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4%。到2006年,美国将有一半工人受雇于信息产业或成
文章简介:本文探讨新经济与全球化的关系,分别对新经济和全球化进行了定义。对于信息产业的本质,是从物质,能量,信息的差别谈的。信息的本质是以二进位(0和1的组合)来表示客观存在,可以与电的开关相一致,所以可以达到光速,因此超越了物质特性,在本质上就是全球化的。文章归纳了信息社会的12个内容,指出它不是
曾几何时,在我们的经济学家们大谈特谈“比较优势”的时候,中关村人用自己的作为实现了激动人心的创新。一批知识分子弄潮儿开始成为“知识英雄”,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阵“知本家”风暴。中关村也从此以产业聚集的特色成为中国的“硅谷”。 但是,令人忧虑的是,中关村正在“空壳化”,它离知识经济似乎越来越远,
中关村转折的六个标志 我们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将中关村发展的转折点定位在1998年。这一年,“知识经济”成为这一年最热门的词汇,使得中国IT业开始超越产业界限,实现突变,一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一年,后PC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热潮掀起,预示着产业内在也将发生深刻的变革。这一年,信息产业部正式组建,结束了国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预言:“电脑网络的建立与普及将彻底地改变人类生存及生活的模式,而控制与掌握网络的人就是人类未来命运的主宰。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21世纪是新经济的信息化时代,21世纪的世界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世界。信息技术通过信息交换网络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一、用高技术改造传统工业   传统工业是相对于信息工业、新材料工业、新能源工业和生物工程工业等新兴工业而言的,主要包括钢铁、造船、汽车、纺织等部门。在新经济时代,高技术正在对传统工业企业进行改造,使传统工业内部如结构、功能等方面都正在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工业体系的变革。   在工业发达国家,自动化成
  新经济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是具有创造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的人才一一一一具有丰富的应用型知识,掌握思维方式的人。   创造性人才,即具有独立的不断获取和创新知识。信息的能力的人才。   多样性的人才,即强调人才的个性发展,充分挖掘各种人才的潜能,在动态中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在一定意义上讲,新经济就是
  美国联邦快递公司的研究员指出,在许多行业中,仅有3%到5%的时间确实地投入到实际生产工作,而其余时间都在进行所谓的市场调查、研究思路、反复试验、寻找客户以及反馈修改。这恰恰是表现了追求市场变化,以速度取胜的新经济时代的竞争规则。   速度与竞争是密切相关的。美国著名科技营销战略家里吉斯·麦肯纳把
新经济与高科技共存共荣。随着技术创新的飞速发展,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各自行业的风云人物。以美国为例,微软、英特尔、康柏、网景和雅虎等信息业巨子显赫辉煌。微软公司目前股票市值已经超过了全美三大汽车公司市值的总和;雅虎在经过短短的4年发展以后,市值便达到了近百亿美元,这是传统工业企业往往需数十年甚至上百
论文类别: 经济学论文->新经济学 第六章创造型人才:新经济的基石 发布时间: 2003-6-1 作者:秩名 “黄金系千,不如一贤”,可见人才远胜于和重于钱财。对人才的渴求反映着社会的进步,历朝历代,或黑或白,都晓得人才的重要性。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像新经济时代这样渴求人才,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像新经济时代这样
论文类别: 经济学论文->新经济学 第五章创新经营:新经济的核心 发布时间: 2003-10-3 作者:秩名 新经济的核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企业常盛不衰的源泉,是新经济的核心。纵观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引导着人类文明的进化历程;创新开创着人类社会的前途未来;创新蕴藏着人类发展的
  新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新经济最突出的表现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这就使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资讯经济成为新经济的支柱产业。资讯经济的迅猛发展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特征。资讯经济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且还对人类开发物质资源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高科技无所不在,它正以一种几乎无法感知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激光影碟、多媒体把最新的娱乐信息大规模地传递给各种人群;计算机制作重现了“泰坦尼克号”“沉淀’的悲惨一幕;数字化技术把清晰的语音与图像瞬间传递到大洋彼岸;再造基因使得改造生命、攻克癌症近在眼前……高科技向我们走来,高科技已融入我们的生
页次:44/72 每页25 总数177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